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具有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途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语文是具有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文以载道,道在文中,我国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有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的文章和文学性作品,都要善读由语言文字而洞明其内容,才有益于思想的提高,品德的修养。由此可见,只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善加引导、挖掘,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就可以达到德育的目的。笔者对此问题做点粗浅的探索。
  1.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点
  在语文教材中,有孔子充满积极入世精神的《论语》,朱自清先生清丽典雅的《荷塘月色》,豪情壮志又深怀爱国情感的《满江红》,可见语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学(文艺),思想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语言文字由思想内容来驾驭。教师要充分依据教材,充分挖掘其固有的德育因素,将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
  1.1从课题中挖掘。课题对文章起着点睛的作用。很多课文的课题,直接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找德育因素要从课题的关键词语入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可抓住“最可爱”三字探究:什么样的人最可爱,联系实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从课文内容中挖掘。每一篇课文都载有一定的“道”,寄寓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反映一定的德育倾向,因此,德育因素可从课文内容挖掘。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从鲁迅为什么破“美满的梦”毅然弃医从文入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3从课文情感上挖掘。古诗词,现代散文、议论文等无一不饱含作者情怀,或低沉、或激昂、或悲壮、或伤感,种种思想感情寄寓于优美的文字之中,可利用这些情感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思索、去发现。如都德《最后一课》文中的“我”年龄虽小但却也深深的感觉到了爱国情怀,爱逃学的“我”在“最后一课”中深深的触动着。
  1.4从优美的语句或名言警句中挖掘。在初中教材中,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讲解鲁迅小说《故乡》时,让学生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面对困难时,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2.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2.1有的放矢,切实制定德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中学阶段是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应把握此良机,一般说来,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大致要经历认识——情感反应——意志倾向等阶段,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界定出相应又有层次的德育目标要求,如对初一学生借助课文中某种理论的启迪和形象的感染,侧重提高他们认识真善美丑、是非的能力;对初二学生,要诱导他们与课文中作者提倡的某种理论观点产生共识,与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对初三学生,则要使他们对课文所显示的真理、正义以及人物的美好心灵、崇高信念,形成意志,用以指导或控制自己的言行。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才能收到实效。
  2.2潜移默化,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讲读,使学生在思想修养、道德品质等方面受到陶冶。因此,当一篇课文的德育渗透点确定之后,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出具体安排,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同时,又让学生受到有效的语文训练。
  2.2.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 ,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积极渗透德育,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教材为主要工具。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文章,有不少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其中自然蕴含和保存了中华文化之精粹。教师要利用好学习这些文章时所体现的思想情感进行德育教育。如学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一课时,我有意突出讲解了当时“耻学于师”的奇特社会环境,结合课文内容,讲述了韩愈奋然不顾流俗笑侮,抗颜而为师,虽屡遭排斥打击仍坚持倡导师道尊严并身体力行的事迹,在学生纷纷为韩愈唏嘘慨叹、打抱不平之时,我顺势向学生发问:
  如果你是韩愈,如果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有着畸形社会风气的环境中,你敢于与强大的流俗势力抗争吗?你能够做到特立独行吗?由于学生已经被韩愈的精神所感染,立时就有好几个学生应道“能”“敢”。我抓住时机,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向阻碍前进的各种阻力作斗争。
  2.2.2利用课外阅读实施德育渗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渗透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学习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征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2.2.3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中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
  2.2.4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渗透德育。在组织教学、新课导入、诵读指导、引入高潮、结束课文等教学环节上适时插播相关影音剪辑资料,吸引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净化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在组织教学方面,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上课前2-3分钟站在教室门口,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时间到即走到讲台上宣布开始上课。这种做法显得严肃呆板,影响学生课间自由休息,不大受学生欢迎。如果教师在上课前4~5分钟步入教室,播放与当节课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就既能消除学生的疲劳,吸引注意力,为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又不影响学生的休息与自由活动,时间到即可顺势宣布上课和导入新课。当然,播放的音频视频内容需要精选,既要切合课文内容,又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能引发他们的兴趣,而且播放效果要良好,长度要合适。如在教学《空城计》时,播放一段电视中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从而深刻的理解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的聪明才智,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英雄人物仰慕之情,而且对帮助学生努力学习成就一番事业,树立远大抱负也有潜在的感染作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既必要又可行,教师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适当和时机的选择,做到自然妥贴,使学样内容与德育内容做的和谐的统一,犹如随风入夜的春雨,无声声息中滋润学生渴求上进的心田。
其他文献
【摘要】暗示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它像一把双刃剑,有的暗示给孩子传达着消极信息,有的暗示则传达了积极信息。设法让他们看到自己内心深处那潜藏着的巨大的能量源,让孩子有如此大的收获!  【关键词】家庭教育积极暗示体态语言  今天我看了这样一个故事,感受颇多。故事是这样的:孩子的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们用好自己的教学语言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生动的语言表达具有无穷的感染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加需要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关键词】教学语言最优化艺术教学风格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高超的教学艺术,必须依靠最好的教学语言来实现,教学语言是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和
期刊
【摘要】《关于201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应设计一定的结合现实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加强开放题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所具有的能动作用。本文从数学开放题的类型特征及解答策略、功能、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建议等方面作一探讨。  【关键词】数学开放题 类型特征 解答策略 教学建议 功能  1.数学开放题的类型特征  数学开放题是在条件或结论或过程不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家庭教育实践,从正确认识幼儿创造力、营造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和培养儿童的个性、做“创造型”家长五个方面论述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创造力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际观察表明,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创造性广泛地表现在其几乎所
期刊
【摘要】科学的发明创造,社会的进步发展,课堂的生动有趣,学生的聪明成功,都源于大胆的质疑。质疑是促进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学科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我们学校文化教育的另一个重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事实上,爱提问题的学生就是善于积极思考
期刊
【摘要】本文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简述了游戏和幼儿游戏的作用,着重从幼儿的身体、智力和语言、社会性、规则意识和竞争精神、创造性等方面论述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游戏促进发展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即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借助玩具等各种物品和言语,通过身体的运动或心志活动,反映、探索现实生活的活动。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已经讲得很清楚,学生的课堂反应也不错,可是一旦练习,学生就是不会,又或者是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应重方法,重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学  在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师的成绩单。面对升学的指挥棒,大多数教师都把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包括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即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两部分。要想把间接知识同直接知识结合起来,把理论用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比较完全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把书本知识同练习、实验、制作、参观、调查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直接经验的勇士发展相应的智力。  几年的教学尝试足以证明,电化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他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是以电教媒体的运用为主要手段向学生能够传授
期刊
我写了《“放羊式”教学“模式”》一文,东志也大致有相近的看法:放羊的人放着好几十只羊,但有些羊肥壮,有些羊瘦弱。但今年三月份,他来我宿舍,牛步岗也在,他说:“原先人还以为同样一个放羊娃放一群羊,羊有肥有廋。其实,错了,把式就是把式。——我家的娃娃去年一年级时呼耀乾老师代语文,几乎每次考试90分上没下来过,每次第一。今年升到二年级换上了个吕君泰,前天小考,考了87.5分,不但没考上90分,而且是班上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长期旅程,教学细节就像是沿途的风景点缀,只要用心制造,细细品味,都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画面;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们的每一次聆听,每一回领悟,每一段疑惑,其言语,表情,手势动作和情感都是精神成长中的细微之花,而老师们的每一句讲解,每一次启发,每一首赞美,在恰如其分时就能在教育的广袤土地上浇灌出理想花朵。本文结合笔者自身体会和感受,从细微处着手,透视语文教学的几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