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教育都被深深卷入其中。校长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信息化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如何完成时代赋予的责任,是摆在每个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2015年寒假,笔者参加了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学习。培训后,学校实施了全方位的信息化推进工作,在教师能力提升、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面对“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笔者一度感到茫然。《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中指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制订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虽然经过了多次学习,但笔者对飞速变化的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发展形势、未来趋势还知之甚少。学校信息化工作到底往哪儿走?怎么走?信息化发展的理念、方向、目标、内容、策略是什么?需要校长进行系统思考。
一、对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学习与思考
面对未来人才发展要求,通过网络,笔者学习了《2017地平线报告》《“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互联网思维》《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时代学校如何开发课程、设计教学》《美国教授描述心中未来学校》《人大附中和讯飞“在一起”:用人工智能助力智慧教育》,以及马云“五新理念”的演讲,各地智慧教育、智慧学校的设计方案和优秀案例;等等。同时,笔者通过《上海教育》等学习了《“互联网+”下的教育生态》系列报告、“编程教育”“在云上”“游戏化学习”等内容。通过大量的学习,笔者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也愈发感到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感与使命感。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制高点,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等、靠、要”是要不得的。笔者通过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也逐渐明晰了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为此,笔者撰写了《构建校本信息化体系,推动学校创新发展》一文,阐述了如何找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确立了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以“促进师生彰显个性、自主发展”为目标,以“驱动应用、融合创新”为基本原则,把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实施“自主自强教育,奠基学生未来”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并全面落实。努力建立开放、自主、互动、个性化的资源环境,形成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学校家庭多元互动应用的信息化学习机制,培养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的创新,为造就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二、梳理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建设师生网络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依托互联网开展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二是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建设智慧校园,推动教和学模式创新;三是开发面向信息技术的创新实践课程,驱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四是加强管理的信息化,实现管理方式变革,让师生学习、生活、工作得更自主,更自信,更幸福。
这次教育信息化主题学习也给了笔者一些关于“学习”的启示。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互联网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两至三年更新一次,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变化成为时代的关键词,唯有学习是应对变化的法宝。
面对信息化时代,要形成人人想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意识和氛围,否则就会如诺基亚CEO所说,“我们并没做错什么,为什么我们却输了。”因此,引领全校教師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才是学校在未来发展中不断走向成功的基础。
再造教师学习方式。当前学校常常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如果教师没有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又如何能有效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呢?
因此,首先要培养教师的自我导向性学习习惯。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令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教师网上阅读、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的能力,更要培养教师整理资料,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提炼、辨析的能力,促进教师个性化、有思想地学习。
其次要从研究入手,结合学校项目学习、课题研究、教研问题培养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团队合作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深度学习能力,这样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会更具创新力和变革力。
再次要培养教师系统思考能力。主要依托校刊、交流平台等激发教师系统思考,学会追问和寻找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怎样评估……使学习力成为行动力的源泉。
树立互联网思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倍增效应要求我们树立用户思维、跨界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平台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焦点思维、快速思维等,并在学习中把握互联网思维特点,精心选择学习内容,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辩证思考,才能使学习变得有效、高效。
一句话,校长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紧跟时代,顺应发展,学校才会实现变革与重塑。
2015年寒假,笔者参加了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学习。培训后,学校实施了全方位的信息化推进工作,在教师能力提升、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面对“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笔者一度感到茫然。《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中指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制订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虽然经过了多次学习,但笔者对飞速变化的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发展形势、未来趋势还知之甚少。学校信息化工作到底往哪儿走?怎么走?信息化发展的理念、方向、目标、内容、策略是什么?需要校长进行系统思考。
一、对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学习与思考
面对未来人才发展要求,通过网络,笔者学习了《2017地平线报告》《“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互联网思维》《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时代学校如何开发课程、设计教学》《美国教授描述心中未来学校》《人大附中和讯飞“在一起”:用人工智能助力智慧教育》,以及马云“五新理念”的演讲,各地智慧教育、智慧学校的设计方案和优秀案例;等等。同时,笔者通过《上海教育》等学习了《“互联网+”下的教育生态》系列报告、“编程教育”“在云上”“游戏化学习”等内容。通过大量的学习,笔者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也愈发感到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感与使命感。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制高点,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等、靠、要”是要不得的。笔者通过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也逐渐明晰了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为此,笔者撰写了《构建校本信息化体系,推动学校创新发展》一文,阐述了如何找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确立了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以“促进师生彰显个性、自主发展”为目标,以“驱动应用、融合创新”为基本原则,把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实施“自主自强教育,奠基学生未来”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并全面落实。努力建立开放、自主、互动、个性化的资源环境,形成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学校家庭多元互动应用的信息化学习机制,培养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的创新,为造就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二、梳理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建设师生网络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依托互联网开展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二是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建设智慧校园,推动教和学模式创新;三是开发面向信息技术的创新实践课程,驱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四是加强管理的信息化,实现管理方式变革,让师生学习、生活、工作得更自主,更自信,更幸福。
这次教育信息化主题学习也给了笔者一些关于“学习”的启示。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互联网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两至三年更新一次,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变化成为时代的关键词,唯有学习是应对变化的法宝。
面对信息化时代,要形成人人想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意识和氛围,否则就会如诺基亚CEO所说,“我们并没做错什么,为什么我们却输了。”因此,引领全校教師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才是学校在未来发展中不断走向成功的基础。
再造教师学习方式。当前学校常常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如果教师没有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又如何能有效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呢?
因此,首先要培养教师的自我导向性学习习惯。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令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教师网上阅读、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的能力,更要培养教师整理资料,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提炼、辨析的能力,促进教师个性化、有思想地学习。
其次要从研究入手,结合学校项目学习、课题研究、教研问题培养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团队合作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深度学习能力,这样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会更具创新力和变革力。
再次要培养教师系统思考能力。主要依托校刊、交流平台等激发教师系统思考,学会追问和寻找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怎样评估……使学习力成为行动力的源泉。
树立互联网思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倍增效应要求我们树立用户思维、跨界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平台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焦点思维、快速思维等,并在学习中把握互联网思维特点,精心选择学习内容,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辩证思考,才能使学习变得有效、高效。
一句话,校长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紧跟时代,顺应发展,学校才会实现变革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