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实现由教师被动地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从自主学习的环境、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的评价来对这一课题展开论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直接传授给学生现有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便是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之后,对教师的依赖性就会慢慢减弱,直至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也能自己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当中。在此,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自觉、主动的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自主学习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身上表现为“我要学”,他们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不再是一种痛苦的差事,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例如小学生识字之初,想识字的兴趣,识字后的愉悦,往往又成为主动识字的动力。
2.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独立性在学生的学习中表现为“我能学”,是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
3.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自主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1.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因此,教师应把以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2.刷新自主学习的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由教师规定,学生无选择的余地,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一些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学习内容自已做出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强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1)内容自主。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取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态度都将是积极主动的,从而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方式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方式得以展示并不断超越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课文,不仅可以使课文理解进程加速,而且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改造与完善的过程。
(3)练习自主。“优等生吃不饱”、“困难生吃不了”的练习方式一直是困惑众多教师的两难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去除“大统一”的练习模式,依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3.关注自主学习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自主学习的评价。首先给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权利,注重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化;而不是像以往的课堂教学那样,对、错教师说了算,而是应该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其次,让评价标准多元化。我们不能凭一个“标准答案”来评价对还是错,应该从多方面加以考虑,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强化训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的反复实践和练习,可使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拥有出众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锐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研究,2011,(20)。
[2]王代光 浅议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未来教育家,2012,(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直接传授给学生现有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便是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之后,对教师的依赖性就会慢慢减弱,直至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也能自己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当中。在此,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自觉、主动的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自主学习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身上表现为“我要学”,他们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不再是一种痛苦的差事,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例如小学生识字之初,想识字的兴趣,识字后的愉悦,往往又成为主动识字的动力。
2.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独立性在学生的学习中表现为“我能学”,是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
3.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自主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1.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因此,教师应把以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2.刷新自主学习的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由教师规定,学生无选择的余地,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一些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学习内容自已做出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强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1)内容自主。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取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态度都将是积极主动的,从而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方式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方式得以展示并不断超越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课文,不仅可以使课文理解进程加速,而且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改造与完善的过程。
(3)练习自主。“优等生吃不饱”、“困难生吃不了”的练习方式一直是困惑众多教师的两难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去除“大统一”的练习模式,依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3.关注自主学习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自主学习的评价。首先给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权利,注重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化;而不是像以往的课堂教学那样,对、错教师说了算,而是应该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其次,让评价标准多元化。我们不能凭一个“标准答案”来评价对还是错,应该从多方面加以考虑,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强化训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的反复实践和练习,可使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拥有出众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锐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研究,2011,(20)。
[2]王代光 浅议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未来教育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