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奏——音乐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歌曲演唱从始至终都在节奏的框架中进行,节奏就如同人们身体中的骨架,没有它歌唱就没有了生命力。在混乱的节奏中歌唱,并不是完美的歌唱。在现实中,存在着很多忽视节奏重要性的现象,如歌唱时没有稳定的节奏感,越唱越快;与乐队合作时,抢拍、拖拍、过于自由处理等。这些问题,不仅为歌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带来了许多的困难,而且为欣赏者在欣赏时,带来了心理上不适的感觉。失去了严谨的节奏框架,歌唱就会变得混乱而没有章法,歌唱者也就无法实现作曲者的写作意图,无法与欣赏者产生心灵的沟通,因此,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关键词:节奏 歌唱 演唱者
中图分类号:J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3-0068-03
节奏——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即音乐中,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在音乐中,节奏是构成各种曲调和优美旋律的基础。根据音乐史学记载,节奏应早于旋律产生,人类最先感到的也是节奏,原始人类对节奏的感觉也要先于或超过对音阶和旋律的感觉。
歌唱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把握好歌唱中的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框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房屋如果没有混凝土框架,那房子将会倒塌;人的身体如果没有骨架的框架,那我们将只剩下一堆皮肉……失去了框架,事物将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样,歌唱中的节奏,就是我们所歌唱的优美旋律的框架。如果在歌唱中,忽視或是把握不好节奏,那我们也就失去了歌唱的意义。在现实中,存在着很多忽视节奏重要性的现象,如歌唱时没有稳定的节奏感,越唱越快;与乐队合作时,抢拍、拖拍、过于自由处理等,这些问题,不仅为歌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带来了许多的困难,而且为欣赏者在欣赏时,带来了心理上不适的感觉。失去了严谨的节奏框架,歌唱就会变得混乱而没有章法,歌唱者也就无法实现作曲者的写作意图,无法与欣赏者产生心灵的沟通,因此,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我们生活中不能离开节奏,没有了节奏,一切将杂乱无章。节奏的稳定与正确把握,对于一个声乐表演者来说也是最起码的艺术修养体现,缺少了它,在歌唱中就很有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我们常见的在与钢琴或乐队合作的时候,无法很好的配合,会出现拖拍、抢拍以及不知道该如何进入歌唱的情况,歌唱者无法与钢琴伴奏者和乐队保持协调、统一,因为他们缺乏稳定的节奏。还有一种情况,在合唱的时候,指挥者的手势即便非常标准,但有些人依旧没有办法与合唱的队员保持一致,速度不是快就是慢,不能控制自己的节奏与大家的节奏。对于以上的情况,欣赏音乐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不能与歌唱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会不到音乐歌曲中饱含的情感,心理上会觉得不舒服。
既然如此,歌唱者的演唱也就是失败的,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演唱如果没有歌唱者对于节奏的严谨把握,他们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歌唱,对于歌曲所要表达的韵律,又怎么能够正确的演绎呢?即使他们音准再好,声音再漂亮,也将失去演唱应有的意义,因为失去了严谨的节奏,就等于失去了歌曲的灵魂。
节奏把握得不好,有很多原因造成,下面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
现如今,许多学习声乐的学生觉得只要学会歌曲演唱的方法、技巧就可以了,而不学习理论和基础知识,这类学生不重视培养音乐心理素质,即便学习到很好的演唱技巧,也没有稳固的艺术根基,将来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也不会稳定,这样的学习者也是难以攀登艺术的高峰的。对于此类的学习者来说,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浮躁的心态和片面的思想,首先对于学习音乐艺术的初衷就有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其次就是对于歌唱艺术的认识浅薄,如认为:唱歌就是嘹嗓子,比声音,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歌唱是一门艺术,只有漂亮的声音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现今在年轻声乐学习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上的问题,需要通过老师们的耐心教育来加以纠正。
也有一些声乐学习者是因为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这部分人,喜欢耍小聪明,虽然也能认识到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学习态度马虎,不踏实。学习上,一知半解,草草了事,缺乏耐心和严谨的态度。如歌唱中有时把附点八分音符的附点随意取消,或是在没有附点的八分音符之间任意加入附点,还有时把“后十六”唱成“前十六”,甚至有时出现台下准备不充分,台上演出一团糟的现象。
还有一些声乐学习者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大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缺乏自信,在台下时,可以很好的发挥,当他们在登台演唱的时候,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表现得非常激动,有的表现得非常胆怯,他们时而抢拍,时而拖拍,甚至可能会出现段落混淆等现象。对于这样的声乐学习者,虽然只占极少数部分,但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增强学生在舞台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在乐曲的律动中有板有眼的歌唱,除了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悉心指导之外,多登台,多实践,多积累,多总结,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也不乏一些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带来的后果。由于一些学校没有开设声乐艺术指导课程,而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演唱和即兴伴奏,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声乐主课老师及少能规范地按照伴奏乐谱来为学生伴奏,而大多只能使用不正规的即兴伴奏形式来满足课堂的需要。那么学生对于音乐律动的细致把握上,以及与伴奏音乐在节奏的配合上,就会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这些恰恰是需要声乐艺术指导老师来完成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要把握好歌唱的节奏,第一,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因为学生思想以及心理的问题,是学生学习音乐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第二,音乐理论和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学习是音乐的基础,更是认识音乐、掌握节奏的最好的途径。第三,必须认真学习试唱练耳知识,这门课具有实践意义,通过手或脚打着稳定的节拍,再配合上与手或脚打的节拍相一致的乐谱演唱,锻炼了我们对于节奏把握的稳定性和熟练性以及与音乐配合的精确性,同时对于我们歌唱的音准、识谱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可见,试唱练耳是一门多么重要的课。第四,必须在学唱歌曲做到严格按照节奏练习,在练习时求准不求快,板眼分明。在视谱唱词时,要特别注意句子的重音,实际上句子的重音与节奏关系非常密切。歌曲节奏的规律实际上就是語言的节奏规律,因此通过语言逻辑重音去感受歌曲节奏,是培养节奏感的重要途径。第五,必须完善教学体制,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促进和提高声乐学习者学习兴趣,也能够有利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活跃教学气氛。
上面对于节奏把握不好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也许并不全面,但是希望对于我们解决歌唱中存在的节奏问题,能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当然,我们也知道,要想演绎好一首歌唱,还存在着其它一些重要的制约条件,如音色、音准、吐字、技巧等,在此笔者只对歌唱中节奏的重要性加以论述,因为节奏在音乐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节奏就如同歌唱的脉搏,如果没有了它,歌唱就将失去生命。同样,我们还要认识到,节奏的把握并不是简单地打准每小节的拍子,将每小节唱得不“脱”,不“抢”就够了。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若要引起欣赏者在感情上的共鸣,则需要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乐曲的节奏中,这包括上台、谢幕、抬眼的节奏、呼吸、脉搏、神情的节奏等都随着乐曲的节奏而律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节奏感。因此,声乐学习者要努力使节奏的把握成为一种技巧,在自己的歌唱中生动艺术地表现出来。节奏的修养越高,我们驾驭节奏的能力就越强,我们的艺术表现力也将越高。节奏的修养将是声乐学习者永无止境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奥]爱杜阿德·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杨业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2]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王维平.艺术节奏、音乐节奏及音乐节奏感[J].中小学音乐教育杂,2003,(08).
关键词:节奏 歌唱 演唱者
中图分类号:J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3-0068-03
节奏——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即音乐中,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在音乐中,节奏是构成各种曲调和优美旋律的基础。根据音乐史学记载,节奏应早于旋律产生,人类最先感到的也是节奏,原始人类对节奏的感觉也要先于或超过对音阶和旋律的感觉。
歌唱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把握好歌唱中的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框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房屋如果没有混凝土框架,那房子将会倒塌;人的身体如果没有骨架的框架,那我们将只剩下一堆皮肉……失去了框架,事物将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样,歌唱中的节奏,就是我们所歌唱的优美旋律的框架。如果在歌唱中,忽視或是把握不好节奏,那我们也就失去了歌唱的意义。在现实中,存在着很多忽视节奏重要性的现象,如歌唱时没有稳定的节奏感,越唱越快;与乐队合作时,抢拍、拖拍、过于自由处理等,这些问题,不仅为歌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带来了许多的困难,而且为欣赏者在欣赏时,带来了心理上不适的感觉。失去了严谨的节奏框架,歌唱就会变得混乱而没有章法,歌唱者也就无法实现作曲者的写作意图,无法与欣赏者产生心灵的沟通,因此,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我们生活中不能离开节奏,没有了节奏,一切将杂乱无章。节奏的稳定与正确把握,对于一个声乐表演者来说也是最起码的艺术修养体现,缺少了它,在歌唱中就很有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我们常见的在与钢琴或乐队合作的时候,无法很好的配合,会出现拖拍、抢拍以及不知道该如何进入歌唱的情况,歌唱者无法与钢琴伴奏者和乐队保持协调、统一,因为他们缺乏稳定的节奏。还有一种情况,在合唱的时候,指挥者的手势即便非常标准,但有些人依旧没有办法与合唱的队员保持一致,速度不是快就是慢,不能控制自己的节奏与大家的节奏。对于以上的情况,欣赏音乐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不能与歌唱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会不到音乐歌曲中饱含的情感,心理上会觉得不舒服。
既然如此,歌唱者的演唱也就是失败的,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演唱如果没有歌唱者对于节奏的严谨把握,他们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歌唱,对于歌曲所要表达的韵律,又怎么能够正确的演绎呢?即使他们音准再好,声音再漂亮,也将失去演唱应有的意义,因为失去了严谨的节奏,就等于失去了歌曲的灵魂。
节奏把握得不好,有很多原因造成,下面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
现如今,许多学习声乐的学生觉得只要学会歌曲演唱的方法、技巧就可以了,而不学习理论和基础知识,这类学生不重视培养音乐心理素质,即便学习到很好的演唱技巧,也没有稳固的艺术根基,将来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也不会稳定,这样的学习者也是难以攀登艺术的高峰的。对于此类的学习者来说,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浮躁的心态和片面的思想,首先对于学习音乐艺术的初衷就有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其次就是对于歌唱艺术的认识浅薄,如认为:唱歌就是嘹嗓子,比声音,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歌唱是一门艺术,只有漂亮的声音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现今在年轻声乐学习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上的问题,需要通过老师们的耐心教育来加以纠正。
也有一些声乐学习者是因为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这部分人,喜欢耍小聪明,虽然也能认识到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学习态度马虎,不踏实。学习上,一知半解,草草了事,缺乏耐心和严谨的态度。如歌唱中有时把附点八分音符的附点随意取消,或是在没有附点的八分音符之间任意加入附点,还有时把“后十六”唱成“前十六”,甚至有时出现台下准备不充分,台上演出一团糟的现象。
还有一些声乐学习者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大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缺乏自信,在台下时,可以很好的发挥,当他们在登台演唱的时候,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表现得非常激动,有的表现得非常胆怯,他们时而抢拍,时而拖拍,甚至可能会出现段落混淆等现象。对于这样的声乐学习者,虽然只占极少数部分,但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增强学生在舞台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在乐曲的律动中有板有眼的歌唱,除了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悉心指导之外,多登台,多实践,多积累,多总结,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也不乏一些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带来的后果。由于一些学校没有开设声乐艺术指导课程,而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演唱和即兴伴奏,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声乐主课老师及少能规范地按照伴奏乐谱来为学生伴奏,而大多只能使用不正规的即兴伴奏形式来满足课堂的需要。那么学生对于音乐律动的细致把握上,以及与伴奏音乐在节奏的配合上,就会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这些恰恰是需要声乐艺术指导老师来完成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要把握好歌唱的节奏,第一,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因为学生思想以及心理的问题,是学生学习音乐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第二,音乐理论和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学习是音乐的基础,更是认识音乐、掌握节奏的最好的途径。第三,必须认真学习试唱练耳知识,这门课具有实践意义,通过手或脚打着稳定的节拍,再配合上与手或脚打的节拍相一致的乐谱演唱,锻炼了我们对于节奏把握的稳定性和熟练性以及与音乐配合的精确性,同时对于我们歌唱的音准、识谱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可见,试唱练耳是一门多么重要的课。第四,必须在学唱歌曲做到严格按照节奏练习,在练习时求准不求快,板眼分明。在视谱唱词时,要特别注意句子的重音,实际上句子的重音与节奏关系非常密切。歌曲节奏的规律实际上就是語言的节奏规律,因此通过语言逻辑重音去感受歌曲节奏,是培养节奏感的重要途径。第五,必须完善教学体制,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促进和提高声乐学习者学习兴趣,也能够有利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活跃教学气氛。
上面对于节奏把握不好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也许并不全面,但是希望对于我们解决歌唱中存在的节奏问题,能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当然,我们也知道,要想演绎好一首歌唱,还存在着其它一些重要的制约条件,如音色、音准、吐字、技巧等,在此笔者只对歌唱中节奏的重要性加以论述,因为节奏在音乐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节奏就如同歌唱的脉搏,如果没有了它,歌唱就将失去生命。同样,我们还要认识到,节奏的把握并不是简单地打准每小节的拍子,将每小节唱得不“脱”,不“抢”就够了。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若要引起欣赏者在感情上的共鸣,则需要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乐曲的节奏中,这包括上台、谢幕、抬眼的节奏、呼吸、脉搏、神情的节奏等都随着乐曲的节奏而律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节奏感。因此,声乐学习者要努力使节奏的把握成为一种技巧,在自己的歌唱中生动艺术地表现出来。节奏的修养越高,我们驾驭节奏的能力就越强,我们的艺术表现力也将越高。节奏的修养将是声乐学习者永无止境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奥]爱杜阿德·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杨业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2]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王维平.艺术节奏、音乐节奏及音乐节奏感[J].中小学音乐教育杂,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