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表达;鼓励;模仿;形象;操作;
锻炼;规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52—01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语言表达较欠缺,常常是心里明白,口里说不出来。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不常说、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的现象长期存在,不仅会形成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从小“说”起来,要让各种各样的“说”充满课堂。
一、鼓励多“说”
好嚷嚷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数学课堂要从鼓励学生嚷嚷开始抓语言训练。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予以鼓励,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学生予以掌声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二、模仿助“说”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说的运用。首先,教师的言语必须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则和逻辑要求,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其次,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最后,教师要用正确、清晰的语言讲述概念和计算方法等,这能使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三、形象促“说”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由于语言与直观相结合,所以会使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切,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获得知识,又提高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操作激“说”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促使外部动作化为智力活动。常言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也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五、机会练“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首先,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其次,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最后,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六、规范约“说”
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低年级的数学语言主要归为四类:
1. 演示操作,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加上的意思可以合起来、拿来、增加、又多了、组成、一共等;减去的意思有减少、拿掉、分开、还剩、余下等。
2. 比较大小,学说关系词语。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在生活中常说的“8大7小”,在数学中运用关系符号表达为“8大于(>)7、7小于(<)8”。
3. 比较全体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4. 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术语口述算式。熟练掌握加数、被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区别一个数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准确说出谁是相同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
总之,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张 昀
锻炼;规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52—01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语言表达较欠缺,常常是心里明白,口里说不出来。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不常说、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的现象长期存在,不仅会形成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从小“说”起来,要让各种各样的“说”充满课堂。
一、鼓励多“说”
好嚷嚷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数学课堂要从鼓励学生嚷嚷开始抓语言训练。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予以鼓励,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学生予以掌声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二、模仿助“说”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说的运用。首先,教师的言语必须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则和逻辑要求,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其次,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最后,教师要用正确、清晰的语言讲述概念和计算方法等,这能使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三、形象促“说”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由于语言与直观相结合,所以会使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切,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获得知识,又提高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操作激“说”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促使外部动作化为智力活动。常言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也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五、机会练“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首先,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其次,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最后,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六、规范约“说”
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低年级的数学语言主要归为四类:
1. 演示操作,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加上的意思可以合起来、拿来、增加、又多了、组成、一共等;减去的意思有减少、拿掉、分开、还剩、余下等。
2. 比较大小,学说关系词语。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在生活中常说的“8大7小”,在数学中运用关系符号表达为“8大于(>)7、7小于(<)8”。
3. 比较全体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4. 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术语口述算式。熟练掌握加数、被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区别一个数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准确说出谁是相同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
总之,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