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探究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尝试探究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实现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探究讨论——再次尝试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创建最宽裕的学习时空,创造最优越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通过“尝试探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尝试探究教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先练后讲”,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在知识的构建、知识的运用与发展等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先行尝试学习解决,再由师生共同归纳讲解,这一“先行尝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尝试”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心理基础,因此,我做到,一是“先行尝试”,即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的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在尝试中切实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亲自“试一试”并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二是在“先行尝试”过程中,让学生依赖心理逐渐被“我能尝试成功”的心理所克服,取而代之的是自主与自信,“尝试”中了解、“尝试”中发现、“尝试”中学会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追求。
  引导尝试是尝试探究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做好学生进行“尝试”的引导,同时,做到鼓励学生敢试,对于尝试成功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之对尝试充满信心而敢去试一试;对尝试有困难或失败的,则及时给予启发引导,鼓励再试,
  其次。注意做好铺路搭桥,抓住知识的新旧联系,组织好尝试前的旧知识复习,为学生搭起尝试的“桥梁”,做好尝试的准备。打好尝试成功的基础。
  第三,注意科学设计尝试题,尝试题做到让学生“试”有方向、“试”有目标、“试”有所获,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尝试题的设计形式应有所不同,“同步尝试题”、“变异尝试题”和“发展尝试题”是尝试探究教学中尝试题设计的基本形式,只要根据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运用,就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尝试题。
  
  二、创设情景,为学生创新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尝试探究教学注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尝试和探究讨论,人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乐于尝试、乐于探究讨论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电脑媒体,设计出轮子是长方形、椭圆形、圆形、三角形等状态下运动画面效果,创设“应用情境”,以启发学生对圆的特点的认识。
  实践证明,富有启发的故事、联系紧密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乐于探究讨论,对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引导课堂自学,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创新学习,培养学习能力,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来保证,在实施尝试探究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指导课堂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现代教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的观察、迁移、比较、归纳、推理、实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学习过程的重要形式。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设计富于引导的导学提示,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能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抓联系、抓重点、找方法,学会在操作中感知,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不但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的教学目的。
  
  四、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尝试探究教学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时,我做到善于引导,精心组织,在内容上,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民主性,我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讨论问题,以保证讨论围绕重点,抓住关键,言之有物;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讨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在组织形式上,我讲求实效,切实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讨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切实进入角色;并科学把握好讨论时机和调控好讨论过程,切忌随意性与形式化,灵活进行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的操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密切重视讨论结果的反馈,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创新和发展,不断更新自我,不断吸收新知识,是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基本特征,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已成为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只有不断探索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新途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数学品质,完成数学的教育使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关注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关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融洽关系,情感的交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这样,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动力,在不断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不断激发学生新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情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语言是教师在谦堂教学中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教师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而迅速地传递教者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学过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语言;激发兴趣;激励探究;激励“说”    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不可否认,亲切、生动、准确、
[摘要]针对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由于受农村家庭、学校及当地社会现实的影响,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数学不感兴趣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想法,对学生产生厌学,认为数学难学的原因加以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八手,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摆脱厌学的状态,实践证明,促使了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使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调查分析
众所周知,数学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欣赏数学美。    一、简洁美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这种美学理论,在数学界,也被多数人所认同,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欧拉给出的公
新课程理念倡导“使学生经历数学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    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能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良言激励学生,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
[摘要]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学习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
摘要 自2003年全国高考(文史)卷第15题在高考试卷中首次考查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类比能力以来,凭其新颖的命题方式和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的有效考查,类比逐渐成为数学高考中的一大热点,而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在新教材得以重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渗透。  关键词 类比;教学;功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