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河道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法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msh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河流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而且还是城市内唯一流动的、连续的元素,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依托与基础。本文对城市河道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城市河道生态水利工程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水利工程发展为进行河流流域内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
  1、就水利工程的学科发展而言,目前水利工程学的基础学科主要为工程力学及水文学,而水利工程的具体规划设计对象也集中于水文系统,这就造成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对生命系统现状及生命系统未来风险的某些程度的忽视,就水利工程学自身学科的发展提出要将生态学理论及生态学方法融入到水利工程学的现实需求,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学和生态学交融式的良好发展,以便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理念及具体规划设计原则等的改进与完善,使得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具备相应的学科体系做后盾。生态水利工程学是水利工程学下的重要学科分支,主要是对水利工程以满足人类的社会需求为基础,同时要兼顾水域系统中生态系统的维护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性及技术性进行指导的工程学。
  2、在一个流域内的水資源水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为流域内的社会发展提供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3、生态水利工程主要是指就拟建的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中,在开展治河工程及防洪工程等传统的水利设施规划建设的同时,全面兼顾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有可能破坏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及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之后的修复治理目标,也就是在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到有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对地形地貌、周边人文历史、历史遗迹等,对其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已经建成且对河流、水域、地形地貌等造成的生态平衡的打破现象进行重点的恢复治理。生态水利工程在较大程度上实现着传统的治污技术、生态产业、资源管理及环境立法等相关理论及具体技术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中的综合应用,也将使生态水利工程发展为进行河流流域内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
  1、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环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2、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三、城市河道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法
  1、河道线型设计
  河道线型设计即河道总体平面的设计。由于城市用地紧缺,河道滨水地带不断被侵占,水面越来越少,河宽越修越窄,但是为了泄洪的需要,要保证过水断面,只好将河道取直、河床挖深,这样对驳坎的强度要求就逐步提高,建设费用逐渐加大,而生态功能逐渐衰退,河道基本成为泄洪渠道,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悖。而生态化治理需要退地还河,恢复滨水地带,拆除原先视觉单调、生硬、热岛效应明显的渠道护岸,尽量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宜弯则弯,宽窄结合,避免线型直线化。
  自然蜿蜒的河道和滨水地带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河湾、凹岸处可以为生物提供繁殖的场所,洪峰来临时还可以将其作为避难场所,为生物的生命的繁衍增加湿地、河湾、浅滩、深潭、沙洲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态,既增添了自然美感,又可以利用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来改善环境的多样性,从而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相对于直线化的渠道,自然曲折的河岸设计更能够提高水中含氧量,增加曝气量,因此也更有利于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工程的角度看,自然曲折的河道线型能够缓解洪峰,削减流水能量,控制流速,所以也减少了流水对下游护岸的冲刷,对沿线护岸起到保护作用。退地还河、滨水地带的恢复,使得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河道断面的设计上留有选择的余地,不需要采用高强度的结构形式对河滨建筑进行保护。顺应河势,因河制宜,无疑在工程经济性方面也是较为有利的。
  2、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河道的主导功能、土地利用情况之外,还应结合河岸生态景观,体现亲水性,尽量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创造条件。
  传统的矩形断面河道既要满足枯水期蓄水的要求,又要满足洪水期泄洪的要求,往往采用高驳坎的形式,这样就导致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隔离,两栖动物无法跃上高驳坎,生物群落的繁殖受到人为的阻隔。梯形断面的河道在断面形式上解决了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问题,但是亲水性较差,陡坡断面对于生物的生长仍有一定的阻碍,而且不利于景观的布置,而缓坡断面又受到建设用地的限制。复式断面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以采用矩形或者梯形断面,在常水位以上部分可以设置缓坡或者二级护岸,在枯水期流量小的时候,水流归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陡然变大,所以复式断面既解决了常水位时亲水性的要求,又满足了洪水位时泄洪的要求,为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提供了空间,而且由于降低了驳坎护岸高度,结构抗力减小,护岸结构不需要采用浆砌块石、混凝土等刚性结构,可以采取一些低强度的柔性护岸形式。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在满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应减少人工治理的痕迹,尽量保持天然河道面貌,使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所以在河道断面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保持天然河道断面,在保持天然河道断面有困难时,按复式断面、梯形断面、矩形断面的顺序进行选择。
  然而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也应该避免断面的单一化。不同的过水断面能使水流速度产生变化,增加曝气作用,从而加大水体中的含氧量。多样化的河道断面有利于产生多样化的生态景观,进而形成多样化的生物群落。例如在浅滩的生境中,光热条件优越,适于形成湿地,以供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栖息。积水洼地中,鱼类和各类软体动物丰富,它们是肉食性候鸟的食物来源,鸟粪和鱼类肥土又能促进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又是植食鸟类的食物,从而形成了有利于鸟类生长的食物链。深潭的环境,由于水温、阳光辐射、食物和含氧量随水深变化,所以容易形成水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3、河道护岸形式
  传统的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多数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但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他动植物与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不仅阻碍了水生态循环系统,连动植物、微生物的整体生物链都被阻断;地下水与河水也不能及时的沟通,水循环过程被隔断,河道变成了只进不出的封闭水体,从而有悖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
  在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河道护岸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是否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生态护岸应该是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可自由呼吸的水工结构。
  4、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根系可固着土壤,提高土壤持水性,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既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能,增加抗侵蚀能力和抗冲刷能力,起到固土护岸的作用,又能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不断生长,这些作用将会不断加强。
  植物枝叶可截留雨水,过滤地表径流,水边植物的枝叶能抵消波浪的能量,从而起到保护堤岸、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作用。丰富的植物群落,也为动物、水生物提供产卵场与栖息地。
  植物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被植物吸收,能够转化为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变废为宝,从而实现“污”“水”分离,降低河道富营养化水平。
  
  结束语:生态河道的设计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设计者要拓宽思路,结合生态学、工程学、水利学的知识,相互补充,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要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模拟一个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为各类水生、陆生和两栖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并且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外,还必须有选择的放养水生动物及微生物,恢复生物的多样性,重建生物系统的生态链。
  
  参考文献:
  [1] 王新军,罗继润.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初探[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1):120-126.
  [2] 李新芝,王小德.论城市河道中直立式护岸改造模式[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6):60-6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套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或建议,供大家进行交流。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全国已建有水库约 8.6万座,总库容4 000多亿m3;万亩以上的灌溉区5 200多km,总灌溉面积 0
期刊
摘要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节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主要分析变频技术在电机控制应用中的节能作用。  关键词 电机节能变频器  中图分类号:TM92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50-01  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设备,应用量多、使用范围广的高耗能动力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据统计,我国的总装机容量约为4亿千瓦,年耗电量约为6000亿kwh,约占工
期刊
摘要:前期项目论证是电力行业建设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论证的合理性对电力企业是否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电力行业的特点出发,剖析了现行电力建设项目前期论证的内涵,提出了在电力建设工程特别是行业项目建设中实施前期项目论证的措施和做好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力建设 项目前期论证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电力建设项目作为一基础
期刊
摘 要 我们在完成了“十一五”环保规划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的前提下,对“十二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进行了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规划的主要内容,以便为环境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葫芦岛;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二五”规划  中图分类号:X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49-01  “十二五”时期是葫芦岛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程度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对电能的需求量也逐步地飙升,电能成为了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的能源。文章通过对当前电力企业的电费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管理;电费核算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供电企业对电能的管理方便着我们工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供电企业
期刊
摘 要:变压器的施工是全变电站施工的重点,且设备价值很高,需要高度重视。本文结合110kV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对其电力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110KV变电站;施工;技术;设备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应用,110KV变电站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工艺技术也在逐步的完善,形成了一项综合性的处理和管理措施,主变压器安装和调试是整个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期刊
摘 要 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是电力公司技术水平和电力装备能力的一个体现。针对配网供电过程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在提高其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下,具体通过对县城配电架构的维护要求以及人工操作的具体手段进行分析。   关键词 县城;配网供电;智能化;可靠性;维护;检修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城乡居民对供电的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供电
期刊
摘要: 為治理因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而造成的沁河水质污染状况,邯郸市通过建设西污水处理工程、铺设雨污水分流和污水截流管线、修建截流井、工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对河道进行清淤、修建景观拦河坝、实施调水补水等工程,使沁河实现了退污还清。  Abstract:in order to dispose Qinhe River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caused by a la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也在加快,其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对我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越来越强调管理和技术进步的今天,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都必然要和相应的技术相联系,同时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身的特点,其对技术及管理的要求特别高。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
期刊
摘 要 木糖醇作为一种五碳糖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木糖醇作为一种新的发酵方式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在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菌种的选育、玉米芯水解液的组成部分以及影响发酵过程一些重要因素,并分别介绍了各因素的影响机理以及最适单因素发酵条件。  关键词 木糖醇;工业发酵;玉米芯  中图分类号:TS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