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的实施总结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131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9月开始,淮安中学一部在部委会的组织安排下积极探索“三环教学法”。高二历史组(现高三)在我的主持下,经过全组老师的努力,经过多次上课的探索、反思、归纳、总结,形成了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的总体思路,基本形成了历史“三环教学法”的总体教学实施方案,此方案因形成时间较短,实践案例较少,所以还有很多经验教训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去总结、反思和完善。现本人将实施方案归纳如下。欢迎同行批评、指教。
  一、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第一环:预习检测
  1.学生预习。利用每天的预习课完成《学案导航》,初步掌握所学内容的基本知识。
  2.学生互查。安排在上课前两至三分钟。由小组长或学科承包人负责检查,并将未能保质保量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名单交到课代表处,由课代表汇总交给老师。若在老师抽测过程中发现有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任务,则追究检查人的责任。
  3.释疑解惑。在上课铃响后,老师要求学生们拿出学案导航,询问学生们在预习中遇到什么问题,由学生主动举手提出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讲的问题。
  4.抽测效果。安排在上课开始后的三至五分钟。检测可分为原题抽测和拓展抽测。原题抽测主要是《学案导航》中原题,拓展抽测主要是预习内容的变式或拓展内容。
  第二环:问题探究
  1.基础性问题。目标指向一般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与预习问题不同点在于:形成体系、精细加工、渗透学法指导内容。难度较低,主要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老师进行巡回点拨和指导。
  2.综合性、思辨性问题。目标指向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与预习问题和基础性问题不同点在于: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思想,对所学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和综合运用,主要培养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论从史出等方面的能力。这部分以老师讲解为主,穿插学生讨论和展示。展示的过程中,本小组的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及时质疑、纠正或点评。
  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对学生的问题(包括超出课本范围或过于简单的问题)都不直接地回绝,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不批评,转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质疑。
  3.及时抓住学生思维中的火花,全班表扬,并分析问题的价值,进行具体指导。
  4.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宜在课堂上展开。根据分层教育的原则课后讨论。
  第三环:巩固练习
  1.采取递进式练习设计。巩固练习一般采取预习题和课堂例题的变式题。
  2.题量一般控制在8~10分钟。题目一般采用学案导航上的练习题,不同班级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做一些必要的删减。
  3.五分钟左右的练习讲评。精讲为主,只讲评那些学生在练习中的共性问题,个别性问题一带而过,一般不采取整条题目都讲的方式,而是讲解关键步骤和突出性的问题。讲评的重点在于评,可吸引学生互评,展示部分学生优秀的或有独特见解的答案,并给予表彰。讲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弄懂、会做、做对、拿全分。
  4.布置作业。指明学生晚读早读学习内容及检测方式、整理课堂笔记、预习下一段内容、订正课堂练习中的错误、做课后实践性课题、收集有关资料等。一般要做到有布置一定有检查、有反馈。
  以上就是近期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初探结果。
  二、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生没有预习或很少预习,这大大影响“三环教学”的效果,因为预习是第一环,是基础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原因有:思想重视不夠;没有预习时间;教师检查力度不够。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需提升。“三环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自主探究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但由于长期的习惯等原因,在这方面学生还有很大的欠缺。
  3.教师教学方法、思维的转变还有个过程。“三环教学”法要成为基本的教学法,有赖于我们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只有教师教学观念变了,才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也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三环教学”法对我们广大老师来说是个全新的理念,需要我们多实践、多总结、多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本学科的“三环教学”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中学一部高三历史组
其他文献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瓤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除了传统的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多元化的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一步落实。  首先,将多样化的作业形式、灵活的完成方式与自主的评价机制统一起来。  (1)传统的作业习题是必要的,但是在传统习题式作业以外,可以增加新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可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例如,①
战地文化是提升官兵"软实力"的重要辅助手段,是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实践中,战地文化建设面临着文化设施落后、文化骨干水平低、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等困难和问题。对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适合新课改的要求,让数学课教学焕发出新时代生命的活力——在和谐的情感中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让爱心融入课堂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需要用心去聆听,仔细观察,以宽厚的胸怀去感化每一位学子”。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不要吝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话,一个亲近的动作,一种认真倾听的姿态,一种充满赞许的目光。它常常会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走进课堂。地理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以多媒体为载体呈现地理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地位,确立师
工作场所的社会损害是个体有意阻碍他人成功的一种负向人际互动,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损害受到侵犯者的妒忌、底线心智以及所在群体的总体社会损害水平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推行改革以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通过到各普通高中调研以及到广东、海南课改推行较早、效果较好地区实地考察,现对推行高中新课程课改提出五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着力营造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推进高中课改工作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
领导越轨行为是指领导者在工作场所中故意违反重要的组织规范的行为。通过整合分析组织内越轨行为和领导行为两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发现,领导越轨行为的诱因大致包括个体因素(个性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高中物理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有这样四个新特征。  一、教师应由重授惑转向重发展  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