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衡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课堂效益的基础,而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就体现在思维的积极参与上。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
一、课前调查,找准学生认知水平
心理学研究证明,需要时产生欲望,欲望引导行为。学生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否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对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成为他们内在的渴望与满足。因此,在讲授某一问题时,事先要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例如,我在听一位老师教授《石榴》这一篇课文,当课堂活动进行到语言赏析部分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将所有的自然段的句子都赏析到了,可就是没有一个人赏析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安普剌和金罍这两样东西很陌生,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根本没有对这段文字进行讨论,以至于后来展示的时候没有人站起来赏析这段文字。我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就先发给学生安普剌和金罍的照片,讓他们先观察比较。后来,在课堂上赏析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
可见,满足学生内心需要,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内心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大有裨益。
二、有效预习——打好课堂参与的基础
为提高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基础。只有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他在小组讨论中才有发言权和发言的信心。
(一)要加强课文预习指导。
预习前,教师要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应要求学生做记号或写出笔记。预习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预习中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如:预习《社戏》时,其中有道题目:双喜是怎样的一位少年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需引导他们先找出双喜的言行语句,然后弄清其句意,再分析双喜的形象。
(二)要正确引导使用参考书。
在预习的时候很多学生照抄参考书上对课文的理解,将书上抄得满满的。当进行到某一学习活动的时候,学生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是读现成的答案。虽然,小组合作的时候,整个小组的人都聚在一起学习,感觉是参与了,其实并没有思维上的参与。因此,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第一,树立照搬参考资料可耻、独立思考光荣的思想。不思考就照搬参考答案,这是一种抄袭行为,这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制止;第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体验独立思考的快乐。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对的,如果照搬也会出现错误,学生知道了这些,就会自己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依赖参考书了。当学生提出有自己独特体验的学习成果的时候,教师要大力表扬,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角色体验——保障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
对于学生学习课文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的展现,可以通过角色体验这个过程来最大限度地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给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学习《散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角色体验的活动: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十分平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全班只有两名学生没有举手要求作答,其他的学生都举手要求作答,其中一位学困生还流出了热泪。角色体验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倾诉的机会,保障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
四、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成为参与的主角
小组活动是学生感情交流、碰撞、相融的最佳手段。小组活动内对象的特殊性和融合性可以更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这种机会,实现互帮互助。因为中学生之间基本没有彼此的地位差异,没有影响感情沟通的鸿沟,他们很容易走在一起,成为成长中的伙伴。加之,教师对学习小组长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培训,让学习小组长有意识地给予学困生机会,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开口、动手或动脑,成为课堂学习的积极的参与者。如:集体朗读、角色朗读、表演活动等等。在这些难度不大的小组活动中,多给他们机会,表现自己。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在小组活动中感受真挚情感,找到抒发内心感情的平台和环境,进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五、课堂展示——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展示是通过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有效地加强小组与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对话。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效果、检查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坚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可能更好地了解某组的学习状况,使每个学生不敢懈怠,不敢投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展示内容,学生不容易“腾出”开小差的时间,保证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六、活动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评价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及时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积极的导向作用。
学习活动评价可以是纸质的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测试的题目不能够太难,要在客观公正地对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的同时,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促使学生加强自我监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另外,活动评价也可以是口头的语言评价。当小组进行活动展示或者问题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运用即时评价,并通过即时评价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其实,学生课堂的参与问题,既有教师的一面,又有学生的一面;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又具制约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加以科学性、艺术性地综合、统一各种课堂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参与动机,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投入,提高其参与能力,避免“伪参与”,进而既掌握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本文为《“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研究》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活动单导学实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2.[美]Richard J.Stiggins.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轻工业出版社.
3.[美]里德.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课前调查,找准学生认知水平
心理学研究证明,需要时产生欲望,欲望引导行为。学生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否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对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成为他们内在的渴望与满足。因此,在讲授某一问题时,事先要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例如,我在听一位老师教授《石榴》这一篇课文,当课堂活动进行到语言赏析部分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将所有的自然段的句子都赏析到了,可就是没有一个人赏析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安普剌和金罍这两样东西很陌生,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根本没有对这段文字进行讨论,以至于后来展示的时候没有人站起来赏析这段文字。我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就先发给学生安普剌和金罍的照片,讓他们先观察比较。后来,在课堂上赏析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
可见,满足学生内心需要,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内心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大有裨益。
二、有效预习——打好课堂参与的基础
为提高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基础。只有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他在小组讨论中才有发言权和发言的信心。
(一)要加强课文预习指导。
预习前,教师要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应要求学生做记号或写出笔记。预习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预习中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如:预习《社戏》时,其中有道题目:双喜是怎样的一位少年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需引导他们先找出双喜的言行语句,然后弄清其句意,再分析双喜的形象。
(二)要正确引导使用参考书。
在预习的时候很多学生照抄参考书上对课文的理解,将书上抄得满满的。当进行到某一学习活动的时候,学生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是读现成的答案。虽然,小组合作的时候,整个小组的人都聚在一起学习,感觉是参与了,其实并没有思维上的参与。因此,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第一,树立照搬参考资料可耻、独立思考光荣的思想。不思考就照搬参考答案,这是一种抄袭行为,这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制止;第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体验独立思考的快乐。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对的,如果照搬也会出现错误,学生知道了这些,就会自己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依赖参考书了。当学生提出有自己独特体验的学习成果的时候,教师要大力表扬,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角色体验——保障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
对于学生学习课文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的展现,可以通过角色体验这个过程来最大限度地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给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学习《散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角色体验的活动: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十分平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全班只有两名学生没有举手要求作答,其他的学生都举手要求作答,其中一位学困生还流出了热泪。角色体验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倾诉的机会,保障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
四、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成为参与的主角
小组活动是学生感情交流、碰撞、相融的最佳手段。小组活动内对象的特殊性和融合性可以更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这种机会,实现互帮互助。因为中学生之间基本没有彼此的地位差异,没有影响感情沟通的鸿沟,他们很容易走在一起,成为成长中的伙伴。加之,教师对学习小组长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培训,让学习小组长有意识地给予学困生机会,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开口、动手或动脑,成为课堂学习的积极的参与者。如:集体朗读、角色朗读、表演活动等等。在这些难度不大的小组活动中,多给他们机会,表现自己。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在小组活动中感受真挚情感,找到抒发内心感情的平台和环境,进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五、课堂展示——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展示是通过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有效地加强小组与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对话。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效果、检查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坚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可能更好地了解某组的学习状况,使每个学生不敢懈怠,不敢投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展示内容,学生不容易“腾出”开小差的时间,保证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六、活动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评价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及时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积极的导向作用。
学习活动评价可以是纸质的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测试的题目不能够太难,要在客观公正地对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的同时,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促使学生加强自我监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另外,活动评价也可以是口头的语言评价。当小组进行活动展示或者问题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运用即时评价,并通过即时评价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其实,学生课堂的参与问题,既有教师的一面,又有学生的一面;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又具制约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加以科学性、艺术性地综合、统一各种课堂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参与动机,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投入,提高其参与能力,避免“伪参与”,进而既掌握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本文为《“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研究》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活动单导学实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2.[美]Richard J.Stiggins.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轻工业出版社.
3.[美]里德.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