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田径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基础,田径教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常进行田径运动锻炼,能促进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能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2]
我是一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体育教师,面对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从迷惑不解到一知半解再到逐渐熟悉,这其中经历了一个学习过程、一段成长经历,在此以任教以来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就新课标下高中田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是我在这几年的学习、总结和实践探索中得来的,旨在与更多的青年教师分享我的成长经历,并且希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导。
一、新课标下的高中田径教学应提倡开设“必修基础性 选修更高性”的模式
在初学新课标时,我粗糙地理解为必须将田径教材的内容安排在18课时、1个学分内完成。通过实践发现,若要在规定课时内学完这些田径教材内容,课时少、内容多,再加上新课标在田径教学中给予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主性,我在田径教材的选择上出现只有范围,没有明确的内容,甚至有时省略了某些田径项目的教学,这些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很好地吃透和理解新课标的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样写道:“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1]其中“至少必修1学分”的规定给予了体育教师很大的选择性,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必修田径教学中安排相对基础性的项目,选修教学中则开展要求更高的田径项目教学,这样不但有“田径基础性”,而且有学生自己喜欢的内容。这种模式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这种模式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课中田径的基础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动机,同时为学生选项学习的顺利完成和专项技能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性。
不少年轻的体育教师习惯性地认为高中三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11个学分中,除了必修田径和健康教育专题的2个学分外,其余学分应该安排在非田径类的球类、体操类等其他运动技能项目中。这种想当然的认识说明不少青年体育教师没有认真、仔细领会新课标的精髓。
二、新课标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吸引更多学生学习田径的重要法宝
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吸引更多学生学习田径的重要法宝。我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学习内容太枯燥、学习过程太单调等“心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再加上田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的安全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少教师在面对田径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得过且过,甚至是望而却步,从而也使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更加减弱,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教育观念。新课标强调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1]田径运动传统上虽是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但同时又是一项可行性强且健身价值高的健身项目。[2]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摆脱传统的技术教学思想,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情况下,从学生思想上提高运动健身意识、实践中感受健身的效果和快乐。比如说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的男生希望长得更高点,教师可以跳跃项目能帮助骨骼生长来加以引导,让学生不断尝试练习,在练习中逐渐产生兴趣,以兴趣为动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如果说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那么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是一种催化剂。教学方法是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认识和实践的活动。例如:在蹲踞式起跑的起跑反应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变换不同形式的起跑预备姿势,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提高起跑反应能力。又如在“短跑”的教材学习中,学生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体育教师可以开展游戏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从整体出发,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教学。
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青年体育教师要及时走出学生时代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的那种老模式,在明确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通过课前的精心组织、设计,以及精湛的上课艺术将学生吸引到田径学习中来。
三、田径教学与选项教学应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田径是整个课程结构中的基础,起到桥梁作用。新课标把田径教学设为必修项目是考虑到田径项目的特殊性,它主要为增强学生的体能,而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田径必修课的学习正是为学生选修项目学习打下良好体能基础的一门课程。在学生体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注重个性技能发展的选项教学。田径教学与选项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既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技能地学习而忽略田径的基础作用,又不能因只重视体能的增强而忽视选项教学地开展,两者应该协调发展。
四、将田径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开发
田径运动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各种生活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走、跑、跳、投等各种技能,这些技能是田径教材中的基础内容,这些基础内容对学生的锻炼是相当有价值的。可在选项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并不对田径选项课感兴趣,往往出现喜欢体育课却不喜欢田径课的尴尬局面。因此,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大胆实践,开发以田径教材为内容的校本课程,找到一套适合新课程理念和现实学情的田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五、结语
新课标的实施,给青年体育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更大舞台,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高中田径教学,我们要以新课标为依据,明确指导思想,在田径教学中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勇于创新,让学生爱上田径、喜欢上田径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梁海容.新课标下的中学田径教学.新教育,2006.
[3]张桂宁.学生体能和个性化技能的协调发展.体育学刊,2009.
我是一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体育教师,面对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从迷惑不解到一知半解再到逐渐熟悉,这其中经历了一个学习过程、一段成长经历,在此以任教以来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就新课标下高中田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是我在这几年的学习、总结和实践探索中得来的,旨在与更多的青年教师分享我的成长经历,并且希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导。
一、新课标下的高中田径教学应提倡开设“必修基础性 选修更高性”的模式
在初学新课标时,我粗糙地理解为必须将田径教材的内容安排在18课时、1个学分内完成。通过实践发现,若要在规定课时内学完这些田径教材内容,课时少、内容多,再加上新课标在田径教学中给予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主性,我在田径教材的选择上出现只有范围,没有明确的内容,甚至有时省略了某些田径项目的教学,这些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很好地吃透和理解新课标的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样写道:“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1]其中“至少必修1学分”的规定给予了体育教师很大的选择性,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必修田径教学中安排相对基础性的项目,选修教学中则开展要求更高的田径项目教学,这样不但有“田径基础性”,而且有学生自己喜欢的内容。这种模式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这种模式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课中田径的基础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动机,同时为学生选项学习的顺利完成和专项技能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性。
不少年轻的体育教师习惯性地认为高中三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11个学分中,除了必修田径和健康教育专题的2个学分外,其余学分应该安排在非田径类的球类、体操类等其他运动技能项目中。这种想当然的认识说明不少青年体育教师没有认真、仔细领会新课标的精髓。
二、新课标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吸引更多学生学习田径的重要法宝
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吸引更多学生学习田径的重要法宝。我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学习内容太枯燥、学习过程太单调等“心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再加上田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的安全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少教师在面对田径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得过且过,甚至是望而却步,从而也使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更加减弱,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教育观念。新课标强调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1]田径运动传统上虽是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但同时又是一项可行性强且健身价值高的健身项目。[2]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摆脱传统的技术教学思想,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情况下,从学生思想上提高运动健身意识、实践中感受健身的效果和快乐。比如说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的男生希望长得更高点,教师可以跳跃项目能帮助骨骼生长来加以引导,让学生不断尝试练习,在练习中逐渐产生兴趣,以兴趣为动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如果说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那么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是一种催化剂。教学方法是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认识和实践的活动。例如:在蹲踞式起跑的起跑反应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变换不同形式的起跑预备姿势,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提高起跑反应能力。又如在“短跑”的教材学习中,学生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体育教师可以开展游戏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从整体出发,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教学。
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青年体育教师要及时走出学生时代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的那种老模式,在明确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通过课前的精心组织、设计,以及精湛的上课艺术将学生吸引到田径学习中来。
三、田径教学与选项教学应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田径是整个课程结构中的基础,起到桥梁作用。新课标把田径教学设为必修项目是考虑到田径项目的特殊性,它主要为增强学生的体能,而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田径必修课的学习正是为学生选修项目学习打下良好体能基础的一门课程。在学生体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注重个性技能发展的选项教学。田径教学与选项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既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技能地学习而忽略田径的基础作用,又不能因只重视体能的增强而忽视选项教学地开展,两者应该协调发展。
四、将田径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开发
田径运动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各种生活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走、跑、跳、投等各种技能,这些技能是田径教材中的基础内容,这些基础内容对学生的锻炼是相当有价值的。可在选项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并不对田径选项课感兴趣,往往出现喜欢体育课却不喜欢田径课的尴尬局面。因此,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大胆实践,开发以田径教材为内容的校本课程,找到一套适合新课程理念和现实学情的田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五、结语
新课标的实施,给青年体育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更大舞台,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高中田径教学,我们要以新课标为依据,明确指导思想,在田径教学中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勇于创新,让学生爱上田径、喜欢上田径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梁海容.新课标下的中学田径教学.新教育,2006.
[3]张桂宁.学生体能和个性化技能的协调发展.体育学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