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必须坚持。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转变原有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扬弃旧有的教育理念上,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一、制约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小学语文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本质上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过程,传授知识便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以灌输式,机械化思维方式对待教学中的一切。这种教学方式,长期制约着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水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目的和社会实践严重脱离,把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抹杀得一干二净。
由于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教学当作自我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为舞台下的看客,主动意识提高不起来,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然,这种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人类自身的要求提高,必然会引发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
1.“教本位”思想严重。经过这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只是“知识本位观”,把答疑解惑作为教学环节的最终目标。而学生呢?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被动安逸的学习生活,不去主动思考问题,导致思维惰性化,更不用说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这种“教”是一种异化的灌输。这种“学”是一种知识的机械堆积。教师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学生则成为被动接收的客体,教师与学生成为主体与客体、能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师成为无所不能的、无所不知的圣人,决定着教学中的一切,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像从机器中制造出来的产品,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他们的一切早已设计好了。教师成为高高在上的君主,他有权力指挥学生的发展方向,他主宰着他的臣民——学生。
2.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标准,是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都是围绕应试教育展开。升学率成为评价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尚方宝剑。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内容改变了很多,但考试的模式和升学的模式改之少之又少,评价一个学校还是看升学率。在学校里,还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我们搞创新教育,可评价标准创新了吗?现在学生的家长都是跟着名校走,如果学校升学率低,学校声望大跌,好学生择别校,这学校的日子就不好过,所以势必会换新鞋,走老路。如果不改变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标准,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就是纸上谈兵。
3.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技术的缺乏。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经济时代。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成为创新性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现代语文教学技术的应用,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中心。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信息化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的技术信息为基础,而语文作为一种传统的科目存在,运用现在技术的手段有限,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许多学校的老师还是用过去那种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尤其严重。那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决硬件和软件上的不足。这中间,教师作为信息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现代教育观,转变传统观念,紧随时代步伐。
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育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成为小学
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发展的途径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本质思想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自由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教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拥有自身特点的创新条件,教师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当前,我们的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更不能局限在狭小的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首先,建立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也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针对传统“师本位”弊端,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必然会走上历史舞台。在舞台的中央,尽情释放的舞者由原来的教师变为学生,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在这种学习中,主要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在这里起引导作用。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的过程。这样,把过去的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变为现在以学生为主,它的根本要求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很好的学习和发展。
其次,对教学工作做发展性评价,突出教学发展的功能,改变评价过于追求升学率与选拔功能。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提高。要改进教学和学校的硬件设施,树立“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有些地方领导对新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研员中还存在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决不可因循守旧,消极对待。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应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尽快建立包括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推进课改机制的建立。
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制造或建立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把语文课堂当成是一个舞台,而学生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柔和的环境,让学生有很好的心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想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兴趣就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
一、制约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小学语文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本质上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过程,传授知识便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以灌输式,机械化思维方式对待教学中的一切。这种教学方式,长期制约着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水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目的和社会实践严重脱离,把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抹杀得一干二净。
由于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教学当作自我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为舞台下的看客,主动意识提高不起来,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然,这种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人类自身的要求提高,必然会引发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
1.“教本位”思想严重。经过这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只是“知识本位观”,把答疑解惑作为教学环节的最终目标。而学生呢?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被动安逸的学习生活,不去主动思考问题,导致思维惰性化,更不用说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这种“教”是一种异化的灌输。这种“学”是一种知识的机械堆积。教师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学生则成为被动接收的客体,教师与学生成为主体与客体、能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师成为无所不能的、无所不知的圣人,决定着教学中的一切,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像从机器中制造出来的产品,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他们的一切早已设计好了。教师成为高高在上的君主,他有权力指挥学生的发展方向,他主宰着他的臣民——学生。
2.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标准,是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都是围绕应试教育展开。升学率成为评价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尚方宝剑。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内容改变了很多,但考试的模式和升学的模式改之少之又少,评价一个学校还是看升学率。在学校里,还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我们搞创新教育,可评价标准创新了吗?现在学生的家长都是跟着名校走,如果学校升学率低,学校声望大跌,好学生择别校,这学校的日子就不好过,所以势必会换新鞋,走老路。如果不改变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标准,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就是纸上谈兵。
3.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技术的缺乏。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经济时代。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成为创新性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现代语文教学技术的应用,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中心。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信息化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的技术信息为基础,而语文作为一种传统的科目存在,运用现在技术的手段有限,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许多学校的老师还是用过去那种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尤其严重。那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决硬件和软件上的不足。这中间,教师作为信息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现代教育观,转变传统观念,紧随时代步伐。
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育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成为小学
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发展的途径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本质思想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自由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教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拥有自身特点的创新条件,教师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当前,我们的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更不能局限在狭小的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首先,建立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也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针对传统“师本位”弊端,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必然会走上历史舞台。在舞台的中央,尽情释放的舞者由原来的教师变为学生,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在这种学习中,主要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在这里起引导作用。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的过程。这样,把过去的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变为现在以学生为主,它的根本要求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很好的学习和发展。
其次,对教学工作做发展性评价,突出教学发展的功能,改变评价过于追求升学率与选拔功能。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提高。要改进教学和学校的硬件设施,树立“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有些地方领导对新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研员中还存在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决不可因循守旧,消极对待。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应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尽快建立包括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推进课改机制的建立。
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制造或建立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把语文课堂当成是一个舞台,而学生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柔和的环境,让学生有很好的心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想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兴趣就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