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甘肅省敦煌市的金俊音现在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他出生、成长于敦煌,也深深地热爱着脚下地这方土地。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对敦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扑朔迷离的传说、精彩纷呈的壁画故事、美轮美奂的壁画雕像,深深地吸引了充满了好奇心的金俊音,也使他不由自主地在敦煌文化研究上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小就热衷于表达的金俊音并不满足于独自了解敦煌文化,他努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爱上敦煌。大概从小学的时候开始,金俊音就开始了自己的讲解之路:“小时候家里来外地亲戚朋友我就会给他们讲我所知道的故事,在初中会在节假日自己去莫高窟的复制洞窟去讲解,见到观众我会主动上去打招呼、进行壁画故事讲解。真正系统地、集中开始到处讲解是在去年十月。”这持续的讲解让金俊音对敦煌的了解越来越深,也使他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实战经验”,在面对职业背景、年龄阶段、知识结构各不相同的游客时都能做到应对自如。
2019年初春,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邀请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进行演讲,为广大观众讲述敦煌研究的相关故事,同时也邀请六位青年代表与樊院长进行现场互动,交流问题。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金俊音被节目组找来,分享他的个人故事。在节目当中,金俊音讲述了自己学习敦煌文化,讲述敦煌文化的实践,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敦煌文化传承的一些思考,樊院长首先对面前这位帅气小伙子所做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讲好敦煌故事”。
“解说敦煌·2019莫高窟高校暑假志愿讲解员”项目是一个高校志愿者派遣计划,是以文化保护和传播敦煌文化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发起并举办,在全国范围内招募选拔出20名高校学子,通过专业化培训,以“志愿者讲解员”身份在2019年7月7日前往敦煌参与莫高窟文化保护和传播工作,并于8月27日圆满完成志愿工作。
金俊音当时是在网络上发现“文化守望者”这个项目的,他认为对他来说这个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让他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敦煌文化,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够看到更多平常想看却没有机会看到的洞窟。同时暑假是敦煌旅游的高峰期,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志愿讲解也能够增加更多的与游客接触的机会, 所以这个项目出来之后,金俊音马上就报了名,尽管他之前曾经打算利用暑假去中国传媒大学辅修第二学位,但是和这个宝贵的实践机会比起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文化守望者”。
要想成功入选志愿服务团,并没有那么容易,哪怕是平常已经有过讲解经验的金俊音,面对严格的考核也不敢掉以轻心。整个竞选流程要经过三轮考核,第一轮需要填报资料,回答有关个人信息、敦煌文化常识等相关的问题。第二轮需要录制视频,讲一分钟自己关于敦煌的故事和自己参加这个项目的独特优势。顺利通过第二轮筛选的同学会收到一些和敦煌文化有关的学习资料和课程,在复习过后会统一参加第三轮的线上考试,最终成绩排在前20名的同学通过考核。这次项目是大学生讲解敦煌的第一期,所以宣传并不是很广,报名的人数大概是300多人,这些报名的同学大都来自全国顶尖名校,也都十分优秀,所以要想顺利通过层层考核,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考核结果出来以后,金俊音顺利入选。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的和莫高窟有关,比如历史学、文献学、美术、建筑设计、艺术史等,有的则和敦煌文化毫无关系,比如自动化、法学、哲学等等,尽管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大家都对敦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讲解经历,只有少数几个在之前的敦煌壁画高校巡展中在自己的学校做过短时间讲解。作为有着一些讲解经验的金俊音在起初学习培训时,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答问题,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告诉他们,并和他们一起去寻求未知问题的解答。热情友善的金俊音被别的同学们亲切地称为“金老师”。
到达敦煌之后,马上开始的就是前期专业知识和讲解技能培训。项目组的培训则主要分为前期的专业资料学习记忆和洞窟实体参观。进入洞窟学习的第一天,老师们就一口气带同学们参观了20多个极为精美的洞窟,这对于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白天的参观学习足以让人筋疲力尽,但接下来铺天盖地的知识点记忆对每位同学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到两周的时间内,他们共培训学习了30多个洞窟,学习领域包括洞窟的年代、窟型、塑像内容、画像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类型更是跨度很大,无论是历史、宗教、美术、建筑,还是音乐、舞蹈,只要与洞窟内容有关,都要熟练地掌握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高强的知识学习给大家带来了很大压力,白天不间断地参观学习洞窟,晚上还要经常挑灯夜战到凌晨一两点。为了更好地记住相关的知识内容,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画窟型结构图的,有编顺口溜的,有互相提问的,还有抽签随机讲解……总之,为了记住知识点,大家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结束培训之后,就进入正式志愿服务环节了。志愿团成员的日程安排是每天早上七点半吃早餐,八点钟坐车去窟区,到达洞窟后等待安排上岗,之后带观众进入参观洞窟,每个团参观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下午也是同样的流程,五点正式结束一天的讲解。一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每天讲解两到三次,每次一个半到两个小时,行走路程大约3千米,每次游客在30人左右。据金俊音统计,整个暑假期间,他个人共参观学习洞窟60余个,讲解50余场,服务2000余位游客,服务总时长约500小时,行走路程共150千米。这一串数字凝聚着他讲解服务的辛劳,也承载着无数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为了在讲解过程中面对游客的提问能够做到“有问必答”,这需要志愿者们进行极为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但事实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也”,讲解员也很难做到每个提问都能够很完美地解答,一些知识积累比较丰富的游客往往会提出偏僻冷门的知识,面对这样的问题,金俊音会怎么办呢?“如果真的回答不了,我会跟观众做简单的讨论,并在讲解之后去翻阅大量的资料和档案,学无止境。这种时候其实并不会感到尴尬,因为我们之前做了大量的知识储备,答不上来问题的时候很少,再说,新问题的发现和解答,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除了知识上的讲解,对游客心理的把握和疏导对于志愿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暑假参观莫高窟的游客非常多,天气又十分炎热,有的时候游客排队时间过长导致心情非常焦躁,很多时候游客们也会不理解景区的工作安排,所以容易发火,针对这一状况,负责带队的老师们告诉志愿者们要 “将心比心”,理解观众的心情,并去耐心的和他们解释、疏导。西北地区沙尘天气较为常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志愿者与研究院的老师们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尽管一个个都如同“刚出土的文物”一般灰头土脸,但他们仍用自己的热情继续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讲解洞窟。所以在带领游客参观洞窟的过程中,安抚游客的心情也是讲解员的一项必备技能。
对敦煌文化的热爱是志愿者们坚持讲解服务的动力,而游客们的肯定、赞扬和讲解后满满的成就感则进一步激励志愿者们继续前行。在金俊音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会有游客询问他所学的专业,游客们会以为他所学习的是考古、历史、美术等相关专业,当听到正确答案是播音与主持时,他们会大吃一惊,并由衷地感叹:“怪不得你讲得这么好,声音还特别好听!”游客们的称赞和肯定对志愿者们来说是最大的欣慰,也是他们继续学习和努力的动力。金俊音认为,观众的肯定,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对大家有帮助的人,在讲解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但每當面对游客们发自肺腑的赞扬,他又会谦虚地回答道:“不是我讲得好,而是敦煌文化太丰富,太精彩了。”
在进行讲解工作的过程中,志愿者们接触到了很多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以其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低调亲和的处世原则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俊音提到,研究院的老师们面对知识真的是抱着一种虔诚虚心的态度,有的老师甚至还会喊这些担任志愿者的学生们老师,刚开始他们会觉得夸张,但是后来慢慢领悟到这个称呼不仅仅是老师们对志愿者们的尊重,更是面对知识的虚心和虔诚,他们认为每个人术业有专攻,这些志愿者们身上必然也有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遇到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老师们决不会不懂装懂,而是马上去查出问题的答案,再认真解答。
对于金俊音来说,这次实践中他收获最大的是三个部分。第一,看到了很多之前想看的没有看过的洞窟,大部分是特殊保护的洞窟,这些洞窟平常很难见到。“对我们来说,“看窟”=“看哭”,后来进入每一个洞窟我都热泪盈眶,洞窟里一直都是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与赞美声,美轮美奂的塑像与壁画无一不在用它们跨越千年的光华与韵味吸引着我,我要与它们更近一点,更亲一点”。第二,高频率的讲解让他有了更多的接触观众的机会,不断的去调整自己的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也增长了自己的讲解经验,并且对很多洞窟的内容变得更加熟悉。第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暑假,金俊音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敦煌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戏。项目结束之后,他们也都带着各自所了解的敦煌文化到了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方继续传承敦煌文化。
在讲解的过程中有幸遇到习近平总书记前来视察,这必将是金俊音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他们在前期并不知道总书记要来莫高窟视察,只是在前一天晚上收到一个重大接待事项的通知,第二天上午才得知是总书记要来。“当我看到总书记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他了解到我是利用暑假参与志愿讲解活动时,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并勉励我们年轻人要继续努力,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更加坚定了我研究莫高窟文化、传播莫高窟文化的决心,我将继续努力,为敦煌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金俊音激动地说。
从小就热衷于表达的金俊音并不满足于独自了解敦煌文化,他努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爱上敦煌。大概从小学的时候开始,金俊音就开始了自己的讲解之路:“小时候家里来外地亲戚朋友我就会给他们讲我所知道的故事,在初中会在节假日自己去莫高窟的复制洞窟去讲解,见到观众我会主动上去打招呼、进行壁画故事讲解。真正系统地、集中开始到处讲解是在去年十月。”这持续的讲解让金俊音对敦煌的了解越来越深,也使他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实战经验”,在面对职业背景、年龄阶段、知识结构各不相同的游客时都能做到应对自如。
2019年初春,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邀请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进行演讲,为广大观众讲述敦煌研究的相关故事,同时也邀请六位青年代表与樊院长进行现场互动,交流问题。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金俊音被节目组找来,分享他的个人故事。在节目当中,金俊音讲述了自己学习敦煌文化,讲述敦煌文化的实践,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敦煌文化传承的一些思考,樊院长首先对面前这位帅气小伙子所做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讲好敦煌故事”。
有想法就去大胆实践
“解说敦煌·2019莫高窟高校暑假志愿讲解员”项目是一个高校志愿者派遣计划,是以文化保护和传播敦煌文化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发起并举办,在全国范围内招募选拔出20名高校学子,通过专业化培训,以“志愿者讲解员”身份在2019年7月7日前往敦煌参与莫高窟文化保护和传播工作,并于8月27日圆满完成志愿工作。
金俊音当时是在网络上发现“文化守望者”这个项目的,他认为对他来说这个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让他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敦煌文化,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够看到更多平常想看却没有机会看到的洞窟。同时暑假是敦煌旅游的高峰期,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志愿讲解也能够增加更多的与游客接触的机会, 所以这个项目出来之后,金俊音马上就报了名,尽管他之前曾经打算利用暑假去中国传媒大学辅修第二学位,但是和这个宝贵的实践机会比起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文化守望者”。
要想成功入选志愿服务团,并没有那么容易,哪怕是平常已经有过讲解经验的金俊音,面对严格的考核也不敢掉以轻心。整个竞选流程要经过三轮考核,第一轮需要填报资料,回答有关个人信息、敦煌文化常识等相关的问题。第二轮需要录制视频,讲一分钟自己关于敦煌的故事和自己参加这个项目的独特优势。顺利通过第二轮筛选的同学会收到一些和敦煌文化有关的学习资料和课程,在复习过后会统一参加第三轮的线上考试,最终成绩排在前20名的同学通过考核。这次项目是大学生讲解敦煌的第一期,所以宣传并不是很广,报名的人数大概是300多人,这些报名的同学大都来自全国顶尖名校,也都十分优秀,所以要想顺利通过层层考核,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考核结果出来以后,金俊音顺利入选。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的和莫高窟有关,比如历史学、文献学、美术、建筑设计、艺术史等,有的则和敦煌文化毫无关系,比如自动化、法学、哲学等等,尽管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大家都对敦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讲解经历,只有少数几个在之前的敦煌壁画高校巡展中在自己的学校做过短时间讲解。作为有着一些讲解经验的金俊音在起初学习培训时,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答问题,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告诉他们,并和他们一起去寻求未知问题的解答。热情友善的金俊音被别的同学们亲切地称为“金老师”。
60余个洞窟,50余场讲解, 500小时, 2000余位游客, 150千米路程
到达敦煌之后,马上开始的就是前期专业知识和讲解技能培训。项目组的培训则主要分为前期的专业资料学习记忆和洞窟实体参观。进入洞窟学习的第一天,老师们就一口气带同学们参观了20多个极为精美的洞窟,这对于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白天的参观学习足以让人筋疲力尽,但接下来铺天盖地的知识点记忆对每位同学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到两周的时间内,他们共培训学习了30多个洞窟,学习领域包括洞窟的年代、窟型、塑像内容、画像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类型更是跨度很大,无论是历史、宗教、美术、建筑,还是音乐、舞蹈,只要与洞窟内容有关,都要熟练地掌握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高强的知识学习给大家带来了很大压力,白天不间断地参观学习洞窟,晚上还要经常挑灯夜战到凌晨一两点。为了更好地记住相关的知识内容,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画窟型结构图的,有编顺口溜的,有互相提问的,还有抽签随机讲解……总之,为了记住知识点,大家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结束培训之后,就进入正式志愿服务环节了。志愿团成员的日程安排是每天早上七点半吃早餐,八点钟坐车去窟区,到达洞窟后等待安排上岗,之后带观众进入参观洞窟,每个团参观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下午也是同样的流程,五点正式结束一天的讲解。一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每天讲解两到三次,每次一个半到两个小时,行走路程大约3千米,每次游客在30人左右。据金俊音统计,整个暑假期间,他个人共参观学习洞窟60余个,讲解50余场,服务2000余位游客,服务总时长约500小时,行走路程共150千米。这一串数字凝聚着他讲解服务的辛劳,也承载着无数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为了在讲解过程中面对游客的提问能够做到“有问必答”,这需要志愿者们进行极为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但事实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也”,讲解员也很难做到每个提问都能够很完美地解答,一些知识积累比较丰富的游客往往会提出偏僻冷门的知识,面对这样的问题,金俊音会怎么办呢?“如果真的回答不了,我会跟观众做简单的讨论,并在讲解之后去翻阅大量的资料和档案,学无止境。这种时候其实并不会感到尴尬,因为我们之前做了大量的知识储备,答不上来问题的时候很少,再说,新问题的发现和解答,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除了知识上的讲解,对游客心理的把握和疏导对于志愿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暑假参观莫高窟的游客非常多,天气又十分炎热,有的时候游客排队时间过长导致心情非常焦躁,很多时候游客们也会不理解景区的工作安排,所以容易发火,针对这一状况,负责带队的老师们告诉志愿者们要 “将心比心”,理解观众的心情,并去耐心的和他们解释、疏导。西北地区沙尘天气较为常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志愿者与研究院的老师们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尽管一个个都如同“刚出土的文物”一般灰头土脸,但他们仍用自己的热情继续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讲解洞窟。所以在带领游客参观洞窟的过程中,安抚游客的心情也是讲解员的一项必备技能。
对敦煌文化的热爱是志愿者们坚持讲解服务的动力,而游客们的肯定、赞扬和讲解后满满的成就感则进一步激励志愿者们继续前行。在金俊音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会有游客询问他所学的专业,游客们会以为他所学习的是考古、历史、美术等相关专业,当听到正确答案是播音与主持时,他们会大吃一惊,并由衷地感叹:“怪不得你讲得这么好,声音还特别好听!”游客们的称赞和肯定对志愿者们来说是最大的欣慰,也是他们继续学习和努力的动力。金俊音认为,观众的肯定,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对大家有帮助的人,在讲解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但每當面对游客们发自肺腑的赞扬,他又会谦虚地回答道:“不是我讲得好,而是敦煌文化太丰富,太精彩了。”
难忘旅程,感谢遇见
在进行讲解工作的过程中,志愿者们接触到了很多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以其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低调亲和的处世原则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俊音提到,研究院的老师们面对知识真的是抱着一种虔诚虚心的态度,有的老师甚至还会喊这些担任志愿者的学生们老师,刚开始他们会觉得夸张,但是后来慢慢领悟到这个称呼不仅仅是老师们对志愿者们的尊重,更是面对知识的虚心和虔诚,他们认为每个人术业有专攻,这些志愿者们身上必然也有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遇到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老师们决不会不懂装懂,而是马上去查出问题的答案,再认真解答。
对于金俊音来说,这次实践中他收获最大的是三个部分。第一,看到了很多之前想看的没有看过的洞窟,大部分是特殊保护的洞窟,这些洞窟平常很难见到。“对我们来说,“看窟”=“看哭”,后来进入每一个洞窟我都热泪盈眶,洞窟里一直都是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与赞美声,美轮美奂的塑像与壁画无一不在用它们跨越千年的光华与韵味吸引着我,我要与它们更近一点,更亲一点”。第二,高频率的讲解让他有了更多的接触观众的机会,不断的去调整自己的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也增长了自己的讲解经验,并且对很多洞窟的内容变得更加熟悉。第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暑假,金俊音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敦煌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戏。项目结束之后,他们也都带着各自所了解的敦煌文化到了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方继续传承敦煌文化。
在讲解的过程中有幸遇到习近平总书记前来视察,这必将是金俊音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他们在前期并不知道总书记要来莫高窟视察,只是在前一天晚上收到一个重大接待事项的通知,第二天上午才得知是总书记要来。“当我看到总书记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他了解到我是利用暑假参与志愿讲解活动时,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并勉励我们年轻人要继续努力,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更加坚定了我研究莫高窟文化、传播莫高窟文化的决心,我将继续努力,为敦煌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金俊音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