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消极学生观,积极教育以积极的理念与行动为手段去激发和引导学生,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阐述了六种积极的学生观,使师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积极教育学生观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96
“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学习品质差”“现在的学生一年不如一年,越来越难教了”……曾几何时,我们成了这样的批判者,满眼尽是学生的不足。然而,抱怨过后,我们发现不但未改变教师的处境,还会传染他人,带来负面影响。西方国家有句谚语:“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蜡烛。”与其抱怨,不如纠正自己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就是对学生的基本认识。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它总是体现在教师的每一项工作中,不知不觉地左右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以上的表现,就是消极的学生观的体现。
“积极教育”理念源于美国,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上的。21世纪初,中国有学者开始对积极教育予以关注并进行了研究,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
那么在积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应有如下的学生观。
一、给学生一份认同,还教育一个生命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独立人格、创造力以及独特个性的人。教师用“堵”“压”的手段想把学生制服,这是对教育的简单化处理,它可能会有暂时的效果,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将学生视作主动、积极、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还给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生活的主体。
二、给学生一份尊重,还教育一个平等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有人格尊严的。当前,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关键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思考教育问题、探寻教育学生的方法的时候,首先要用“是否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把尺子进行考量。
只有放下教师的架子,像对待朋友一样给予学生平等和信任,一起交流思想情感、人生观、世界观,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的烦恼和感受,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三、给学生一份赏识,还教育一个惊喜
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学生,就是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和相信他们,不断鼓励和表扬他们。赏识学生,会令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他们也会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前进。
表扬,再表扬,多说你可以做到的,少说你不可以做哪些;多向家长表扬学生,让家长鼓励学生;多在其他学生面前表扬学生;当不知怎么教育他的时候,就表扬表扬他吧;当实在讨厌这个学生时,也表扬表扬他吧,也许有一天就能触动他。
四、给学生一份宽容,还教育一个机会
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的成长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影响。教师不仅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学生的优点,更要宽容对待学生身上的缺点。
具体而言,一是对于学生身上已经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宽容对待;二是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三是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学生,这是帮助他们认识和改进自身缺点的最好的方式。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者应容忍后进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五、给学生一份信任,还教育一个奇迹
我们要坚信学生是可以转变的。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那些曾被我们否定了的学生,他们依然能够创造奇迹。笔者刚毕业的班内有个学生,高二的时候几次学不下去萌生辍学的念头。进入高三,笔者一直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你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高三一年中,他竟成了我们班公认的最认真的学生,最后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教师要始终以积极的言语和行动去唤醒、鼓舞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
六、给学生一份关爱,还教育一个希望
我们要坚信学生是可以被感化的。每天早晨帮学生整理衣服,跑操前检查學生的衣服是否穿暖,中午检查他们是否吃饭,是否吃好,晚上看看他们是否安心睡觉,学生生病了,第一时间陪伴在他的身旁,给予悉心的照顾……“爱是最伟大的能量”,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最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最能给学生以前进的希望。
总之,教师要发现学生,把学生真正地当学生,用一种全新的学生观来支撑学校教育。只有确立全新的学生观,才能全身心地去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出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积极教育学生观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96
“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学习品质差”“现在的学生一年不如一年,越来越难教了”……曾几何时,我们成了这样的批判者,满眼尽是学生的不足。然而,抱怨过后,我们发现不但未改变教师的处境,还会传染他人,带来负面影响。西方国家有句谚语:“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蜡烛。”与其抱怨,不如纠正自己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就是对学生的基本认识。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它总是体现在教师的每一项工作中,不知不觉地左右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以上的表现,就是消极的学生观的体现。
“积极教育”理念源于美国,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上的。21世纪初,中国有学者开始对积极教育予以关注并进行了研究,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
那么在积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应有如下的学生观。
一、给学生一份认同,还教育一个生命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独立人格、创造力以及独特个性的人。教师用“堵”“压”的手段想把学生制服,这是对教育的简单化处理,它可能会有暂时的效果,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将学生视作主动、积极、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还给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生活的主体。
二、给学生一份尊重,还教育一个平等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有人格尊严的。当前,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关键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思考教育问题、探寻教育学生的方法的时候,首先要用“是否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把尺子进行考量。
只有放下教师的架子,像对待朋友一样给予学生平等和信任,一起交流思想情感、人生观、世界观,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的烦恼和感受,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三、给学生一份赏识,还教育一个惊喜
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学生,就是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和相信他们,不断鼓励和表扬他们。赏识学生,会令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他们也会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前进。
表扬,再表扬,多说你可以做到的,少说你不可以做哪些;多向家长表扬学生,让家长鼓励学生;多在其他学生面前表扬学生;当不知怎么教育他的时候,就表扬表扬他吧;当实在讨厌这个学生时,也表扬表扬他吧,也许有一天就能触动他。
四、给学生一份宽容,还教育一个机会
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的成长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影响。教师不仅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学生的优点,更要宽容对待学生身上的缺点。
具体而言,一是对于学生身上已经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宽容对待;二是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三是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学生,这是帮助他们认识和改进自身缺点的最好的方式。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者应容忍后进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五、给学生一份信任,还教育一个奇迹
我们要坚信学生是可以转变的。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那些曾被我们否定了的学生,他们依然能够创造奇迹。笔者刚毕业的班内有个学生,高二的时候几次学不下去萌生辍学的念头。进入高三,笔者一直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你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高三一年中,他竟成了我们班公认的最认真的学生,最后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教师要始终以积极的言语和行动去唤醒、鼓舞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
六、给学生一份关爱,还教育一个希望
我们要坚信学生是可以被感化的。每天早晨帮学生整理衣服,跑操前检查學生的衣服是否穿暖,中午检查他们是否吃饭,是否吃好,晚上看看他们是否安心睡觉,学生生病了,第一时间陪伴在他的身旁,给予悉心的照顾……“爱是最伟大的能量”,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最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最能给学生以前进的希望。
总之,教师要发现学生,把学生真正地当学生,用一种全新的学生观来支撑学校教育。只有确立全新的学生观,才能全身心地去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出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