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活媒体”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常使用学具进行教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中的“活媒体”。在数学教学中有技巧地使用”活媒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虽然多年来许多老师都谈过”活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再谈谈在教学中,”活媒体”在课堂的教学中所起的使用 。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识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活媒体”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学习几分之一的认识的时时候,几分之一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平把一张纸平均分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探索几分之一的概念关系。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操作”活媒体”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平行四边形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活媒体”操作,学习梯形的面积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操作”活媒体”,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帮助学生建立各种“概念”
  早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这样的一个过程。而操作”活媒体”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6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三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5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4个;两个人各得3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3种分法与前二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學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三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活媒体”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三、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媒体”,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活媒体”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活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可分组让学生进行拼摆,记录,汇报等。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
  这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另外两种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活媒体”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圆柱形容器、一圆锥形容器、沙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V=SH的成立。实验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通过”活媒体”的运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活媒体”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了分米后,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宽;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积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由此可见, 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再”活媒体”,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可让学生根据”活媒体”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抽出教学新知所需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这样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解决”意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讨论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用“情感”创新教学开道,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  走进新课程,感受新课改,传统单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堂应该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体现个
摘要: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的特点,小学数学要用人性化方法,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寻找知识,在知识中不断成长,所以要想使学生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本文以我的教学经验来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我感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优化课堂教
摘要: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教育评价理论家纷纷转向对教育评价模式的探究,即以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看待评价问题,并在不同评价之间进行比较和综合,试图揭示不同模式彼此异同的根本所在,也为开发新的评价模式提供依据。本文介绍西方几种典型的教育评价模式。希望能对我们教育评价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评价模式 启示  一、教育评价模式一般特点  1、教育评价模式反映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过程
新课程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过程的实施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要倡导合作性。要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训练,逐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变换课堂角色  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师生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共同索,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
本研究选用48头至少连续两个发情周期的成年母牦牛,运用组织学技术和电镜技术对卵巢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1.探明了发情周期中各级卵泡的数量,卵泡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是一种可感染牛的致病性病原体,可导致牛发生肺炎、乳房炎、关节炎、角膜结膜炎等多种疾病,常与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难以彻底治愈。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