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伴随新课改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班级的四五十名学生,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学生们到底需要什么?仅仅是求知的需要吗?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希望老师怎样做?喜欢老师怎样教?带着这些困惑我认真阅读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丛书》,此书以系统高远的理论,可操作的教学建议和可供参考、借鉴的教学案例,具体、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新理念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迪。
一、尊重学生是和谐高效的前提
尊重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如今的学生自主意识极强,每个人都是现实的学习主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出错的权利。只有深入学生,体验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成发展的过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遵循这一理念,教学中我经常把自己假设成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在这个环节我希望老师怎样做?这个问题我希望老师怎样处理?这个知识老师怎样讲我能听懂?经常的换位思考使我在许多教学细节中方法灵活,游刃有余。
例如当学生专注地听讲一段时间后或发现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时,我就会让学生都趴在桌子上闭一回眼睛或给学生一两分钟自由休息的时间,再往下进行新的内容。这样处理,一两分钟的时间换回的却是学生后面学习高度的注意力和参与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采用让学生到黑板板书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比较教学、优化教学。这个时候会做的学生踊跃参与,有困难的学生畏缩不前,每个上讲台做题的学生都是非常紧张的。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可以先让这名学生自己检查是否有错误?给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的机会,当然这时如果教师适时引导很多情况下学生是可以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的。如果学生凭自己的能力解决不了问题,还可以让他自己选择伙伴帮忙。在改正错误后既可以评价这名学生认真检查、自己纠错的学习态度,还可以对他所提供的错例为其他同学引起的注意表示感谢。我想这样的处理远远比教师急功近利、简单的对、错判断要好得多。当学生出现许多解题方法时,教师的评价导向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被肯定的学生心情愉快,信心十足;没被肯定的学生就会垂头丧气。为此教师在倾向于一种方法时可以有适当的评价导向,但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因为正是这些不同的思维方法才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具有生成性。教师也不要急于求成,用简单的“坐下”、“下课再讨论”的语言敷衍塞责,更不能对把学生板书的所谓“非优化”的方法随便擦去,即便要擦也要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我想这样的处理方法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不影响学生自己内心中对优劣的选择,又保护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认知得到发展的同时,心理和情感也得到满足,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实施“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是思维对话的核心
“思维对话”所追求的是经由思维对话的过程状态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批判性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达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共同享受成功愉悦和成就感的状态。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和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共同体”和“发展的共同体”。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几十分钟的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体現思维方法,以直观、浅显的方法引导学生“怎样正确地思考”、“怎样与人合作”、“怎样自主探究”,使有益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
思起源于疑,好问题能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启迪学生思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往有的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教师问得太多太细,学生不经过努力思考就能轻易做出回答,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思维含量很低,这实质上仍然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毫无意义。要实现真正的思维对话教师就要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思维状态。
怎样的问题才算是好问题呢?我认为一个好问题应该给学生“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也就是说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是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深入思维和实践活动才能解决问题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善于捕捉教学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找到切入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思想,实践新思想,不断地总结、反思,教学水平才能“水涨船高”,达到新的境界,这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
一、尊重学生是和谐高效的前提
尊重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如今的学生自主意识极强,每个人都是现实的学习主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出错的权利。只有深入学生,体验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成发展的过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遵循这一理念,教学中我经常把自己假设成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在这个环节我希望老师怎样做?这个问题我希望老师怎样处理?这个知识老师怎样讲我能听懂?经常的换位思考使我在许多教学细节中方法灵活,游刃有余。
例如当学生专注地听讲一段时间后或发现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时,我就会让学生都趴在桌子上闭一回眼睛或给学生一两分钟自由休息的时间,再往下进行新的内容。这样处理,一两分钟的时间换回的却是学生后面学习高度的注意力和参与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采用让学生到黑板板书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比较教学、优化教学。这个时候会做的学生踊跃参与,有困难的学生畏缩不前,每个上讲台做题的学生都是非常紧张的。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可以先让这名学生自己检查是否有错误?给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的机会,当然这时如果教师适时引导很多情况下学生是可以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的。如果学生凭自己的能力解决不了问题,还可以让他自己选择伙伴帮忙。在改正错误后既可以评价这名学生认真检查、自己纠错的学习态度,还可以对他所提供的错例为其他同学引起的注意表示感谢。我想这样的处理远远比教师急功近利、简单的对、错判断要好得多。当学生出现许多解题方法时,教师的评价导向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被肯定的学生心情愉快,信心十足;没被肯定的学生就会垂头丧气。为此教师在倾向于一种方法时可以有适当的评价导向,但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因为正是这些不同的思维方法才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具有生成性。教师也不要急于求成,用简单的“坐下”、“下课再讨论”的语言敷衍塞责,更不能对把学生板书的所谓“非优化”的方法随便擦去,即便要擦也要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我想这样的处理方法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不影响学生自己内心中对优劣的选择,又保护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认知得到发展的同时,心理和情感也得到满足,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实施“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是思维对话的核心
“思维对话”所追求的是经由思维对话的过程状态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批判性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达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共同享受成功愉悦和成就感的状态。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和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共同体”和“发展的共同体”。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几十分钟的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体現思维方法,以直观、浅显的方法引导学生“怎样正确地思考”、“怎样与人合作”、“怎样自主探究”,使有益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
思起源于疑,好问题能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启迪学生思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往有的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教师问得太多太细,学生不经过努力思考就能轻易做出回答,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思维含量很低,这实质上仍然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毫无意义。要实现真正的思维对话教师就要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思维状态。
怎样的问题才算是好问题呢?我认为一个好问题应该给学生“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也就是说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是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深入思维和实践活动才能解决问题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善于捕捉教学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找到切入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思想,实践新思想,不断地总结、反思,教学水平才能“水涨船高”,达到新的境界,这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