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中法治意识建设初探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实效性,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法治意识是现代意识的标志性元素,在学生管理中彰显法治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法治;学生管理
   法治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代表着公开、公平、公正,内含着平等、权利、程序、责任观念。高校是培养社会中坚力量的机构,在学生管理中合理运用法治观念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文化的交融,网络的交互与发达使得信息日益畅通,高校学生群体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切都改变着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迫切要求高等学校选择一种适合的学生管理模式。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意识建设对培养大学生的公民观念、法治意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重要社会群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高校实行大学生法治教育意义深远。
   其次,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文化建设主导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诚信教育、法律意识的培养,心灵塑造,自信心的建立,团队合作等有重要作用,具有多面性。
   第三,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与维护。和谐校园,意味着校园各类关系的合理有序、和睦融治,唯有依法权衡校园各方关系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依规范按程序协调存在的冲突矛盾,才能使校园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序发展。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彰显法治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法治意识欠缺问题
   高校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高校管理者拥有办学自主权,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有一定的自主权维护校园秩序,但是,高校学生管理者自主管理也必须在法的监控之下。然而,很多高校学生管理者缺失法治理念。
   第一,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仅仅依靠法律基础课程。法制意识它融于并渗透在校园文化中,延伸至高校学生管理的整个过程,体现为在管理细节中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有畅通的信息公开渠道,有参与学校事宜的民主氛围和有效途径。
   第二,高校学生管理中缺乏平等意识。随着法治理念的普及,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促使他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规定以及自我的价值判断,要求学校依法管理,师生间平等对话;另一方面,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其维权意识极强,必然会寻求法治化的救济途径,历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诉高校的案例就是明证。所以,在学生管理中应注意树立平等意识。
   第三,高校学生管理中程序观念、责任意识等在学生评优、学籍管理、学生处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机制。学校必须在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务上注重过程公开、机会均等、平等竞争、程序正当。通过学生管理过程,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增强责任观念。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法治意识建设路径
   目前我国学生管理的法治意识淡漠,大学生法治教育仍很薄弱,导致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对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从学生管理工作的细节入手,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第二,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探寻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应结合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客观规律和特点,应注意手段与形式的多样化,在其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内化,克服简单生硬说教形式,提高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从法治的意义上说,诚信是实现自我合法利益的前提。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使大学生更多地掌握我国法律中关于诚信的规定。
   第四,要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奖助体系。各种评先树优都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评选,让学生体会到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的公开、公平、公正。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更应从国家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转换和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学生管理形式,提高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文化建设在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个人发展、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进而形成具有感召力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杭.法律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0(07).
   [2]鄢虹英,陈荣.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作者简介:王秀慧(1981-),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现在的前景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对政治理论课程不够重视,本文就政治理论课程目前的现状得出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只有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才能走出困境,以及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意义做出了论述。   关键词:政治理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    理论联系实际,才是学好一门课程最好的办法。要学习好政治理论,不但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将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这些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
期刊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当周杰伦的《青花》唱红大江南北,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刮起了一阵时尚风。什么是“青花”呢?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青白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是陶瓷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
期刊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池莉,典型的武汉女子,笔下的作品多为市井小人物的生活,生动形象又具有现实意义,同样被大量改编为影视作品。本文通过分析池莉笔下三部代表作,与其被改编成的影视作品,来进一步走近池莉,走近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许正如池莉自己所说:“我会一点点的历练自己,提升自己,终有一天,我会熬至滴水成珠……”   关键词:新写实;“汉味”;通俗口语化;“小
期刊
摘要: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于数学教育的影响亦是非常深远。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促进了相关系统的现代化进程,很自然的让我们企望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教育的现代化。多年来大
期刊
摘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保障,而核心问题是要解决教师工作的实效性,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这就要实施多元的管理,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了解每一位教师,关注教师需求;创造弹性的空间,拓展教师思维;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运用非正式表扬,引领教师成长。在工作中给教师足够的理解与关心,尊重与信任,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长处,使广大教师充实快乐地工作,最终促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的美学根源于人格美的美学,而这种人格美则发轫于汉末清议和人物品鉴的魏晋玄学。因此,笔者试图以魏晋时期的一个独具个性魅力的文人团体“竹林七贤”的思想领袖嵇康为例,从“越名教而任自然”以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两方面来阐释其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境界。   关键词:嵇康;人格美;自然;自由   说到人格和人格美,这类概念最初出现于西方。“人格”源自于拉丁文persona(面具)一
期刊
摘要:大学生德育不应该仅仅注重培养大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状态、生命状态、发展状态等。本文从教育、管理、服务三大领域来探讨德育人文关怀的具体实施路径,凸显“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以更好地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人文关怀;路径;以人为本    教育、管理、服务是大学生德育的三种活动形式,密不可分。
期刊
《折纸》是幼儿师范教材中的手工课,从幼师的培养要求看,教材内容它与幼儿的折纸教材有相似之处,但又高于幼儿的折纸教材。这就要求幼师学生对折纸有一个从理论到技法的系统认识。这部分内容没有新鲜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处理教材,下面结合我这节课的实践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们对折纸的理论和技法没有系统学习,但对折纸活动并不陌生。如何调动学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德育目标,促使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的参与到这项重要的工作中,将德育目标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让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雨润物般,悄然潜入学生的心田。   关键字:语文课堂;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这个词语,在当今社会已不陌生,随着未成年人出现心理疾病的现象不断增多、少年犯罪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