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大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并与国际接轨,各行各业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基础,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因此,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进一步明确指出后,在全国掀起了“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新理念,各学科教师也积极投身于这次改革中。为作一位农村教育者,也因此有机会非常幸运地站在教学最前沿陈地上。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后,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确实让我们耳目一新,也让我们的心中不时涌动着一股教育和学习的激情,同时这全新的变化引发了我们的一些困惑和思考,下面就新课改谈谈几点思考。
1 新编教材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
(1)新编教材本着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的宗旨,精心选编出来的课文与老教材相比,新编教材做到了难度适中,内容广泛,知识范围广等特点。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展现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全套教材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即人与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份。所涉及的内容有观当代文学作品,科技文学,古代优秀诗文等。就科技文来讲,学生感觉比较抽象,不易接受,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者,部分专业不对口,为了教学的需要,硬把他们增补在自己的专业之外,这种现象在偏远落后的山区比比皆是,这种现状如何去实施好《新课改》的新观念,这值得我们深思。
(2)新编教材版本太多,加大了教育者工作难度,比如:数学科,今年是人教版,明年又是湘教版。政治学科中,今年是人教版,明年又是北师大版。不仅学生不容易接受,连教育者也难以适应,影响了教育的权威性。我认为,我们在选订教材时,虽不是说一层不变,但也应有一个段。例如,初中三年为一个段,在这一届中的教材应统一订购同一版本。这样便于教育者的把握,也便于学生的学习,从而达到“改”的目的。
2 农村基础教育者对新课改的认识误区
当计算机应用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之后,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在我国,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掌握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赶上这教学改革的好时光。许多教师把这先进的教学手段地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堂课下来,真可谓是锦上添花。不管是什么课,都充分利用这先进资源,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强烈刺激,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可在这次本校教学活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刚开始时学生感到新奇,积极性很高,到后来趋于麻木。教师却像一个解说员,勿须动用粉笔,只要手指轻轻一按,五彩缤纷的画面由始至终地完成了整个过程。学生在眼花缭乱中高兴一番后,却难以回忆该堂课中有实质性的东西,无法忘记的是那新奇的画面。这样也算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理念吗?是喜?是忧?值得深思。
3 合作自主的探究方式,一定要分组讨论吗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唤醒学生的潜能。但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地域的差异,来设置探究的方式。有些教师把分组讨论作为课堂激励学生,贯彻新理念的一种手段,盲目地借用其他人的方法。结果成为为学生提供集体聊天的绝好机会,真正进行探究的也仅是几个人或少数人。这种滥竽充数的现象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也客观存在,它引起了我的深思。是不是新课改中的新理念在课堂中一定要设置这种讨论模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吗?能不能找到更多更有效更可行的合作探究方法?
4 按课本编排顺序安排教学,还是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
新课改提出师生间要大胆尝试,推陈出新。在理解和贯彻新理念的同时,寻找一条适合于当地学生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方法。可很多教师按步就班,不敢尝试,走不出教材编排的框架。现以七年级教材第一册为例,第一、二两个单元都是以人生为话题。如果我们变通一下它的编排顺序,可能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在上第一、二单元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把第6课流沙河的《理想》放在第一节课,引导学生什么是理想,我们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理想。人类有了理想,才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才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这样激发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然后把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放在第二课。在山的那边是什么?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们翻越无数高峰后,才知道山那边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理想的世界需要我们努力奋斗。再把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放在第三课。人生的路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人生的道路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我们要历经坎坷,经受磨炼,把大困难分成若干个小困难,就容易实现既定的目标。这样,我们把理想、信念、分解困难串连起来教学,学生容易接受。
不管怎样,新理念令人鼓舞,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容回避,只要我们用心思考,深入实际,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教育要立足于长远,致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成为充满生机的整体。采用适合于当地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欢乐的气氛中学习。
1 新编教材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
(1)新编教材本着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的宗旨,精心选编出来的课文与老教材相比,新编教材做到了难度适中,内容广泛,知识范围广等特点。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展现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全套教材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即人与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份。所涉及的内容有观当代文学作品,科技文学,古代优秀诗文等。就科技文来讲,学生感觉比较抽象,不易接受,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者,部分专业不对口,为了教学的需要,硬把他们增补在自己的专业之外,这种现象在偏远落后的山区比比皆是,这种现状如何去实施好《新课改》的新观念,这值得我们深思。
(2)新编教材版本太多,加大了教育者工作难度,比如:数学科,今年是人教版,明年又是湘教版。政治学科中,今年是人教版,明年又是北师大版。不仅学生不容易接受,连教育者也难以适应,影响了教育的权威性。我认为,我们在选订教材时,虽不是说一层不变,但也应有一个段。例如,初中三年为一个段,在这一届中的教材应统一订购同一版本。这样便于教育者的把握,也便于学生的学习,从而达到“改”的目的。
2 农村基础教育者对新课改的认识误区
当计算机应用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之后,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在我国,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掌握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赶上这教学改革的好时光。许多教师把这先进的教学手段地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堂课下来,真可谓是锦上添花。不管是什么课,都充分利用这先进资源,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强烈刺激,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可在这次本校教学活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刚开始时学生感到新奇,积极性很高,到后来趋于麻木。教师却像一个解说员,勿须动用粉笔,只要手指轻轻一按,五彩缤纷的画面由始至终地完成了整个过程。学生在眼花缭乱中高兴一番后,却难以回忆该堂课中有实质性的东西,无法忘记的是那新奇的画面。这样也算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理念吗?是喜?是忧?值得深思。
3 合作自主的探究方式,一定要分组讨论吗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唤醒学生的潜能。但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地域的差异,来设置探究的方式。有些教师把分组讨论作为课堂激励学生,贯彻新理念的一种手段,盲目地借用其他人的方法。结果成为为学生提供集体聊天的绝好机会,真正进行探究的也仅是几个人或少数人。这种滥竽充数的现象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也客观存在,它引起了我的深思。是不是新课改中的新理念在课堂中一定要设置这种讨论模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吗?能不能找到更多更有效更可行的合作探究方法?
4 按课本编排顺序安排教学,还是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
新课改提出师生间要大胆尝试,推陈出新。在理解和贯彻新理念的同时,寻找一条适合于当地学生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方法。可很多教师按步就班,不敢尝试,走不出教材编排的框架。现以七年级教材第一册为例,第一、二两个单元都是以人生为话题。如果我们变通一下它的编排顺序,可能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在上第一、二单元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把第6课流沙河的《理想》放在第一节课,引导学生什么是理想,我们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理想。人类有了理想,才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才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这样激发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然后把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放在第二课。在山的那边是什么?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们翻越无数高峰后,才知道山那边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理想的世界需要我们努力奋斗。再把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放在第三课。人生的路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人生的道路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我们要历经坎坷,经受磨炼,把大困难分成若干个小困难,就容易实现既定的目标。这样,我们把理想、信念、分解困难串连起来教学,学生容易接受。
不管怎样,新理念令人鼓舞,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容回避,只要我们用心思考,深入实际,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教育要立足于长远,致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成为充满生机的整体。采用适合于当地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欢乐的气氛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