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乡镇医院护士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在护士培训方面的各种有效方法。结果:务实而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又保持了护士队伍的稳定。结论:乡镇医院的护士培训一定要结合实际特点,突出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 乡镇医院护士培训途径
乡镇医院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单位直接面向广大农牧民,为农牧民疾病的及时救治和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规模小、资金少、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限制,对目的在于提高诊治技能和服务质量的医护人员培训显现不足或效果不佳,特别是在护理人员的培训上尤为突出。近年来我院结合实际,推出有针对性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克服了这一瓶颈,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资料与方法
我院护士培训包括3类:新护士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在职护士的专业能力扩展培训,业务骨干护士的综合实力强化培训。
培训方法:①新护士的岗前培训:该培训是新护士实现角色转变,以良好心态走向护理岗位,提高护士素质的重要举措[1]。内容包括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护士职业道德规范、“三基”能力、护士行为规范、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病情观察的方法及要点、常见多发病的护理、护理文书规范写作。具体方法有护士长或资深护士授课讲解、骨干护士结合示范操作“传帮带”、观看护理的CD片,写护理工作日记。不定期进行抽查,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录用依据。②在职护士的专业能力扩展培训:在职护士需要不断的学习培训以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提高护理水平,保持工作活力。我院采取的方法包括通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联系邀请护理专家来专业授课;组织院内护士搞讲座,让她们把自己的知識和经验讲出来,把技术传授给其他人,同时使她们获得医院主人翁的感觉;鼓励为医院简报写文章,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鼓励护士参加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在职学历提升教育,鼓励针对护理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定期举行护理知识和技能竞赛,1年进行多次专业能力考核并纳入绩效。③护士骨干的培训:骨干护士是乡镇医院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她们既“挑大梁”又有示范表率作用,同时她们也需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医院一方面让她们外出进修学习以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每年的护士培训中派她们当老师,拟稿讲课,编写考题,这样不光培训了学员,也培训了自我。她们每季度理论考核1次,每6个月进行1次操作考核。
结果
我院的10多名护理人员通过参加这种形式多样的分类培训,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工作技能显著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逐年上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逐年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和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
讨论
乡镇医院在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制约因素不少,如何利用自身现有条件,取得培训的实效,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①培训计划要切合实际,突出实用技能的提高:乡镇医院护士培训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资金来源,加上临床护理人员不足,护士工作量大,每天都有各项常规工作忙于完成,如果盲目照搬大医院的培训计划,固然内容详尽,门类齐全,但实际上很多做不到,大大影响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我院依据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针对新护士、在职护士、骨干护士的知识技能要求,分类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的方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突出了提高护士实用技能和服务水平的目的。②培训工作注重护理人员之间的传帮带,加深了同事感情和医院认同:我院每年都有新护士进入,包括少数民族员工,专业素质高低不一,对护理专业所持的态度、信念、临床思维、沟通能力及适应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2]。培训的着眼点是使她们尽快融入医院大集体,快速提高业务水平,通过骨干护士的言传身教,目的很快就达到,还强化了工作配合的默契度,增强对医院的认同。我们通过组织相关知识考试,有针对性发放专科护理技术资料,由骨干护士讲解专业知识和实践技巧的方式很好地加以解决临床培训中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实践不足的弱点。③培训结果要与员工的待遇和职称晋升挂钩:培训结果根据不定期进行的抽查、定期考核、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分为优、良、中、差4类,绩效考核采取奖优罚劣的原则,对于培训成绩优异者给与物质奖励,在先进评选、职位和职称晋升方面做重点推荐;对成绩差者,提出批评和惩罚,2次以上者考虑解聘。奖罚制度的实施让员工了解到培训对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完成培训,这对该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最有影响性。同时我院积极做好培训护士的思想工作,获得她们的支持和配合,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我院利用现有资源,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切合实际的分类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操作水平、综合素质,提升了护理水准和对整体护理的认知,护理服务质量大为改善,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白秋元.新形势下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1):88.
2崔玉顺,金红梅,齐艳.浅谈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5):374.
关键词 乡镇医院护士培训途径
乡镇医院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单位直接面向广大农牧民,为农牧民疾病的及时救治和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规模小、资金少、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限制,对目的在于提高诊治技能和服务质量的医护人员培训显现不足或效果不佳,特别是在护理人员的培训上尤为突出。近年来我院结合实际,推出有针对性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克服了这一瓶颈,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资料与方法
我院护士培训包括3类:新护士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在职护士的专业能力扩展培训,业务骨干护士的综合实力强化培训。
培训方法:①新护士的岗前培训:该培训是新护士实现角色转变,以良好心态走向护理岗位,提高护士素质的重要举措[1]。内容包括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护士职业道德规范、“三基”能力、护士行为规范、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病情观察的方法及要点、常见多发病的护理、护理文书规范写作。具体方法有护士长或资深护士授课讲解、骨干护士结合示范操作“传帮带”、观看护理的CD片,写护理工作日记。不定期进行抽查,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录用依据。②在职护士的专业能力扩展培训:在职护士需要不断的学习培训以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提高护理水平,保持工作活力。我院采取的方法包括通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联系邀请护理专家来专业授课;组织院内护士搞讲座,让她们把自己的知識和经验讲出来,把技术传授给其他人,同时使她们获得医院主人翁的感觉;鼓励为医院简报写文章,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鼓励护士参加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在职学历提升教育,鼓励针对护理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定期举行护理知识和技能竞赛,1年进行多次专业能力考核并纳入绩效。③护士骨干的培训:骨干护士是乡镇医院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她们既“挑大梁”又有示范表率作用,同时她们也需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医院一方面让她们外出进修学习以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每年的护士培训中派她们当老师,拟稿讲课,编写考题,这样不光培训了学员,也培训了自我。她们每季度理论考核1次,每6个月进行1次操作考核。
结果
我院的10多名护理人员通过参加这种形式多样的分类培训,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工作技能显著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逐年上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逐年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和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
讨论
乡镇医院在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制约因素不少,如何利用自身现有条件,取得培训的实效,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①培训计划要切合实际,突出实用技能的提高:乡镇医院护士培训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资金来源,加上临床护理人员不足,护士工作量大,每天都有各项常规工作忙于完成,如果盲目照搬大医院的培训计划,固然内容详尽,门类齐全,但实际上很多做不到,大大影响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我院依据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针对新护士、在职护士、骨干护士的知识技能要求,分类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的方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突出了提高护士实用技能和服务水平的目的。②培训工作注重护理人员之间的传帮带,加深了同事感情和医院认同:我院每年都有新护士进入,包括少数民族员工,专业素质高低不一,对护理专业所持的态度、信念、临床思维、沟通能力及适应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2]。培训的着眼点是使她们尽快融入医院大集体,快速提高业务水平,通过骨干护士的言传身教,目的很快就达到,还强化了工作配合的默契度,增强对医院的认同。我们通过组织相关知识考试,有针对性发放专科护理技术资料,由骨干护士讲解专业知识和实践技巧的方式很好地加以解决临床培训中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实践不足的弱点。③培训结果要与员工的待遇和职称晋升挂钩:培训结果根据不定期进行的抽查、定期考核、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分为优、良、中、差4类,绩效考核采取奖优罚劣的原则,对于培训成绩优异者给与物质奖励,在先进评选、职位和职称晋升方面做重点推荐;对成绩差者,提出批评和惩罚,2次以上者考虑解聘。奖罚制度的实施让员工了解到培训对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完成培训,这对该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最有影响性。同时我院积极做好培训护士的思想工作,获得她们的支持和配合,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我院利用现有资源,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切合实际的分类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操作水平、综合素质,提升了护理水准和对整体护理的认知,护理服务质量大为改善,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白秋元.新形势下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1):88.
2崔玉顺,金红梅,齐艳.浅谈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