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反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有了再认识。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化学课程的理解、对某一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教学内涵的研究。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规定了教学手段的运用。
关键词 教学目标 内涵 风格 手段 运用
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编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案中体现得不够充分甚至不够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反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有了再认识。本文试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比较入手,阐述新课程标准下编制教学目标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比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包括化学基本知识和重要的实验技能,化学与技术,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三项;过程与方法包括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六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四项。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
新课标吸取了知识分类方面的理论成果。把知识分成认知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特别是把策略性知识作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肯定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成为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新导向。
新课标吸取了元认知理论成果。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与新大纲比,新课标增加了“过程与方法”一块内容,要求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
课程标准吸取并极力倡导建构主义学习观。把科学探究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指出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仅要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还要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这些目标的提出,反映当代教育理论对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顺应当代世界理科教育的发展潮流,赋予化学教学更多的使命。
二、教学大纲下教学目的编制的回顾
化学教学目的的编制,是化学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一节课及至一节内容的统领。以前,教学目的只关注化学知识的传授,并且没有认识到知识的分级达到目标,编制时常使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如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阐述不清,对“掌握”“理解”等用词认识不到位,没有注意到氯气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哪些情感教育,哪些方法教育,更谈不上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备课时所提出的教学目的。
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始注意到知识掌握等级的分类,不同知识所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不同的。于是,开始细化本节课的知识,明确这些知识属于哪些等级。比如氯气备课时就应明确氯气的物理性质属于识记等级,即知道“是什么”;氯气的化学性质属于理解等级,即懂得“为什么”。随着对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视,我们又注意到除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外,还应有其他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于是,教学目的开始从仅关注学生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掌握扩展到利用这些性质渗透能力培养。
三、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编制
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不仅是一字之差,而是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对教学行为的指导发生了变化。“教学目的”更多的是从教师角度考虑通过教师的“教”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对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对不同的学生而言,教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达成方向是单向的,达成手段是单一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改变审视问题的角度,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展示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对不同的学生依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可能性设计不同的目标,达到的方向是双向的,达成手段是多样的。
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究竟能够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而不是用来表示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目标应集中在学生将能做些什么,另外,目标也应说明的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分析学生学习条件制订目标,要考虑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怎样指导学生按什么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学的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除知识掌握外,通过知识载体还获得哪些体验。
针对教学任务与教学设计的范围,教学目标可分为高中化学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章节或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编制,便于我们能从全局把握并指导教学实践。在新课标下,总体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分析学生的学习条件,确定起点行为,理解课程研究教材,确定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举措。开发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型学习课程的方向和要求,落实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策略。要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目标之一而不能作为目标的全部。各年级、学期的教学目标编制要确定使用教材及如何使用,学生学习起点和教学任务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进程,明确学生发展目标并具体化,落实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手段。
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化学课程的理解、对某一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教学内涵的研究。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规定了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此,教学目标也成为教师的一块试金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关键词 教学目标 内涵 风格 手段 运用
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编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案中体现得不够充分甚至不够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反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有了再认识。本文试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比较入手,阐述新课程标准下编制教学目标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比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包括化学基本知识和重要的实验技能,化学与技术,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三项;过程与方法包括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六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四项。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
新课标吸取了知识分类方面的理论成果。把知识分成认知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特别是把策略性知识作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肯定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成为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新导向。
新课标吸取了元认知理论成果。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与新大纲比,新课标增加了“过程与方法”一块内容,要求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
课程标准吸取并极力倡导建构主义学习观。把科学探究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指出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仅要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还要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这些目标的提出,反映当代教育理论对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顺应当代世界理科教育的发展潮流,赋予化学教学更多的使命。
二、教学大纲下教学目的编制的回顾
化学教学目的的编制,是化学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一节课及至一节内容的统领。以前,教学目的只关注化学知识的传授,并且没有认识到知识的分级达到目标,编制时常使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如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阐述不清,对“掌握”“理解”等用词认识不到位,没有注意到氯气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哪些情感教育,哪些方法教育,更谈不上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备课时所提出的教学目的。
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始注意到知识掌握等级的分类,不同知识所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不同的。于是,开始细化本节课的知识,明确这些知识属于哪些等级。比如氯气备课时就应明确氯气的物理性质属于识记等级,即知道“是什么”;氯气的化学性质属于理解等级,即懂得“为什么”。随着对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视,我们又注意到除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外,还应有其他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于是,教学目的开始从仅关注学生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掌握扩展到利用这些性质渗透能力培养。
三、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编制
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不仅是一字之差,而是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对教学行为的指导发生了变化。“教学目的”更多的是从教师角度考虑通过教师的“教”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对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对不同的学生而言,教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达成方向是单向的,达成手段是单一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改变审视问题的角度,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展示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对不同的学生依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可能性设计不同的目标,达到的方向是双向的,达成手段是多样的。
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究竟能够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而不是用来表示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目标应集中在学生将能做些什么,另外,目标也应说明的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分析学生学习条件制订目标,要考虑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怎样指导学生按什么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学的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除知识掌握外,通过知识载体还获得哪些体验。
针对教学任务与教学设计的范围,教学目标可分为高中化学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章节或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编制,便于我们能从全局把握并指导教学实践。在新课标下,总体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分析学生的学习条件,确定起点行为,理解课程研究教材,确定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举措。开发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型学习课程的方向和要求,落实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策略。要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目标之一而不能作为目标的全部。各年级、学期的教学目标编制要确定使用教材及如何使用,学生学习起点和教学任务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进程,明确学生发展目标并具体化,落实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手段。
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化学课程的理解、对某一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教学内涵的研究。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规定了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此,教学目标也成为教师的一块试金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