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三点建议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wei_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教学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怎样的课堂教学会有高质量呢?关乎课堂教学质量的两个因素是课前预设和课堂实施。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这两个因素,以“文本解读”为例,笔者结合所听的一些课例,就如何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一、教学起点的设定应克服盲目性
  教学起点是教师教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的出发点,它是建立在教师课前对学生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可能的预测之上的。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洞察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愿望,才能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的真实起点,使教学有的放矢。
  案例:二年级上册《青松》一课的导入。
  这是陈毅写的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执教者在揭题以后说:“题目如文章的眼睛,读了题目,小朋友知道了什么?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孩子除了说出知道这首诗写的是青松以外,就说不出其他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接下来该老师又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一个孩子提出:“青松是什么? ”执教者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有些离谱,所以处理也是以简要的介绍一带而过。其实这不是一个离谱的问题,而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它也不是一个个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因为在接下去的教学中,不少学生在理解“要知松高洁”时,一会儿把青松说成能开花的植物,在来年春天雪化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一会儿又把青松说成了小动物。这使我们意识到,二年级的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城镇的二年级学生,他们学习这首诗的起点应该是认识“青松”,不然,对于诗句的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对教学起点的设定不能想当然,需要我们走近学生,了解学情,洞察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认为,这首诗的教学导入可作这样的修正:揭题之后,出示图片,指出:这就是青松,它高大挺拔,虽然没有艳丽的花朵和芳香的果实,却四季常青,在山上、公园、校园,我们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二、教学姿态的选择应超越浅层次
  在许多课上,我们都发现小学生受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影响,很多时候他们的需要仅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如果停留在这种浅层次上,那么教学的进程、目标都无法完成,学生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此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超越浅层次的感性认识,实现生命个体的成长发展。案例: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的阅读理解。“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便听到“咔嚓”一声。我以为汽车出了故障,赶快停了车。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碎了。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执教者首先让学生自读以上段落,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的感受都是文中的“我”很诚实。其实,这是不言而喻的,不管学生是否深入地读了课文,都不难得出这个答案。此时,执教者并没有满足于学生这样浅层次的理解,而是进一步追问:“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文中‘我’的诚实。那么,你读懂了这种诚实吗?你感觉到了这里‘诚实’的分量了吗?这是一种怎样的诚实?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出了这份“诚实”是无人监管情况下的一种自觉、自律。教师相机把这种“诚实”概括为古人所说的“慎独”,由此真正丰富了“诚实”的内涵。
  三、教学设计的改进应走向灵动怎样的教学设计决定怎样的课堂实施。因此,在备课时,我们必须突破习惯性思维和固有经验,考虑怎么教的问题。作教学设计应反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学生会有什么样的答案,从而使教学设计得到优化。
  案例:一年级上册《家》的教学设计。
  在一次低年级段语文会课活动中,执教者上课内容都是一年级上册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在对此段的理解上三个执教者分别作了这样的设计:
  设计一: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为什么说泥土是种
  子的家?(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应答。)
  设计二:出示插图,读读想想: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在家里干什么?(学生对小鸟和鱼儿这两种事物交流热烈,而对另两种则没有精彩的发言。)
  设计三:
  师:(出示图片)“蓝天是白云的家。”看,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它们有的像——
  有的像——还有的像——
  (学生自由接答。)
  师:这些美丽的云朵有时静,有时动,一会儿聚拢,一会
  几分开,它们仿佛在做什么?
  生:散步、游戏、睡觉……
  师:是啊,蓝天就是他们舒适的家。
  师:“小河是鱼几的家。”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你会在河
  里干什么?
  (学生自由接答。)
  师:我们学过一首诗《江南》,一起来背一背,演一演,好吗?
  (师生背诵、表演。)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读句子。
  师:(播放乌叫声)“树林是小鸟的家。”听,小乌在说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多么快乐的家啊!
  师:(播放视频:种子破土而出,萌芽、抽叶、开花、结
  果……)“泥土是种子的家。”种子会对泥土说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土地就是种子温暖的家啊!
  比较以上三种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位教师的设计是非常空洞的,学生学习诗句需要的不是理性的“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这样的问题,而是要获得真切实在的感受;而第二位教师的设计有了实在的内容,但是比较机械,对四句诗采用了同样的解读方法,也并不合理;第三位教师的设计则能针对具体的诗句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获得诗情丽意的感受。
  (作者单位: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稳定性、持续性较差,一节课有意注意短暂,一般只能保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管理好我们的课堂呢?  一、生动有趣的设计举足轻重  想让你的孩子们在课堂中安静认真地听讲,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是否有趣起着举
期刊
这是一堂教研组展示课,教学内容:《石榴》。课前,年轻的女老师做了精心准备,买来十来个大石榴,切开,悄悄藏在多媒体教室的课桌里。孩子们还没来。有老师笑着问:“如果每堂课都要这样不惜重金,你一个月的工资够吗?”听课的老师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年轻的女老师也尴尬地笑了。这笑中的滋味,语文老师都懂。但愿这凝聚着老师一片良苦用心的石榴能为课堂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吧。孩子们来了,谁都没有发现课桌里藏着的“嘉宾”
期刊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上表现出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文化修养不同,道德素质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教育方式和性格也各不相同。他们对于学
期刊
新课程呼唤绿色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课堂。其生态因素包括人、物质和精神,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向互动关系。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终身化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教育的生态平衡,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扎实基础。  一、生态课堂要处理
期刊
美术欣赏课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现代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技术超级发达,各种美术史、艺术作品的资料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发挥自身优势,给予学生电脑所不能及的人文关怀,引导、鼓励学生去感受、表达艺术作品,将美术欣赏课上出特色,上出效率。  一、 与美术常识链接  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只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去评述它,只是做表层图解,看图说话,缺乏对作品
期刊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电视、电脑等设备逐步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学生、服务教师,就能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一、运用传媒技术,增强德育实效  由于现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大多不太严格,这就使学校教育越来越有难度。小学生脑子是一张白纸,施朱则赤、施墨则黑,所以更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方  面的启蒙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在学校德育中,我校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我校 
期刊
3-6的孩子活泼好动,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他们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差,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为了避免幼儿受到这些伤害,在幼儿园里教师常常会提醒幼儿不要跑、不要闹,在家里电器一律不许摸等,使孩子成为了捆住手脚的机器人,严重扼杀了孩子探索的愿望。  “堵”不如“疏”,“千般照顾,不如教他们自护”。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
期刊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以校本教研工作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已经成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一、确立共同愿景,让教学品牌深入人心   1.校长率先垂范,引领校本教研开展。校长是校本研究的实践者和领航者,应以自身的发展带动教师群体的发展,并以明晰的教学理念为全体教师确立共同愿景,构筑教学研究目标。我校就在校长引领下不断审视课堂教学,组织开展了对“绿色课堂”的理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伤的氛围中进入课文情境,很真切地体验了当时首都人民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的悲伤之情。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完全 小学生大都有好奇、好问的心理,教师也应抓住这一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这种填鸭式的教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提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使学生迅速地 学,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缩
期刊
“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让教师似乎就是“正襟危坐”的“老学究”。那一种神态的庄重,骨子里透露出的是一种训诫,这就是中国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当“中国”二字注在语文教师的身上时,一种历史、一种责任、一种气概便深深根植于其精神的空地。在当下,一种开放与心灵的自由在呼唤精神的理性回归,让真实人性的光环得以重新展现,于是语文教师在不经意间便成为了导游,成为了伙伴,过着活力、敏感、智慧的生活。  一、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