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识字不多的一年级学生尽快识字,亲近母语?作者认为,教师应营造“汉字场”春风化雨般的氛围,创设“汉字场”多向交互式的空间,如此,必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汉字。
关键词: 一年级学生 “汉字场” 亲近母语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汉字,因其集音、形、义为一体的特点,远比那些重在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要难以识认和书写,就连在奥运会上连夺八金的美国游泳神童菲尔普斯都头痛地表示:“学习汉字比破世界纪录还难。”于是乎,“几千年的识字教学,都在追求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有用的汉字。”[1]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面对着大多是“零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我也踏上了这条探索之路。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学到最有用的汉字呢?美国一些教育专家近来所提出的“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给了我一定的启发,确实,为学生建构一种以生活化为基本特征的“汉字场”,让他们通过自身实践来识字,更能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
一、营造“汉字场”春风化雨般的氛围
教育心理学指出: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的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为此营造一种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识字氛围就成为建构“汉字场”的第一要务。所以我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汉字构字规律,对教室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包装”,努力营造出“汉字场”春风化雨般的独特氛围。
1.汉字图画角。
初入学的小学生形象思维占有优势,对图像的感知与接受优于文字。根据这一特点,我学习画家戴启顺先生汉字意象画的画法,追溯汉字的本源,将一些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用卡通图画表现出来。如:“好”字图就画为女携子之状;“从”就画成两人相随而行;“舟、川、鹿”等则将象形字与实物图对应画出。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演绎汉字的形成过程或使用方法,学生喜闻乐见,都为汉字的构形规律感叹不已,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识读汉字的兴趣。
2.找朋友专栏。
每个人的姓名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字信息,所以开学初,我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照片做成卡片,再在卡片上端端正正地写上自己的姓名,并按照自己的个性、喜好进行美化。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找朋友》专栏,让学生在下课时,对照照片,认识同伴的姓名。两周后通过“轮流发本子”的竞赛,评选出“认识同学最多”的优胜者来担当语文小组长。这一活动调动起了学生们识字的巨大热情,促其识字的效率得以空前提高。
3.汉字故事墙。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们的机械识记开始占据优势,并逐步向意义识记过渡,他们对字形的感知,以及分析、比较等能力也有了明显发展,此时正是学生识字的最佳时机,所以我凭借汉字字形的变化,解形知义,编写一则则汉字故事张贴于墙面,让学生在这些形象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汉字,既增加其识字量,又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高频字园地。
识字必须讲究科学,不可盲目地追求识字量,而是要研究汉字的有效使用率。否则,花了不少时间,费了很多力,让学生学了一些不常用的字,既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又不能使其尽早进入阅读学以致用。为此,我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生平时话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汉字,从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筛选出诸如“的、一、是、了、不、在、有”之类要求会写的高频字,配上拼音置于墙报上“高频字园地”中,为孩子们提供了最实用的武器,将汉字学习和口语发展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与写话阶段。
二、创设“汉字场”多向交互式的空间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然而渔场离开了渔人就无法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也就名存实亡了,同理,汉字场离开了教师、学生,再汉字化中国味的氛围也等同虚设。所以,汉字场构成要素除了环境,还有存在于这个环境之中的所有的人及其彼此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积极创设多向交互式的空间,才能使静态的汉字场变为动态立体的汉字场,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识字的兴趣与识字的效率。
1.师生互动,授之以渔。
识字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让学生都想学、都会学,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最基本的当然是“查阅字词典”与“看拼音”法。尤其是“查阅字词典”,必须使学生养成经常使用的习惯,而且要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我借助阶段性的查字典比赛,来提高学生兴趣,又要求他们天天携带字典,遇到生字就及时查一查,以促使其养成经常查字典的习惯。此外,我还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总结出他们常用的识字法,如不会就问的咨询法,前后联系的联想猜字法,等等,只要简便有效,我就广而推之,既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更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识字的主动性。
2.生生互动,共同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我就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往,通过合作互助共同识字。比如“猜猜猜”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动作、听谜语来猜生字;“识字比多”活动则是在课余印发短小的儿童读物,几天后全班进行阅读或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认的字最多;而“小小啄木鸟”活动,是让学生相互纠正错别字;还有借鉴传统识字教学中的韵文识字教学法,开展对对子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既掌握了知识,又记住了字形字义。
在妙趣味横生的活动中,学生结成了识字小伙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得到了共同发展。
3.亲子互动,拓宽渠道。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融合。家长作为汉字场中另外一类教者,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带领孩子走向社会,拓宽识字的渠道。所以我动员全班家长行动起来,积极投入指导孩子识字的活动之中。
(1)家中处处有文字
每个家庭中都拥有各式家具、电器等生活用品,我就请家长写上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再教孩子读读认认,帮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识字,孩子耳濡目染,天天对照实物认字,在无意之中就记住了这些字。
(2)边玩边学“生字盒”
请家长与孩子玩耍时,有意识地启发孩子认一认电视、商标、街道招牌上的生字,再指导孩子将课外认识的生字写在卡片上,不会写的字可由父母代劳。对于一些包装纸袋、广告画册上的认识的字可以剪下来,一起放入“生字盒”中。每天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识字成果,互助互学一段时间后,以此为依据评选出班级的“识字大王”。
(3)家长伴我读书报
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报纸杂志、经典的儿童读物,请家长陪同孩子共同阅读,既巩固了识字的效果,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确实,生活是绚丽多姿的,汉字出现的场合、背景会使各种各样的汉字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对学习和掌握汉字营造了非常有利和有趣的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善加利用现有资源更好的构建汉字场,让汉字的文化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让学生乐于亲近母语、更善于亲近母语。
参考文献:
[1]魏南江.语文教学散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第一版.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一版.
[3]王宗海.有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第一版.
关键词: 一年级学生 “汉字场” 亲近母语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汉字,因其集音、形、义为一体的特点,远比那些重在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要难以识认和书写,就连在奥运会上连夺八金的美国游泳神童菲尔普斯都头痛地表示:“学习汉字比破世界纪录还难。”于是乎,“几千年的识字教学,都在追求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有用的汉字。”[1]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面对着大多是“零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我也踏上了这条探索之路。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学到最有用的汉字呢?美国一些教育专家近来所提出的“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给了我一定的启发,确实,为学生建构一种以生活化为基本特征的“汉字场”,让他们通过自身实践来识字,更能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
一、营造“汉字场”春风化雨般的氛围
教育心理学指出: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的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为此营造一种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识字氛围就成为建构“汉字场”的第一要务。所以我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汉字构字规律,对教室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包装”,努力营造出“汉字场”春风化雨般的独特氛围。
1.汉字图画角。
初入学的小学生形象思维占有优势,对图像的感知与接受优于文字。根据这一特点,我学习画家戴启顺先生汉字意象画的画法,追溯汉字的本源,将一些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用卡通图画表现出来。如:“好”字图就画为女携子之状;“从”就画成两人相随而行;“舟、川、鹿”等则将象形字与实物图对应画出。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演绎汉字的形成过程或使用方法,学生喜闻乐见,都为汉字的构形规律感叹不已,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识读汉字的兴趣。
2.找朋友专栏。
每个人的姓名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字信息,所以开学初,我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照片做成卡片,再在卡片上端端正正地写上自己的姓名,并按照自己的个性、喜好进行美化。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找朋友》专栏,让学生在下课时,对照照片,认识同伴的姓名。两周后通过“轮流发本子”的竞赛,评选出“认识同学最多”的优胜者来担当语文小组长。这一活动调动起了学生们识字的巨大热情,促其识字的效率得以空前提高。
3.汉字故事墙。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们的机械识记开始占据优势,并逐步向意义识记过渡,他们对字形的感知,以及分析、比较等能力也有了明显发展,此时正是学生识字的最佳时机,所以我凭借汉字字形的变化,解形知义,编写一则则汉字故事张贴于墙面,让学生在这些形象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汉字,既增加其识字量,又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高频字园地。
识字必须讲究科学,不可盲目地追求识字量,而是要研究汉字的有效使用率。否则,花了不少时间,费了很多力,让学生学了一些不常用的字,既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又不能使其尽早进入阅读学以致用。为此,我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生平时话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汉字,从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筛选出诸如“的、一、是、了、不、在、有”之类要求会写的高频字,配上拼音置于墙报上“高频字园地”中,为孩子们提供了最实用的武器,将汉字学习和口语发展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与写话阶段。
二、创设“汉字场”多向交互式的空间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然而渔场离开了渔人就无法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也就名存实亡了,同理,汉字场离开了教师、学生,再汉字化中国味的氛围也等同虚设。所以,汉字场构成要素除了环境,还有存在于这个环境之中的所有的人及其彼此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积极创设多向交互式的空间,才能使静态的汉字场变为动态立体的汉字场,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识字的兴趣与识字的效率。
1.师生互动,授之以渔。
识字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让学生都想学、都会学,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最基本的当然是“查阅字词典”与“看拼音”法。尤其是“查阅字词典”,必须使学生养成经常使用的习惯,而且要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我借助阶段性的查字典比赛,来提高学生兴趣,又要求他们天天携带字典,遇到生字就及时查一查,以促使其养成经常查字典的习惯。此外,我还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总结出他们常用的识字法,如不会就问的咨询法,前后联系的联想猜字法,等等,只要简便有效,我就广而推之,既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更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识字的主动性。
2.生生互动,共同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我就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往,通过合作互助共同识字。比如“猜猜猜”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动作、听谜语来猜生字;“识字比多”活动则是在课余印发短小的儿童读物,几天后全班进行阅读或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认的字最多;而“小小啄木鸟”活动,是让学生相互纠正错别字;还有借鉴传统识字教学中的韵文识字教学法,开展对对子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既掌握了知识,又记住了字形字义。
在妙趣味横生的活动中,学生结成了识字小伙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得到了共同发展。
3.亲子互动,拓宽渠道。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融合。家长作为汉字场中另外一类教者,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带领孩子走向社会,拓宽识字的渠道。所以我动员全班家长行动起来,积极投入指导孩子识字的活动之中。
(1)家中处处有文字
每个家庭中都拥有各式家具、电器等生活用品,我就请家长写上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再教孩子读读认认,帮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识字,孩子耳濡目染,天天对照实物认字,在无意之中就记住了这些字。
(2)边玩边学“生字盒”
请家长与孩子玩耍时,有意识地启发孩子认一认电视、商标、街道招牌上的生字,再指导孩子将课外认识的生字写在卡片上,不会写的字可由父母代劳。对于一些包装纸袋、广告画册上的认识的字可以剪下来,一起放入“生字盒”中。每天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识字成果,互助互学一段时间后,以此为依据评选出班级的“识字大王”。
(3)家长伴我读书报
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报纸杂志、经典的儿童读物,请家长陪同孩子共同阅读,既巩固了识字的效果,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确实,生活是绚丽多姿的,汉字出现的场合、背景会使各种各样的汉字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对学习和掌握汉字营造了非常有利和有趣的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善加利用现有资源更好的构建汉字场,让汉字的文化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让学生乐于亲近母语、更善于亲近母语。
参考文献:
[1]魏南江.语文教学散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第一版.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一版.
[3]王宗海.有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