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首先要求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特点,遵循美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创设美的教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尤其是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教学策略
  
  实施审美教育是加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校教育中,人们都要进行审美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1 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都能领悟,都能欣赏。显然地,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是不能达到这种要求的。然而,倘若在教学中引入美的教育,那就不一样了。例如教学《端午日》,如果教师一味地说中国的传统民俗怎么怎么的好,中国的人民怎么怎么的伟大,学生是会感到很茫然的。倘若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姿多彩、绘声绘色的声像资料,让学生去欣赏别人过传统节日的热闹场面,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的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贵之处。语文学科的美育因素极其丰富,它用不同的体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现象、事物,鞭挞与揭露了各种丑恶的思想和行为。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过程中,不仅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而且还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各种形象美和心灵美。由于青年学生正处在情感萌生、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因此,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审美能力、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作品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鲜明对照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通过语文教学,在这种集中、典型而又强烈的美的长期熏陶下,学生能够提高美感能力,加深对美的认识的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不仅能很好地欣赏文学作品,而且能明辩其它文艺作品的美丑。
  2 披文入情,激发想象
  情感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情感熏陶了。在情感审美过程中,必须在具体状貌和整体形态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对先前相关、相似、相反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的联想或产生这些方面的合理的新表象,才能使审美情感趋于深层。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为例,可先让学生进行再现想象,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在苍茫的暮色中,旅人看到那已经干枯的藤条攀附着老树,几只寒鸦缩立枝头;地上一曲清溪,清溪之上架着一座小小的木桥,不远处便是几间幽静的茅屋;一条苍凉的古道从脚下伸向远方,在萧瑟的西风中一匹瘦马驮着自己悄然踯躅……这与其说是秋野黄昏的现实之景,不如确切地说是旅人悲凉心绪下的心中之景。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将他的知识、经验、情感通过想象负载到作者已经创造出的艺术画面上去,才能深刻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体会到文中的美的所在。
  3 设置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教材是以语言材料建构而成的。语言就其总体作用而言可以分为认识性语言和情感性语言。语文学科美育在一般情况下凭借情感性语言进行,这一类语言不只包括形象描述语言,而且也包括议论抒情语言。“寡情即无鉴赏力”,激发情感便是美育的主要中介。
  在赏析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边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边听歌颂父爱的歌曲《父亲》,从油画中父亲那深深的皱纹中,从音乐中歌手那充满感伤的歌声中,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爱,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背影’只是一个表象,表达的‘爱’也是浅层的父子情深,是人之常情,朱自清为何时隔八年才写呢?父亲如此钟爱儿子,是人之常情,还是另有理由呢?”问题的提出,便把读者带入了特定的环境,渐渐地学生便能从事与情中找出深藏其中的理: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光景惨淡中,儿子便成了父亲唯一的依靠和寄托,为了谋生,又不得不离开这依靠和寄托。依恋怜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审美情感由此得以诱发。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必须从语文教学的阅读、写作,甚至日常生活中去入手,将审美的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审美实践在大量美的教材、美的事物的熏陶下,在教师积极有序的美的教育的指引下,获得审美愉悦,并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灵性得以升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并为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兰英.注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03
  2 崔孟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审美教育.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01
其他文献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了,几乎都是高年级语文,这就不得不经常面对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一件令人棘手的事,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诸多困惑。  困惑一:学生写作厌烦情绪严重。“我很喜欢写作文。”说这样话的学生肯定是一个不诚实的学生。据调查,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写作文,就我所接触过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写作情绪障碍,这种厌烦情绪不仅妨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教育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如,以往的
期刊
【摘 要】 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教学为了片面地追求学生成绩,特别是在月考、统考等压力之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忽视了课堂的情感活动,只是一味地落实双基而不顾其他,对学生只是简单的说教,重复的机械记忆,大量的习题练习。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广大学生出现厌学症。如何改变课堂教学中死气沉沉、枯燥干瘪的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扭转枯燥
期刊
【摘 要】 科学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教师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多媒体因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的特点,穿针引线,深入浅出,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得轻松。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会运用多媒体这一方便、快捷的教学辅助手段,提高自
期刊
1 懒惰心理的表现  1.1 思想方面的懒惰。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到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
期刊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进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能力。那么,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与做法:  1 明确学习目的,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如果他对学习的目的明确,
期刊
【摘 要】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课程实施探索之路上,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教育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创新教育呢?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我认为主要应当从激发创新兴趣意识、突出创新方法、强化创新思维训练等方面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实现创新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站在
期刊
【摘 要】 教师充分应用与知识有关的生动形象场景,发挥学生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启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把数学的思考方法适时适度地渗透给学生;重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讲究教学策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
期刊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精心设计导语。导语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定;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必须借助于直观手段所展示的形象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生活展示情景,以事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再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扮演体会情景。创设必要的情景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的求知因素;以平等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每一位
期刊
任何学科中概念都是建立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上的,人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可见概念的重要性。物理教学的根本是“理解”,而不是“记忆”,所以,物理学中注重概念教学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不重视概念教学,而是更关注解题教学、关注技巧教学、关注“二级规律”的教学。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还没有基本的理解,就急忙进入“习题教学”。以至于学生的练习没少做,但是对概念的理解还是不得要领
期刊
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型操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又背离了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在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自学的活动量,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