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受此影响,以美国和欧盟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供应商订单萎缩,客户支付能力下降。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11月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为1149亿美元,同比减少2.2%。2008年12月以来,西方国家对来自中国的多种产品采取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使中国供应商的出口形势雪上加霜。
尽管如此,中国制造仍然存在竞争优势: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有门类完整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配套能力,内需市场巨大。可以说,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供应商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深入挖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才有机会在恶劣的经济寒冬里生存,甚至发展壮大。
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笔者认为,中国供应商应采取如下策略——
1.用好国家政策:中国供应商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实际情况,积极利用国家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扩大出口,增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08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会议同时决定,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目前,我国已陆续实施了一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信贷规模,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推行“家电下乡”,连续上调出口退税,加大重要物资资源的国家收储和商业收储力度等。出口关税和退税率的调整,可以帮助中国出口商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国务院确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满足资金合理需求,改进外汇管理,适当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小额贷款公司为国家正规金融的补充。小额贷款公司以发放短期贷款为主,手续简便,效率高,为解决民营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供应商设法多方联系融资渠道,保持充足的资金度过困难时期。
2.重视新市场开拓:前不久结束的第104届广交会上,虽然美欧市场需求呈现萎缩趋势,但南美、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采购需求旺盛,这是美欧之外中国供应商的又一大市场。这些国家对价格低廉品质不错的中国产品需求量很大,例如小家电、小五金、小百货。中国供应商在重视欧美市场的同时要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补充欧美市场需求的不足。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几大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如跨国采购在线(www. sourcing.org.cn)、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网,针对外贸出口寒冬推出了优惠活动,中国供应商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网络推广服务和网上需求信息。利用网上推广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中国供应商要更多地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全球采购商,扩大销售机会。
另外,中国国内需求极大,为GDP贡献接近1/3,今年下半年,为保证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国家投资4万亿元进一步拉动内需。我国供应商结合自己的产品,积极参与国家重点投资支持的民生工程、农村农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自主创新等产业,适当调整产业结构。
3.支持产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我国工业经济自身存在的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市场竞争秩序有待整顿规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使这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能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就是创新:看谁能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创造公司新的增长点,再造竞争优势。
调查表明,产品技术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供应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譬如,全球港口机械的领导者上海振华港机,今年已拿到近60亿美元的订单,公司的接单项目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中国供应商应以此次危机为契机,加大对产品研发,换代技术的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
4.优化供应链渠道: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订单普遍不足,有些实力强大的产业链上游企业也愿意与中小客户合作,满足中小企业的生产需要。此时应寻找和筛选优质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得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原材料、零配件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采购环节,优化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如物流等渠道,不仅可以使成本得到降低,也使上下游企业的链接更加通畅。
5.通过海外投资和并购,夯实自己的实力:目前形势下,既为低成本扩张提供了机会,也是收缩战线、优化经营结构的有利时机。中国供应商通过海外投资获得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资源。投资海外资源性项目,掌握产业链上游资源。余姚企业在刚果(金)设立矿业公司,开发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宁波华州矿业获得加蓬共计1.3万平方公里的铅锌矿详细勘探权。
投资收购国外优质经销网络,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有些国外客户由于资金链断裂而低价出售公司,其资产还是优质资产,中国供应商通过低价收购、兼并可获得很好的经销网络,获得销售渠道和流通利润。
6.控制交易风险,加强收款安全:采购商信誉下降,收款风险变大。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国外采购商资金链断裂、信用下降。国内供应商在资金结算方式上应坚持采用信用证、预收款的形式,确保收汇安全。另一方面,国外银行占用客户结算资金。金融危机使国外银行流动性骤减,占用客户结算资金现象屡屡发生,影响了中国供应商资金周转,加大了资金风险。企业签约供货时需谨慎,接单既要看进口商信誉,又要考虑对方结算银行的信用状况。
7.产业转移:将产业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或者是越南、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转移到中国中西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沿海工厂在厂房用地,用工工资等方面成本逐渐增加,还受到一些新的政策的制约,许多工厂在全球经济萎缩的情况下经营难以为继。中西部地区土地充足、劳动力丰富,又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还享受贷款和用地的支持,是投资建厂或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此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有望再次获得发展的机遇。
在相对落后的国家投资建厂,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并占领当地和周边的市场。例如,尼泊尔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尼泊尔投资面向南亚市场的出口型企业,可以较便利地进入包括印度市场在内的南亚自由贸易区。
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比较低,金融危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限,经济的基本面良好。经济衰退肯定会多次出现,面对全球经济萎缩,我国供应商必须具有危机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产品的优势,加强与盈利能力强、生命力强采购商的合作关系,企业必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下一轮经济复苏。
尽管如此,中国制造仍然存在竞争优势: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有门类完整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配套能力,内需市场巨大。可以说,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供应商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深入挖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才有机会在恶劣的经济寒冬里生存,甚至发展壮大。
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笔者认为,中国供应商应采取如下策略——
1.用好国家政策:中国供应商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实际情况,积极利用国家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扩大出口,增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08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会议同时决定,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目前,我国已陆续实施了一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信贷规模,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推行“家电下乡”,连续上调出口退税,加大重要物资资源的国家收储和商业收储力度等。出口关税和退税率的调整,可以帮助中国出口商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国务院确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满足资金合理需求,改进外汇管理,适当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小额贷款公司为国家正规金融的补充。小额贷款公司以发放短期贷款为主,手续简便,效率高,为解决民营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供应商设法多方联系融资渠道,保持充足的资金度过困难时期。
2.重视新市场开拓:前不久结束的第104届广交会上,虽然美欧市场需求呈现萎缩趋势,但南美、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采购需求旺盛,这是美欧之外中国供应商的又一大市场。这些国家对价格低廉品质不错的中国产品需求量很大,例如小家电、小五金、小百货。中国供应商在重视欧美市场的同时要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补充欧美市场需求的不足。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几大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如跨国采购在线(www. sourcing.org.cn)、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网,针对外贸出口寒冬推出了优惠活动,中国供应商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网络推广服务和网上需求信息。利用网上推广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中国供应商要更多地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全球采购商,扩大销售机会。
另外,中国国内需求极大,为GDP贡献接近1/3,今年下半年,为保证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国家投资4万亿元进一步拉动内需。我国供应商结合自己的产品,积极参与国家重点投资支持的民生工程、农村农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自主创新等产业,适当调整产业结构。
3.支持产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我国工业经济自身存在的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市场竞争秩序有待整顿规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使这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能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就是创新:看谁能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创造公司新的增长点,再造竞争优势。
调查表明,产品技术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供应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譬如,全球港口机械的领导者上海振华港机,今年已拿到近60亿美元的订单,公司的接单项目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中国供应商应以此次危机为契机,加大对产品研发,换代技术的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
4.优化供应链渠道: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订单普遍不足,有些实力强大的产业链上游企业也愿意与中小客户合作,满足中小企业的生产需要。此时应寻找和筛选优质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得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原材料、零配件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采购环节,优化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如物流等渠道,不仅可以使成本得到降低,也使上下游企业的链接更加通畅。
5.通过海外投资和并购,夯实自己的实力:目前形势下,既为低成本扩张提供了机会,也是收缩战线、优化经营结构的有利时机。中国供应商通过海外投资获得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资源。投资海外资源性项目,掌握产业链上游资源。余姚企业在刚果(金)设立矿业公司,开发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宁波华州矿业获得加蓬共计1.3万平方公里的铅锌矿详细勘探权。
投资收购国外优质经销网络,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有些国外客户由于资金链断裂而低价出售公司,其资产还是优质资产,中国供应商通过低价收购、兼并可获得很好的经销网络,获得销售渠道和流通利润。
6.控制交易风险,加强收款安全:采购商信誉下降,收款风险变大。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国外采购商资金链断裂、信用下降。国内供应商在资金结算方式上应坚持采用信用证、预收款的形式,确保收汇安全。另一方面,国外银行占用客户结算资金。金融危机使国外银行流动性骤减,占用客户结算资金现象屡屡发生,影响了中国供应商资金周转,加大了资金风险。企业签约供货时需谨慎,接单既要看进口商信誉,又要考虑对方结算银行的信用状况。
7.产业转移:将产业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或者是越南、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转移到中国中西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沿海工厂在厂房用地,用工工资等方面成本逐渐增加,还受到一些新的政策的制约,许多工厂在全球经济萎缩的情况下经营难以为继。中西部地区土地充足、劳动力丰富,又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还享受贷款和用地的支持,是投资建厂或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此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有望再次获得发展的机遇。
在相对落后的国家投资建厂,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并占领当地和周边的市场。例如,尼泊尔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尼泊尔投资面向南亚市场的出口型企业,可以较便利地进入包括印度市场在内的南亚自由贸易区。
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比较低,金融危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限,经济的基本面良好。经济衰退肯定会多次出现,面对全球经济萎缩,我国供应商必须具有危机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产品的优势,加强与盈利能力强、生命力强采购商的合作关系,企业必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下一轮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