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提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可以这样说,语文课就是通过一个个提问来组织教学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有个效益问题,如果问题提得太细、太碎,往往会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教学目标难以达到;如果问题太大、太深,学生会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结果是启而不发;如果问题太浅,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成了伸手便能摘到的果子,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没有什么作用。有些提问甚至根本没有效果,专家研究表明:中小学课堂提问有效的仅占56%。可见,提问要讲究效益,提问要讲究艺术。
  那么,到底该怎样提问,怎样运用提问呢?这里通过几个实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问”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平淡无奇,便没有人看;同样,问题提得平淡无奇,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试想,一堂课如果一直是“是不是”、“对不对”这样一些单调刻板的提问,学生会怎样呢?只是简单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学生的思维便处于抑制状态,思维的火花难以激发出来,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几种不同的角度提出,有的平平淡淡,缺少启发性和趣味性,而有的却如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而又趣味横生。例如,对《愚公移山》里“年且九十”这个句子,要求落实“且”字的意义。如果问:“‘且’字是什么意思?”学生仅仅停留在对“且”字意义的理解上,思维顺着一个方向运动,很难激起思维的火花。钱梦龙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愚公多大年纪啦?”问题提得有趣,不同的回答又激发同学思考,思维便处于活跃状态,在分析辨别中得出结论,效果当然要好得多。《一面》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在这里,如果简单地提出“‘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是什么意思,学生很可能回答不上来。为此,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一组提问——
  1.《一面》写于何时?当时的背景怎样?
  2.文中提到的内山与鲁迅的关系如何?何以见得?
  3.在此基础上,理解“‘非日本’的什么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一个问题直接提问难以回答时,采取迂回包抄的手段,诱发学生逐层深入思考问题,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时代这个角度着手分析,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内山与其他日本人尤其是帝国主义者是不同的,第三个问题便水到渠成。在这里,第一、第二个问题实际上为第三个问题起了架桥铺路的作用,这便是曲问的魅力所在。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如果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怎么办?是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呢?还是巧加点拨,引导学生走完这山重水复之路,让学生在思考中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呢?一位名教师在上《祝福》时曾是这样处理的——
  师:“我”在祥林嫂死去的当晚,独坐在油灯下时,为什么写下雪的声音?
  生:(惊异、惘然)。
  师:你们平时听到过下雪的声音吗?
  生:(默然)。
  师:下雪在“我”听来为什么似乎“瑟瑟有声”?
  生:这样写是为了说明祥林嫂就埋葬在大雪里头。
  师:(引导学生研读原文,读“使人感到更加沉寂”)可见,写雪是为了写……
  生:是为了写当时的封建势力之盛。
  师:我们要学会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能老是套概念化的结论。“沉寂”是什么意思?反映什么心情?
  生:沉闷、寂静、反映心情沉重。
  师:对了,所以,写似乎听到“瑟瑟有声”,是为了写“沉寂”,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沉重,气氛的沉闷。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师在学生“惊异、惘然”之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去体会,再具体指出雪声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心情,降低了教学难度。不管学生是主观臆断,还是答非所问,老师紧紧抓住对课文的研读,引导学生思考,不断改变提问角度、调整教学难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给学生。
  可见,恰到好处的点拨,可以使学生找到方法,走出迷宫。
  
  三.“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以后,不能让它稍纵即逝,而应该让它越烧越旺,乘着这火势,让学生从对现象的认识深入到对本质的认识,从感性理性认识上升到情感体验。对快马还须加鞭。
  于漪老师教《七根火柴》时,讲到无名战士为革命献身的场景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一个动作是什么?”学生给予了满意的回答,她又问:“既然卢进勇的眼睛‘模糊’了,怎么看无名战士指向北方的手又是‘清晰’的呢?”学生又给予了满意的回答,学生已沉浸在对无名战士的崇敬之中,至此,教学目标已经达到,然而,于老师又设计了一个高潮,她说:“同学们,你们说英雄的品质象牡丹一样——象荷花一样——,象菊花一样——”随着学生们的齐声回答,于老师又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天安门广场,带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启发学生想象和领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深意和分量。从一个细节中挖掘到这样深刻的思想感情内涵,是于漪老师不断把学生的思想感情推向高潮的结果。通过一个细节使学生的认识深化、升华,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峰,确有“离天三尺三”“高可摘星辰”之感。
  以上主要谈了提问的技巧、提问的点拨、提问的深化三个问题。我认为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提问的运用,那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联通:427108湖南省桑植县沙塔坪乡中学)
其他文献
伴随着一段悦耳的旋律,同学们秩序井然地走进了教室。他们端坐着等待老师来上课。此时,窗边飞来一人影,那男孩气喘吁吁地对着窗边的小玮说:“快,借我本语文书。”小玮没有丝毫的犹豫,把自己的语文书递给了他。窗外的男孩随即离去。借书过程不超过5秒钟。  放学后,小玮想做语文作业,突然想到借出的语文书,那同学并没有归还。这下,小玮着急了,忙把借书事件告诉了妈妈,妈妈问她把书借给谁了,她竟答不上来,妈妈见状,少
期刊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合理、巧妙地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常态下数学课堂教学更能凸显其有效性呢?    一.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必须制定明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有了合理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才不是肓目的,学生的学习才是有目的的。它就像大海里航行的灯塔;象永远指着北方的北极星,让人不会迷
期刊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就是按照疏散演习时的安排冲到操场上的,前后仅用了1分36秒,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2008年5月24日新华网)  很显然,此次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得归功于该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的紧急疏散演习。而这类紧急演习从2005年就开始了,每学期一次,从不间断。尤其令
期刊
课文的教学有两个目的:第一,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学习其中的语言点,达到能运用的目的。第二,在学生掌握语言点的基础上,逐步跳出语言点的圈子,从而使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培养阅读能力。    一.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解    课文是教学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材料。因此,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开始时就分段教学,容易产生见树不见林的毛病,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期刊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直让教师们感到困惑,即我们并不缺乏对新课程教材的认同与实践,但为什么进步缓慢?我的答案是: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才能创造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真切感受。    一.教学前的反思——边预设边反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的时候
期刊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行初中政治教材切实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的支点,就能很好地发挥它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中的作用。    一.借助教材论述的发散性,培养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现阶段出现在中学教学中的新事物,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充当“导演”的角色。这无疑是教学中的一次革命。但是我觉得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中情境式教学的发展。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研究性学习还不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仍然是提高思想政治课
期刊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实际,寓创新意识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起来。笔者结合多年教学、教研工作实际,就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教师具备创造性的“特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求异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根本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顺利实施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边境地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方法有四:一是引导学生模仿提问;二是教会学生常规提问方法;三是指导学生根据化学学科特点提问;四是鼓励学生随机提问 。  【关键词】培养 提问 能力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
期刊
班级是教育工作的基本阵地。它不仅有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责任,也背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每个学生能否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得到全面发展,班级管理至关重要。    一.以情动人,融入真情,全心呵护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情感。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