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形态岩画是生动形象的,它是当时人们生产活动和发展的反映。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古代,描述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最佳方式可谓是绘画了。我国岩画数量非常丰富,分布之广泛,很多岩画图像都表现出了原始体育的运动形态,其中以西北地区岩画中的体育图像内容尤为丰富,代表性较为明显。西北地区岩画,自古就以渔牧混杂、少数民族居多,多以游牧民族为主。众多原始氏族在这一带活动,因而此地岩画丰富多异、值得探究。
关键词 原始体育 岩画 形态
一、前言
我国岩画可谓星罗棋布,尤以西北地区岩画,堪称得上世界珍奇历史文化之宝地。作为史前文化,岩画孕育着诸多神秘色彩的符号,传递着原始人类繁衍生息、强健体魄并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相抵抗的经历,以及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轨迹。通过对甘肃黑山岩画中原始符号表达的脉络,追寻原始体育形态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迁渊源。其目的在于提醒当代人们: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它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造就,然而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亦不尽相同。不论我们今天社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其善待自然、爱护环境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体育岩画实际上是原始部落的先民们,通过用描绘或凿刻的手段,将其岩穴、石崖峭壁刻画上具有人体运动形象特征或表现原始体育雏形的彩画、线刻和浮雕的总称[2]。因此,不能简单地与现代体育相提并论,来验证某幅岩画的画面就是某种体育运动,而应通过分析原始体育发生、发展以及存在的社会背景、经济形态、生存方式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并找寻出不同时期体育发展的文化积淀和体育形态变化,从而更好的去解读和认识原始形态体育的诸多问题。
二、甘肃黑山岩画中的体育反映
我国甘肃地区体育岩画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从靖远县吴家川到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县,大体呈一条带状[3]。众多的原始氏族在这一带聚居、活动,因而此地岩画表现出复杂多样化。甘肃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黑山上,目前发现岩画20余处,150余幅图像,零散分布在三道鼓心沟、四道鼓心沟、红柳沟和磨子沟崖畔的石面上[4]。而甘肃黑山岩画中的体育岩画主要有:集体操练图、持环武舞图、骑射奔驰图、狩猎围捕图、投掷石球图等。
(一)集体操练图中的“体育”形态
从这幅岩画当中我们可以看此幅岩画带有明显的军事训练性质的特点,画面上所描绘的是原始先民们整齐划一的队形和动作一致的舞蹈。这种集体的操练舞蹈对克服狩猎民族那种散漫无序的生活习惯,建立原始氏族成员之间良好地秩序,保持氏族团结和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5]。
这幅岩画,我们把它分为上、中、下三组,总共29人,每一组的人数各不相等,并有主次之分。最上面的一组为10人,中间一组为10人,下面一组为9人,队列排列整齐,井然有序。上组人物呈“一”字排列,左侧第1人持弓引箭、面向箭靶,前方1人叉手向远处持观望姿势。中间一组10人,也是9人横排站列,左侧第1个人牵狗1条,下侧1人站于队前,貌似指挥作战训练。下面一组9人,队前1人,列队横排有6人,最下面站立2人;队前1人双手叉于腰间,似乎正在发号施令,其余8人均作一支手叉腰,另一支手前伸,下腿略作弓步侧身动作。整个画面给人以整齐划一,严肃而又认真。这幅操练式群舞图,显然具有军事训练的性质。
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在当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进行军事操练的场面已相当壮观了。这幅岩画,不仅展现出上、中、下三组整齐的队形,而且还清楚地体现出首领与普通士兵之间的尊卑关系。
(二)持环武舞图中的“体育”形态
在此幅图中,狩猎者们手中持握的环状物,很可能是用藤条一类植物茎弯曲而制成的一种工具,前后三个人各持环而舞。前面1人一手执杆,一手持环,作向前跨步跳跃动作,左腿微弯,右腿抬起,面向左侧;中间1人,一杆套环,腿作弓步,前腿弯曲,整个身体向前倾斜,似乎欲跳,动作十分协调、自然;而后1人则大步跳起,右腿凌空,左腿着力,右腿中部套环,左手在后扬起,杆随右臂而动,呈平行状,头略侧向左边,人物动作雕琢得极为合理、真实,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6]。从图中我们还可以体味到,先人们狩猎不仅仅局限于使用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工具,也可能就地取材,即生智慧,值得学习和探讨。
(三)骑射奔驰图中的“体育”形态
大约在公元前6千多年前,人类就懂得开始驯化动物了,马是其代表物种中之一。作为交通工具的马,是最常见的陆地动物中跑的较快的一种动物。人类不仅发明了弓弩,驯化了马匹,而且还发明了骑射这种行动方式。骑射这项运动程度较高,骑在马上既要掌握身体平衡,又要有较高超的判断能力,因此它对射箭技术要求很高,既骑马追逐、盘弓欲射、又要保持平衡、一致,足以看出骑射要求之高超。
此图中两骑手一前一后,放马奔驰。前马头略侧于旁,两蹄并前狂奔,后马蹄扬起,马尾低卷,马背均无鞍鞯,骑者身体微微向前倾;后马紧追,昂首嘶鸣,四蹄并起,向前奔驰,似张欲射。岩画中所见的马,无论是在马术还是骑射方面,均无鞍鞯,这不仅与岩画时代有关,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此地当时少数民族部落的时尚。
(四)狩獵围捕图中的“体育”形态
狩猎岩画也是我们国家西北地区岩画中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题材。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始先民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一个漫长的狩猎时代。我们从甘肃黑山岩画中可以看到先民们狩猎的场面,也表现了当时猎人们的狩猎对象、狩猎工具和狩猎方法,还表露出当时猎人们的勇敢与智慧。从此岩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人类在早期原始社会,就懂得集体生活并共同取得和使用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猎取巨大野兽时所采用的集体狩猎手段,来获取食物[7]。
这幅围捕图看起来稍许复杂,场面宏大。在几只庞大的野牛和长角鹿的周围,猎人们正在持弓搭箭围捕猎物,而野牛则扬尾抵角,困兽犹斗,猎者则持弓执箭,面向兽群,弯腰瞄准,姿态拘谨,动作看起来十分娴熟、老练。 (五)投掷石球图中的“体育”形态
这幅图,前有野牛、羊、鹿成群狂奔,后面四人在追赶并手持石球准备投掷。前1人左臂向前,右手向后,手执石球,呈投掷姿态,整个身体后倾,左腿向前微弯,右腿直立,动作真实,符合人体四肢运动的动作规范;第2人右臂向前,左臂高高抬起,身体前倾,左腿向后,好像在奔跑,但从整体来看,石球已经投出;第3人距兽群最近,两臂均向前,似乎要作捕捉之动态,身体前倾,两腿略微弯曲,非常形象;第四个人挺身而立,面朝向正方,持球在手,似乎正在选择目标,准备投球。
最初狩猎者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弓箭,其次是石球。石球是比弓箭更为古老的一种狩猎工具。根据民族学资料,石球在当时作为一种狩猎工具,主要分为原始的以手投掷的和用绊兽索、飞石索投掷。伴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和前进,弓箭等先进技术相继发明,人们猎取野兽的能力随即逐步提高,石球的武器功能也逐渐消失。
三、结语
体育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是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一,也是人类古老文明之一.对于原始体育问题的起源应该放到原始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去考察和探究,原始形态的体育运动作为原始社会的一个侧面,则是同整个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甘肃的黑山巖画跟其它多数北方岩画一样,是我们国家早期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历史画卷的一部分,虽然岩画中的情景与我们今天的劳动、体育、舞蹈等活动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也从中足以看出在当时的人们,运动意识已经开始逐步萌芽并慢慢发展、增强。当然,这些还算不上是真正的体育,也不能简单地与现今的体育相比较,而是应该结合相关史料深入研究,从中寻觅出有价值的东西,为当今体育事业发展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崔凤祥,崔星.原始体育形态岩画[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9.
[2] 丛振.西北地区体育岩画分布及特征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2011.3.
[3] 唐晓军.甘肃古代石刻艺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79.
[4] 邵洛羊.中国美术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11.
[5] 盖山林.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384.
[6] 曹成红.甘肃黑山岩画中的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1991.
[7] 盖山林.阴山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355.
关键词 原始体育 岩画 形态
一、前言
我国岩画可谓星罗棋布,尤以西北地区岩画,堪称得上世界珍奇历史文化之宝地。作为史前文化,岩画孕育着诸多神秘色彩的符号,传递着原始人类繁衍生息、强健体魄并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相抵抗的经历,以及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轨迹。通过对甘肃黑山岩画中原始符号表达的脉络,追寻原始体育形态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迁渊源。其目的在于提醒当代人们: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它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造就,然而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亦不尽相同。不论我们今天社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其善待自然、爱护环境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体育岩画实际上是原始部落的先民们,通过用描绘或凿刻的手段,将其岩穴、石崖峭壁刻画上具有人体运动形象特征或表现原始体育雏形的彩画、线刻和浮雕的总称[2]。因此,不能简单地与现代体育相提并论,来验证某幅岩画的画面就是某种体育运动,而应通过分析原始体育发生、发展以及存在的社会背景、经济形态、生存方式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并找寻出不同时期体育发展的文化积淀和体育形态变化,从而更好的去解读和认识原始形态体育的诸多问题。
二、甘肃黑山岩画中的体育反映
我国甘肃地区体育岩画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从靖远县吴家川到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县,大体呈一条带状[3]。众多的原始氏族在这一带聚居、活动,因而此地岩画表现出复杂多样化。甘肃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黑山上,目前发现岩画20余处,150余幅图像,零散分布在三道鼓心沟、四道鼓心沟、红柳沟和磨子沟崖畔的石面上[4]。而甘肃黑山岩画中的体育岩画主要有:集体操练图、持环武舞图、骑射奔驰图、狩猎围捕图、投掷石球图等。
(一)集体操练图中的“体育”形态
从这幅岩画当中我们可以看此幅岩画带有明显的军事训练性质的特点,画面上所描绘的是原始先民们整齐划一的队形和动作一致的舞蹈。这种集体的操练舞蹈对克服狩猎民族那种散漫无序的生活习惯,建立原始氏族成员之间良好地秩序,保持氏族团结和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5]。
这幅岩画,我们把它分为上、中、下三组,总共29人,每一组的人数各不相等,并有主次之分。最上面的一组为10人,中间一组为10人,下面一组为9人,队列排列整齐,井然有序。上组人物呈“一”字排列,左侧第1人持弓引箭、面向箭靶,前方1人叉手向远处持观望姿势。中间一组10人,也是9人横排站列,左侧第1个人牵狗1条,下侧1人站于队前,貌似指挥作战训练。下面一组9人,队前1人,列队横排有6人,最下面站立2人;队前1人双手叉于腰间,似乎正在发号施令,其余8人均作一支手叉腰,另一支手前伸,下腿略作弓步侧身动作。整个画面给人以整齐划一,严肃而又认真。这幅操练式群舞图,显然具有军事训练的性质。
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在当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进行军事操练的场面已相当壮观了。这幅岩画,不仅展现出上、中、下三组整齐的队形,而且还清楚地体现出首领与普通士兵之间的尊卑关系。
(二)持环武舞图中的“体育”形态
在此幅图中,狩猎者们手中持握的环状物,很可能是用藤条一类植物茎弯曲而制成的一种工具,前后三个人各持环而舞。前面1人一手执杆,一手持环,作向前跨步跳跃动作,左腿微弯,右腿抬起,面向左侧;中间1人,一杆套环,腿作弓步,前腿弯曲,整个身体向前倾斜,似乎欲跳,动作十分协调、自然;而后1人则大步跳起,右腿凌空,左腿着力,右腿中部套环,左手在后扬起,杆随右臂而动,呈平行状,头略侧向左边,人物动作雕琢得极为合理、真实,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6]。从图中我们还可以体味到,先人们狩猎不仅仅局限于使用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工具,也可能就地取材,即生智慧,值得学习和探讨。
(三)骑射奔驰图中的“体育”形态
大约在公元前6千多年前,人类就懂得开始驯化动物了,马是其代表物种中之一。作为交通工具的马,是最常见的陆地动物中跑的较快的一种动物。人类不仅发明了弓弩,驯化了马匹,而且还发明了骑射这种行动方式。骑射这项运动程度较高,骑在马上既要掌握身体平衡,又要有较高超的判断能力,因此它对射箭技术要求很高,既骑马追逐、盘弓欲射、又要保持平衡、一致,足以看出骑射要求之高超。
此图中两骑手一前一后,放马奔驰。前马头略侧于旁,两蹄并前狂奔,后马蹄扬起,马尾低卷,马背均无鞍鞯,骑者身体微微向前倾;后马紧追,昂首嘶鸣,四蹄并起,向前奔驰,似张欲射。岩画中所见的马,无论是在马术还是骑射方面,均无鞍鞯,这不仅与岩画时代有关,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此地当时少数民族部落的时尚。
(四)狩獵围捕图中的“体育”形态
狩猎岩画也是我们国家西北地区岩画中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题材。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始先民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一个漫长的狩猎时代。我们从甘肃黑山岩画中可以看到先民们狩猎的场面,也表现了当时猎人们的狩猎对象、狩猎工具和狩猎方法,还表露出当时猎人们的勇敢与智慧。从此岩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人类在早期原始社会,就懂得集体生活并共同取得和使用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猎取巨大野兽时所采用的集体狩猎手段,来获取食物[7]。
这幅围捕图看起来稍许复杂,场面宏大。在几只庞大的野牛和长角鹿的周围,猎人们正在持弓搭箭围捕猎物,而野牛则扬尾抵角,困兽犹斗,猎者则持弓执箭,面向兽群,弯腰瞄准,姿态拘谨,动作看起来十分娴熟、老练。 (五)投掷石球图中的“体育”形态
这幅图,前有野牛、羊、鹿成群狂奔,后面四人在追赶并手持石球准备投掷。前1人左臂向前,右手向后,手执石球,呈投掷姿态,整个身体后倾,左腿向前微弯,右腿直立,动作真实,符合人体四肢运动的动作规范;第2人右臂向前,左臂高高抬起,身体前倾,左腿向后,好像在奔跑,但从整体来看,石球已经投出;第3人距兽群最近,两臂均向前,似乎要作捕捉之动态,身体前倾,两腿略微弯曲,非常形象;第四个人挺身而立,面朝向正方,持球在手,似乎正在选择目标,准备投球。
最初狩猎者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弓箭,其次是石球。石球是比弓箭更为古老的一种狩猎工具。根据民族学资料,石球在当时作为一种狩猎工具,主要分为原始的以手投掷的和用绊兽索、飞石索投掷。伴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和前进,弓箭等先进技术相继发明,人们猎取野兽的能力随即逐步提高,石球的武器功能也逐渐消失。
三、结语
体育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是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一,也是人类古老文明之一.对于原始体育问题的起源应该放到原始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去考察和探究,原始形态的体育运动作为原始社会的一个侧面,则是同整个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甘肃的黑山巖画跟其它多数北方岩画一样,是我们国家早期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历史画卷的一部分,虽然岩画中的情景与我们今天的劳动、体育、舞蹈等活动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也从中足以看出在当时的人们,运动意识已经开始逐步萌芽并慢慢发展、增强。当然,这些还算不上是真正的体育,也不能简单地与现今的体育相比较,而是应该结合相关史料深入研究,从中寻觅出有价值的东西,为当今体育事业发展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崔凤祥,崔星.原始体育形态岩画[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9.
[2] 丛振.西北地区体育岩画分布及特征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2011.3.
[3] 唐晓军.甘肃古代石刻艺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79.
[4] 邵洛羊.中国美术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11.
[5] 盖山林.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384.
[6] 曹成红.甘肃黑山岩画中的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1991.
[7] 盖山林.阴山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