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下午,崇左市宁明县幼儿园(以下简称宁明县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正在户外做游戏,但有一个小男孩却独自坐在角落闷闷不乐,嘴里还一直念叨着“妈妈”,带班老师去劝,小男孩索性放声大哭起来。这时,园长马文妮刚好经过,她就近在走廊的书架上拿了几本卡通漫画书,三步作两步走到小男孩面前,然后翻开其中一本漫画书,指着里面色彩斑斓的图画,说:“乖宝宝,喜欢听故事吗?这书上的故事可好听呢。”很快,小男孩就被漫画书吸引,指着书上一只可爱的小猪。马文妮马上心领神会,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来,不知不觉小男孩的哭声小了,还开心地笑了起来。
马文妮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近20年,在管理和教育幼儿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亲切地称她为“园长妈妈”。由于工作出色,马文妮获评为自治区优秀外派教师、崇左市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崇左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
马文妮曾是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该园是宁明县第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在硬件设施和师资条件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可出乎意料的是,开园第一个学期,入园幼儿仅有72人。第二年,新学期新生又开始报名了,看着稀稀拉拉的人群,马文妮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分析和了解,她意识到,一个新建的幼儿园要想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把幼儿园的优势展现出来。于是,马文妮马上组织学校的老师们商量对策,随后便带领老师们开始了行动。他们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并逐一电话了解适龄幼儿的家庭情况,还自编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到爱店镇各村屯演出。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开学一个星期后,入园幼儿的人数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人,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6年,马文妮调到宁明县幼儿园担任园长。在新的岗位上,面对不同的环境,她认真钻研,确定了“一个目标、两个明确、三个提升”的总体工作思路,致力于全面提升园所的保教质量。她主导建立了一套科学发展机制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致力于创建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她深知,创设一个好的园所环境,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于是,她从改善办园条件入手,多方筹措资金,对宁明县幼儿园进行了一番精心改造:铺设了悬浮地板和仿真草坪,添置了一批适合幼儿户外运动的体育器械和玩具,对活动室及与之配套的盥洗室、厕所等辅助用房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局,配齐了教学设施设备。如今走进宁明县幼儿园,可以看到园内绿树成荫,四季花香,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而不失童趣,富有时代气息。
在马文妮的带领下,宁明县幼儿园先后获评为县文明幼儿园、县示范幼儿园、市示范性幼儿园、自治区巾帼文明示范岗。2015年12月,该园牵头成立了宁明幼教集团,旗下有三所加盟分园,宁明县幼儿园则以“龙头园”身份,带动分园蓬勃发展。
马文妮是孩子们心中最亲切的“园长妈妈”,也是幼儿园老师们最信赖的“知心姐姐”。在宁明县幼儿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马园长,有烦恼找马园长。”在生活上,马文妮总是想方设法为教师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能够更安心地投入工作。
作为园长,马文妮十分关心教师的成长。她说:“在幼儿园,老师既是孩子的保育员、安全员,又是心理辅导员,可谓身兼多职,这对老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思想修养是一所幼儿园发展的关键。”马文妮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提倡“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亲自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并经常给全园教师上示范课,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在教研组建设中,她根据园本特色,把教研工作分成了“青蓝帮扶”和“专题教研”两大板块,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马文妮常说:“要想带动教师专业成长,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常流水’。”虽然工作繁忙,但马文妮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工作之余,她总是抓紧时间看专业方面的书籍,并常年坚持做学习笔记。她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虚心求教;她与教龄相近、勤奋努力的教师结成教学伙伴,一起探讨教学问题。如今,马文妮是当地公认的学术型教师、善于钻研的智慧型园长。
2013年7月,经过自治区侨务办公室的层层筛选,马文妮成为外派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远赴老挝百细市从事援教工作。
百细市地处老挝的最南端,常年高温少雨,有时最高气温达49摄氏度。远赴异国他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加上语言不通、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差异等,马文妮和一同前来的援教老师遇到了不少难题。刚开始时,马文妮和其他援教老师一样,对新的环境很不适应,高温炎热的天气,让他们吃不好、睡不安,很多老师因此病倒,个别老师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马文妮没有被困难吓倒。多年来,她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习惯:有困難就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她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为了与当地的学生拉近距离,培养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马文妮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学习汉语。一遍不会就两遍,两遍不会就三遍、四遍、五遍,直到学生理解和学会为止。一起援教的一位老师十分佩服马文妮,由衷表示:“马老师骨子里有一股韧劲。”
为了让汉语教学成为一件好玩的事,马文妮跟援教的老师们想出了很多点子,他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汉语教学当中,并举办了一场“中国风”文艺晚会,把中国的舞蹈、书法、水墨画、风土人情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展示给当地的师生们,受到当地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有付出就有收获,在援教期间,马文妮荣获老挝百细市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比赛一等奖,还获评为老挝百细市十佳教师、老挝百细市优秀管理者。援教结束回国后,马文妮又被自治区侨务办公室授予“自治区优秀外派教师”称号。
回想起艰苦而又充实的援教经历,马文妮只是微微一笑。她说:“援教工作虽然艰苦,但收获很多,因为自己不仅得到了锻炼、长了见识,还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了出去,这是一件让人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的事情。”
多年来,马文妮热心幼教事业,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如今,她在园长的岗位上,持续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责编 蒋海兰)
马文妮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近20年,在管理和教育幼儿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亲切地称她为“园长妈妈”。由于工作出色,马文妮获评为自治区优秀外派教师、崇左市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崇左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
做好带头人
马文妮曾是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该园是宁明县第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在硬件设施和师资条件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可出乎意料的是,开园第一个学期,入园幼儿仅有72人。第二年,新学期新生又开始报名了,看着稀稀拉拉的人群,马文妮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分析和了解,她意识到,一个新建的幼儿园要想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把幼儿园的优势展现出来。于是,马文妮马上组织学校的老师们商量对策,随后便带领老师们开始了行动。他们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并逐一电话了解适龄幼儿的家庭情况,还自编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到爱店镇各村屯演出。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开学一个星期后,入园幼儿的人数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人,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6年,马文妮调到宁明县幼儿园担任园长。在新的岗位上,面对不同的环境,她认真钻研,确定了“一个目标、两个明确、三个提升”的总体工作思路,致力于全面提升园所的保教质量。她主导建立了一套科学发展机制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致力于创建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她深知,创设一个好的园所环境,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于是,她从改善办园条件入手,多方筹措资金,对宁明县幼儿园进行了一番精心改造:铺设了悬浮地板和仿真草坪,添置了一批适合幼儿户外运动的体育器械和玩具,对活动室及与之配套的盥洗室、厕所等辅助用房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局,配齐了教学设施设备。如今走进宁明县幼儿园,可以看到园内绿树成荫,四季花香,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而不失童趣,富有时代气息。
在马文妮的带领下,宁明县幼儿园先后获评为县文明幼儿园、县示范幼儿园、市示范性幼儿园、自治区巾帼文明示范岗。2015年12月,该园牵头成立了宁明幼教集团,旗下有三所加盟分园,宁明县幼儿园则以“龙头园”身份,带动分园蓬勃发展。
带动教师成长
马文妮是孩子们心中最亲切的“园长妈妈”,也是幼儿园老师们最信赖的“知心姐姐”。在宁明县幼儿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马园长,有烦恼找马园长。”在生活上,马文妮总是想方设法为教师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能够更安心地投入工作。
作为园长,马文妮十分关心教师的成长。她说:“在幼儿园,老师既是孩子的保育员、安全员,又是心理辅导员,可谓身兼多职,这对老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思想修养是一所幼儿园发展的关键。”马文妮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提倡“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亲自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并经常给全园教师上示范课,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在教研组建设中,她根据园本特色,把教研工作分成了“青蓝帮扶”和“专题教研”两大板块,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马文妮常说:“要想带动教师专业成长,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常流水’。”虽然工作繁忙,但马文妮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工作之余,她总是抓紧时间看专业方面的书籍,并常年坚持做学习笔记。她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虚心求教;她与教龄相近、勤奋努力的教师结成教学伙伴,一起探讨教学问题。如今,马文妮是当地公认的学术型教师、善于钻研的智慧型园长。
难忘的外派经历
2013年7月,经过自治区侨务办公室的层层筛选,马文妮成为外派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远赴老挝百细市从事援教工作。
百细市地处老挝的最南端,常年高温少雨,有时最高气温达49摄氏度。远赴异国他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加上语言不通、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差异等,马文妮和一同前来的援教老师遇到了不少难题。刚开始时,马文妮和其他援教老师一样,对新的环境很不适应,高温炎热的天气,让他们吃不好、睡不安,很多老师因此病倒,个别老师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马文妮没有被困难吓倒。多年来,她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习惯:有困難就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她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为了与当地的学生拉近距离,培养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马文妮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学习汉语。一遍不会就两遍,两遍不会就三遍、四遍、五遍,直到学生理解和学会为止。一起援教的一位老师十分佩服马文妮,由衷表示:“马老师骨子里有一股韧劲。”
为了让汉语教学成为一件好玩的事,马文妮跟援教的老师们想出了很多点子,他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汉语教学当中,并举办了一场“中国风”文艺晚会,把中国的舞蹈、书法、水墨画、风土人情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展示给当地的师生们,受到当地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有付出就有收获,在援教期间,马文妮荣获老挝百细市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比赛一等奖,还获评为老挝百细市十佳教师、老挝百细市优秀管理者。援教结束回国后,马文妮又被自治区侨务办公室授予“自治区优秀外派教师”称号。
回想起艰苦而又充实的援教经历,马文妮只是微微一笑。她说:“援教工作虽然艰苦,但收获很多,因为自己不仅得到了锻炼、长了见识,还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了出去,这是一件让人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的事情。”
多年来,马文妮热心幼教事业,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如今,她在园长的岗位上,持续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责编 蒋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