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意蕴的写意流淌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feng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教育》责编余慧娟在《课改十年的深思与隐忧》一文说:“以人为本,就是要还原教育养育人的精神生命的责任。”十一五期间,我校依托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园艺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开展的园艺教育,就是在实践这一朴素的思想。一群热爱生命的草根教师在园艺教育的厚实土壤里,悄悄地播撒希望的种子,诗意地耕耘,默默地守望,用一种质朴的情怀探索着小学园艺教育的校本实施路径,努力地追求着校园文化的绿色意蕴。
  一、精心开发园艺教育的课程资源
  园艺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如何选择有教育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园艺教育?又如何寻找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实施园艺教育?园艺教育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这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尝试,我校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开设六个栏目,开发了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初步构建了园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框架,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漫步园艺大观园。主要了解校园挂牌的花草树木的名称和生长特点、植树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十大名花、十大名园,了解无锡的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等,用园艺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丰厚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园艺文化长廊。主要介绍有关园艺的古诗词与美文,以此帮助学生积淀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我是小小种植手。每学期学会种植一样常见植物,如绿萝、芦荟、常春藤、风信子、水仙、虎皮兰、吊兰、太阳花等。培养学生初步的园艺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发现、创造,享受成功的喜悦。
  参观园艺实践基地。建立渤公岛、雪浪茶园、农博园、长广溪湿地公园、太湖花卉园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观,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DIY园艺研究。学生在园艺实践中会发现很多的困惑,如:一到深秋,校园的银杏树一树金黄,特别漂亮,学生对此树就特别好奇,最长寿的银杏树能活多少岁?无锡哪些地方的银杏树特别古老?除了银杏外,世界上其它四大行道树是什么?它们有何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疑惑,小小组开展个性化的园艺研究。
  插花艺术进课堂。在高年级综合实践课堂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聘请专业人士为花艺辅导员,指导学生进行花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插一款古典或现代的花艺。花艺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追求,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生命美的意蕴。
  二、精细探索园艺教育的实施路径
  园艺教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为有效推进园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我校秉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多路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少先队活动、社团活动等渠道,确保园艺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园艺教育的课程资源。
  1.依托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园艺教育活动
  我们始终坚持将综合实践课作为园艺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主战场,确保园艺实践活动内容的有效落实,以此来促进学校园艺特色的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通过五个“确保”来不断强化综合实践课程的常态管理。
  (1)确保内容。我们有效把握无锡市教育局在我校创设“感知教育”实验基地的有利条件,根据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了“园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框架”,每学期教科室都会有计划地安排各年级的园艺课程学习的内容。
  (2)确保时间。为了系统推进园艺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园艺课程教学排入课表,学校规定每学期单周的综合实践课为园艺教育。这样安排,既解决了园艺教育的时间,又兼顾了具有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
  (3)确保师资。为了保证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我们将一线班主任或语文教师选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构成了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团队。
  (4)确保基地。我校根据园艺特色发展的需求,投入较大的一笔资金,建设了一个现代版的“开心农场”——数字农植园,同时建立了渤公岛、雪浪茶园、长广溪湿地公园等多个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每学期,学校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
  (5)确保培训。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在组织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强课例研究,加强活动案例研究,将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2.依附各科教学渗透园艺教育内容
  学科渗透是进行园艺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现行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园艺文化内容,我们确立语文、科学、品德与社会(生活)三大学科为加强渗透园艺知识的重点学科,使学生在学科拓展中明确园艺文化的深层含义。如:三年级科学课下册讲到《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讲解土壤的成分后,就组织学生走进农植园,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并且观察蚯蚓在腐殖质形成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同时提出问题思考:“不同的菜地中,动物的种类是否相同?”“在同一环境下,为什么有的地里草丰叶茂,有的就长得不旺?”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腐殖质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让学生体会植被破坏对土壤的影响,认识土壤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保护土壤。
  3.依靠少先队组织彰显园艺教育精神
  少先队活动重体验、重过程、重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共通之处,另外园艺教育本身也是少先队活动的一个主题。每年期初,教科室主动与大队部商榷,联合开展园艺教育主题活动。我们充分依靠少先队组织的力量,有声有色地开展园艺教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例如:2010年植树节,我们积极开展了“我爱我的新校园”“我为校园花树颁发身份证”“锦绣前程杯班花设计比赛”;2011年10月,我们组织插花学习小组优秀成员走进江溪街道睦邻中心,为社区居民表演插花;2012年3月植树节前夕,我们组织少先队员走进梅里古都,参加“植万棵树,回万般情”活动。2012年5月,我们又联合开展了以“花满校园”为主题的园艺趣味活动。各班积极开展了“我观察,我记录”的绿色植物栽培,同时举办了缤纷花艺展。全校90%的学生参与了这次活动,完成观察日记200多篇,评选出最佳种植手24名,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园艺习作展览。   4.依据数字农植园丰富园艺教育内容
  现代化的数字农植园是开展园艺教育的最佳实践天地。为了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我们聘请了校外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蔬果的栽培、花卉的欣赏。上学期,种植了青菜、茄子等蔬菜,但是由于土壤的原因,蔬菜栽了个把月,竟然长不高。于是,我们围绕“神奇的土壤”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小课题积极开展了研究,学生查阅资料、请教校外辅导员,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有机的营养,于是大家一起动手进行翻土劳动,重新栽种,最后种植的青菜、莴苣等植物长得特别好。本学期春耕时节,我们又带领达尔文社团的成员栽种了番茄、玉米、辣椒、茄子等植物,目前这些蔬菜长势喜人。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经常到农植园里来看看农植物的生长样子,参加种植劳动、除草劳动、拔菜劳动,观赏各种普通家庭不常见的植物,如:变叶木、富贵仔、金钱木等。我们努力把园艺融入生活,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相关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园艺的积极性。
  5.依仗研究性学习拓展园艺教育形式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我校指导学生立足身边的问题开展园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例如:在一次音乐课堂上,在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社团成员丁昊提出疑问:为什么双响筒的两边是一样的木头,发出的音色却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发了孩子们对于木头是否会发音、会唱歌的争论。于是大家以“木头会发出声音吗?”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孩子们查资料,做调查,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和自主研究,学生了解了不同树木的木质与发音音色之间的联系,认识了更多木质乐器及其发音原理,更喜爱上音乐课了。
  三、精致提炼园艺教育的实践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处现实生活的探究来获得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在实践中,为提高园艺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切实发挥园艺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照顾好学生的兴趣,从而极大地丰富、拓展教育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地发展,我们初步制订了十六字的实践策略。
  1.目标引领,活动陶冶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就应当全面关注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身体到心灵,从知识到智力,从行为到道德,从生活技能到审美需要等等。在园艺教育资源开发中,我们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合理的预设、精彩的生成,不断调整内容,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如在组织高年级学生参观长广溪湿地公园时,原计划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认识一些湿地特有的植物。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学生对常见挺水植物产生了兴趣,更对湿地的形成、如何保护湿地感兴趣。于是,教师们进一步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再次组织了相关的活动。由此,老师们也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的精彩会在不断地生成中产生。
  2.主体融入,彰显个性
  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所有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视其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学生成为课程活动的主人。例如在开展植树活动时,五年级一学生家庭多次参加植树活动,具有比较丰富的植树经验,对绿化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感。班主任就请该学生运用PPT的形式给大家介绍植树的意义、经历、体会,从而激发学生植树的热情。在参加“恒月苑”的植树活动中,该班学生表现十分积极。学生还将植树活动中拍摄下的珍贵镜头在中队生物角里展示。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3.小组整合,内外延伸
  在园艺实践活动中,我们以小组为项目组,自主开展各种活动。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途径。例如开展花艺课程学习时,我们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培训的,这样能极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插花技能后,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传授插花的基本要领,讲解花艺的悠久历史,学生兴致盎然。实践启发我们,给学生一片成长空间,他们将展开翅膀快乐地飞翔。
  4.教学互动,动静结合
  在园艺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特点,通过园艺课程,进行园艺基本知识的渗透,园艺文化的浸润,丰厚学生的园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花卉养护、苗木栽培等园艺技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园艺实践活动。如常春藤种植,我们首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常春藤的有关习性,接着组织学生自发购买、养殖常春藤。漫长的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除了仔细观察它的生长习性外,还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文学作品,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力求丰满学生的见闻,积淀学生的素养。在“动”与“静”的有机统一中发展儿童的个性。
  现在,在以“园艺教育”为内涵的价值观的引领与影响下,我校逐渐浓厚了园艺教育氛围,不断廓清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的哲学共识,有效达成了“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的行动态度,积极彰显了“自然、互赖、温暖”的校园生态,努力建构了“精实、进取、和谐”的具有生命感召力的校园精神文化。目前,我们正以更积极的姿态,坚守“让每一个孩子微笑着走向未来”的办学理念,依托着园艺教育的一叶方舟,心怀“朝气蓬勃,激扬生命”的园艺精神,驰骋在碧波荡漾的溪水之上。
  (钱科英、杨萍,无锡市新区南丰小学,214026)
其他文献
习题是对教学目标的基本检测,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的基本需要,同时还是沟通知识与能力、思想与方法的桥梁,更是发现数学美的有效资源。  新课程实施到今天,已近10个年头,有的教师对习题教学的功能仍然认识不足,偏重知识传授与技能的灌输,仅仅是“教教材”,以题讲题,简单应付,不能够灵活利用习题,忽视挖掘习题中蕴含的思想、规律,忽视数学美的教育。这样的教学不但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容易抑制学生智力
【学校名片】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是一所江苏省四星级(国家级)示范中学,始建于1957年,坐落于闻名遐迩的雨花台畔,学校现有81个教学班,4000多名在校学生。1999年,学校提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此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强势发展,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被南京教育界称为“雨中现象”。  和谐的校园、和谐的课程、和谐的教师、和谐的管理促成了学校在高位
2010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0年年会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8家教育理论刊物的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教育理论刊物如何宣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如何应对数字出版两个主题展开。    一、服务教育改革: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一    2010年7月29日,《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与会代表
范云良,南京市力学小学校长,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名校长、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校长寄语】   语文学科一直以来是我非常钟爱和重视的学科。钟爱,是因为我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对这门学科有着天然的关切和特殊的关爱。重视,是因为母语学习很重要,关系着孩子的基本素养和未来。因此,一直以来,我都十分关注学校语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我们学校,目前有51个教学班,51位语文教师,占全校教师的
摘要:真正决定教育质量的是普遍存在着的“家常课”的品质。“家常味”是在“家常课”上所呈现并弥漫出来的日常教学所应有的规范性、常态化、真实、有序、有效的本质特征。本文从教学论的角度揭示了“家常味”课堂所应具备的成熟、生长、清新、真实等内涵,指出了“家常味”课堂的生成路径。  关键词:“家常味”;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学规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江苏教育研究》:新课改以来,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回顾这十年,这三门德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修订专家:经过调查,十年课改以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这三门新课程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就拿品德与社会的调查结果来看,98.2%的人认为新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很好”和“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人物速写】  “在填写自己的履历表时,我有时会哑然发笑:几十年的时间里,从小学、中学、师范,再回母校工作,前前后后竟然只在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兜圈子!”每当这时,潘娜校长都是几多感慨,几多遗憾,几多自豪。  1978年夏末,潘娜走进位于皮市街的北塔中心小学读一年级。彼时的她身穿连衣裙,头扎蝴蝶结,天真烂漫。六年时光一晃而过,校内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被这个小姑娘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三年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要求“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1]。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准确表达地理概念、叙述地理规律、说明地理现象和准确书写地理名词等方面经常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近期,我们接到学校反映,有不法广告公司为谋取利益,假冒《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名义,以不明账户与学校联系彩封宣传业务。在此,《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郑重声明:《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唯一账户为:“《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开户银行为“南京工商银行大方巷分理处”,帐号为“4301011119001315342”,相关票据需加盖“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财务专用章”方为有效。《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广告部咨询电话: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小学现行校本教研制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加强共生型学科教研组建设,重建现行校本教研制度的策略及实践价值。  关键词:校本教研制度;反思与重建;共生型学科教研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4-0018-03    学科教研(备课)组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中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科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