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是,重视阅读与取得良好阅读效果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有些教师在教学策略方法上存在偏差,实际上并没有把握住阅读的本质,也不了解初中生的能力或性格特征。为了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让初中生既能从阅讀中产生足够的收获,又能逐渐喜欢上阅读活动本身,本文从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的沟通交流和进行合理的拓展训练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都明白“读书使人明智”的道理,而语文学科本身又与阅读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初中语文课堂上并不缺少阅读的元素。但是,阅读之所以能让人明智,是因为阅读者自身对阅读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换句话说,只有自己从阅读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和感悟,才能转化为阅读者自身的认知。而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揠苗助长之嫌,比如经常对学生给出一些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发展,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总是难以摆脱其他人的“拐杖”。诸如此类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一、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
阅读教学是要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所以阅读对象对初中生来说必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开动脑筋去理解和感悟。而理解感悟是需要时间的。随着年级的提升,教材中课文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有时还会有不同的解读角度,或者一篇课文里蕴含着作者的多重情感。此时学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细细咀嚼。如果教师因为担心影响教学进度而总是越俎代庖,在学生思路还没清楚的时候就直接给出“标准”的理解,只会培养起学生的惰性,让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进行自主的阅读思考。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社戏》,这篇课文本身不存在太大的理解困难,意思比较清楚。但因为有大量关于旧中国农村风俗人情的描写,所以与当代初中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他们不太容易感受到其中的趣味。相对应的,当时一些农村群众的行为和心理逻辑也是他们不太明白的。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对本篇课文所蕴含感情的感悟。为此,教师要提前准备一些介绍旧中国农村的补充材料,然后让学生结合起来进行阅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体悟作者的感情。
二、鼓励学生的沟通交流
上文已经提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颇有难度。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内容编排符合初中生身心成长规律,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在自主阅读中有所收获。但学生之间的性格、经历、能力基础等是有着较大区别的,他们的收获可能有的多,有的少,还有的学生可能会钻进牛角尖去,这在教学实践中并不罕见。如果此时由教师告诉他们应该有哪些感受,那就又走回到了过去的老路上去。不如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鼓励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乃至争论,让他们打开彼此的思路,逐渐形成更为全面的阅读认识。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我的叔叔于勒》,描写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对阶级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毋庸讳言,当今社会也存在一些不太好的思想,有的初中生已经受到了影响,或者耳闻目睹过类似事情的发生。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悟,意识到这种心态和做法是错误的,达到通过阅读来进行德育的目的,只通过教师说教的方式是不行的。此时就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对课文和生活的看法。教师最后再进行总结,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三、进行合理的拓展训练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过它与其他部分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不论是遣词造句的技巧还是谋篇布局的思维,都会被他们在不经意间应用到写作乃至对话的场景中去。而且,通过应用,学生的阅读收获会更为巩固。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拓展训练,逐渐培养起学生应用阅读收获的习惯,并将应用的结果反馈到阅读活动本身中去,从而创造出一种良性的循环。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有关人物描写的。在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互相写一篇以对方为对象的人物描写。描写的角度和描写中涉及到的事情,都可以由彼此商讨确定。在写完之后,教师把所有描写都打乱次序,隐去姓名,让大家猜一猜这些描写的对象都是谁,像不像,有哪些跟大家或被描写对象自我认识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就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了起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应用阅读收获的愿望。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虽然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司空见惯,但想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沉浸到阅读活动之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教学策略,一定还有更多的方法等待大家去发现和创造。望广大同仁能够继续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上努力创新实践,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整体上的提升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妍.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53.
[2]孟驰.初中语文阅读低效教学表现及改进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都明白“读书使人明智”的道理,而语文学科本身又与阅读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初中语文课堂上并不缺少阅读的元素。但是,阅读之所以能让人明智,是因为阅读者自身对阅读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换句话说,只有自己从阅读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和感悟,才能转化为阅读者自身的认知。而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揠苗助长之嫌,比如经常对学生给出一些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发展,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总是难以摆脱其他人的“拐杖”。诸如此类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一、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
阅读教学是要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所以阅读对象对初中生来说必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开动脑筋去理解和感悟。而理解感悟是需要时间的。随着年级的提升,教材中课文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有时还会有不同的解读角度,或者一篇课文里蕴含着作者的多重情感。此时学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细细咀嚼。如果教师因为担心影响教学进度而总是越俎代庖,在学生思路还没清楚的时候就直接给出“标准”的理解,只会培养起学生的惰性,让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进行自主的阅读思考。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社戏》,这篇课文本身不存在太大的理解困难,意思比较清楚。但因为有大量关于旧中国农村风俗人情的描写,所以与当代初中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他们不太容易感受到其中的趣味。相对应的,当时一些农村群众的行为和心理逻辑也是他们不太明白的。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对本篇课文所蕴含感情的感悟。为此,教师要提前准备一些介绍旧中国农村的补充材料,然后让学生结合起来进行阅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体悟作者的感情。
二、鼓励学生的沟通交流
上文已经提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颇有难度。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内容编排符合初中生身心成长规律,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在自主阅读中有所收获。但学生之间的性格、经历、能力基础等是有着较大区别的,他们的收获可能有的多,有的少,还有的学生可能会钻进牛角尖去,这在教学实践中并不罕见。如果此时由教师告诉他们应该有哪些感受,那就又走回到了过去的老路上去。不如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鼓励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乃至争论,让他们打开彼此的思路,逐渐形成更为全面的阅读认识。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我的叔叔于勒》,描写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对阶级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毋庸讳言,当今社会也存在一些不太好的思想,有的初中生已经受到了影响,或者耳闻目睹过类似事情的发生。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悟,意识到这种心态和做法是错误的,达到通过阅读来进行德育的目的,只通过教师说教的方式是不行的。此时就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对课文和生活的看法。教师最后再进行总结,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三、进行合理的拓展训练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过它与其他部分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不论是遣词造句的技巧还是谋篇布局的思维,都会被他们在不经意间应用到写作乃至对话的场景中去。而且,通过应用,学生的阅读收获会更为巩固。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拓展训练,逐渐培养起学生应用阅读收获的习惯,并将应用的结果反馈到阅读活动本身中去,从而创造出一种良性的循环。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有关人物描写的。在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互相写一篇以对方为对象的人物描写。描写的角度和描写中涉及到的事情,都可以由彼此商讨确定。在写完之后,教师把所有描写都打乱次序,隐去姓名,让大家猜一猜这些描写的对象都是谁,像不像,有哪些跟大家或被描写对象自我认识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就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了起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应用阅读收获的愿望。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虽然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司空见惯,但想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沉浸到阅读活动之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教学策略,一定还有更多的方法等待大家去发现和创造。望广大同仁能够继续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上努力创新实践,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整体上的提升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妍.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53.
[2]孟驰.初中语文阅读低效教学表现及改进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