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这行就是个贩卖人口的行业,也有人以为它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对于这些说法,陈勇也觉得有一定道理,但站在他15年的工作经历之上,他更愿意赋予猎头一份内核——销售加上顾问的双重精神。
“猎头顾问”职业排名超越“美国总统”
陈勇1997年入行,真像一件冥冥中注定的事。一位猎头公司的创始人觉得他十分合适这份工作,便不断地在挖他——能开猎头公司的人估计在给自己挖人时更不手软,那时的中国没几个人知道“猎头”是做什么的,陈勇也是一头雾水但他当时无意中看了一份关于美国职业排行的新闻,“猎头顾问”已经作为一种十分成熟且热门的行业排在了“美国总统”的前面。“我觉得这份排行有道理,美国总统的薪酬并不高,一个好的猎头所赚到的中介费的确可能超过总统,而且总统没有晋升空间了,猎头还有很长的发展”,陈勇说,这份排名给了他第一次关于这个行业的刺激,而他那时也想从事一种新型的服务业,“猎头满足我当时的职业规划,新颖,并且为人服务。”
那是不是只有一个勇于求新求变的人才适合做猎头?陈勇想了想,点头,又补充道:“这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想做好猎头就不止于此。很多人以为猎头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工作,也确实有很多搞人力的在兼职做猎头。但实际上猎头是一种销售,不仅要把自己的服务销售给客户,还要把客户提供的职业机会销售给候选人,而人是最难卖的产品。你如果卖一个电脑给客户,钱货两清你的生意就做完了,但是人不同,客户付了中介费挖了人,但是人会跑,所以销售时还必须加上猎头的顾问功能。”
陈勇聊到一个案例,刚好能帮助我们理解猎头的顾问精神。一个美国的制鞋公司曾委托他找几个中层管理职位的候选人,在经过几轮沟通之后陈勇发现,美国总部的管理者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几乎都来自于他们的中国区总经理,可以说非常的肤浅,而这种了解又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招聘工作,“这时我意识到整个问题的核心就在那个中国区总经理的身上,其实老外跟我们一样,都会信任自己找的人,这个总经理就是他们在美国招聘的,派到中国来做管理,即使他的条件能力都一般,但如果随意改动,还是会影响到公司整体,所以他们害怕变动,或者说,也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陈勇给他们提供的“工程部经理”这个位置找到了一个足以做“中国区总经理”的候选人,“我给了他一个跟美国高层接触的机会。结果一拍即合,美国那边面试一结束就对他各方面的能力表示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发现这个候选人的确更适合担任中国区总经理一职,于是正式聘用他替代了原来的总经理。这就是顾问精神,你要对客户公司的内部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甚至他们不知道的问题你要知道,同时,要对人性有所了解,了解客户在害怕什么,又希望得到什么,保持这样的主动性才能做一个好猎头。”
4小时赚15万,14万在经验
别看现在的陈勇说得头头是道,1997年的时候可是真正的菜鸟,想找人问怎么做猎头都无处问,他的办法就是学习,“好在亚马逊上面什么教材都有,因为欧美的猎头市场已经十分成熟,买书回来自己学,什么案例,怎么写报告,全部都有。”但只有对人性的敏感,是很难培养出来的,书本教不了你这些,但是经验的累积可以。
陈勇在给公司的猎头顾问做培训时,会让他们去收集比如十个大公司招聘财务总监的工作说明,结果那些工作描述几乎完全一样,但如果把那十个人放在一起,就能发现天渊之别,从个性到收入、从穿着到教育背景完全不同,这种差异就是人性的差异,更是客户说不出来的那一部分“工作说明”。
陈勇用另外一个例子来说明,对“差异”的理解就是决定猎头收入的关键。1998年,一家民企要在香港上市,想找一名专业的财务总监,提出的要求是香港人、负责过上市项目,至于薪酬好谈。
“根据他们的要求和我的理解,我在头脑里画出了那个候选人的图,接下来就是去找。两个星期内我就找到一个候选人,非香港人,但有民企工作经验,负责过上市项目,客户非常满意,谈好酬劳50万,比之前计划的200万还便宜了许多。客户应该付给我职位酬劳的30%即15万作为中介费,因为我帮他们省了不少钱。可好玩的就在这里——客户觉得我这个钱太好赚了,不就是打了几个电话吗,跟他们聊了一次,安排了一次面试,共花了4个小时就赚15万?他们忘记了,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一个最合适的人,全靠我的经验和积累,15万里面有14万付的是他们看不见的、我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正因为我有经验,才能在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和钱的同时找到最佳人选,你看,这也是人性啊,这个时候客户就忘了这一点。”
但此时14万的工作还没结束,当一个中高端的管理人才从一个公司跳到另一个公司,可能会水土不服——工作环境或者文化环境不适应,甚至会跟新公司有误会。这个时候猎头也要充当一种沟通的桥梁,这一点也算是猎头的“售后服务”吧。良性人际关系最令我感到愉快
从事这个行业15年,最令陈勇感到愉快的是,他与客户的关系是一种非常良性的交往,“比如跟律師和会计相比,会计经常要去查人家的帐,而律师往往要解决麻烦官司,只有猎头是给客户和人才双方机会,帮助双方满足需求,这种感觉很好。”
但话说回来,被挖的公司能高兴吗?猎头界据说就有一种“黄埔军校”——有一些公司处在专门被挖的那一方,陈勇说这是因为猎头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要挖客户的人”,也就是说,不能从一家公司挖走一个财务总监,又替他介绍一位财务总监,两头赚取中介费,那么,有一些公司就不能当自己的客户,而只能作为人才基地了。
陈勇的“黄埔军校”就是那家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仅他自己就从该公司挖了不少人才送去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这是一种选择,什么公司作为客户,什么公司作为人才基地,第一要看他给你的生意多不多,如果不多就不用作为客户了,划不来;第二要看公司本身的培养模式,那家日化公司很喜欢自己培养应届毕业生,而饮料公司走的就是挖人路线,这样就很好评定了。”但无需为那些处在被挖地位的公司担心,因为他们已经有非常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会因为走了一个管理者就出现长期影响,而且能给下面的人上位的机会,未尝不是好事。
陈勇的公司现在就专门进行中高端管理人才的猎头工作,一是因为太低的职位所能赚取的中介费太有限,一个管理职位可能就能抵得上几十个低职位,二是因为太高端的CEO可能一年也没有几个客户需要,这种要全球网络人才的生意太难做,“中间的位置最好赚”。
今年是他们公司成立的13个年头了,几乎保持着每年平稳上升的业绩,因此陈勇的工作也变得非常清晰单纯,“我每天6点起床看书学习,8点到公司开会,下午争取多跟内部或者同行交流,但是应酬和加班并不多,当然如果一个普通的猎头,还是需要花上大量时间跟客户交际的,不然人家不会信任你,而你的人才库也需要一直补充”。
但猎头的工作难也是难在这里,“销售的压力大,竞争多,先工作后付钱,百米冲刺可能突然死亡,4个小时15万就是建立在数不清的无用功的基础上的”,但正因为这些“缺点”,陈勇特别建议年轻人来尝试一下猎头行业,尤其是在自己的职业计划很迷茫的时候,做一名猎头,不仅能跟许多公司的高层保持联系,同时能最快发现什么行业热门,什么行业好赚钱。
“猎头顾问”职业排名超越“美国总统”
陈勇1997年入行,真像一件冥冥中注定的事。一位猎头公司的创始人觉得他十分合适这份工作,便不断地在挖他——能开猎头公司的人估计在给自己挖人时更不手软,那时的中国没几个人知道“猎头”是做什么的,陈勇也是一头雾水但他当时无意中看了一份关于美国职业排行的新闻,“猎头顾问”已经作为一种十分成熟且热门的行业排在了“美国总统”的前面。“我觉得这份排行有道理,美国总统的薪酬并不高,一个好的猎头所赚到的中介费的确可能超过总统,而且总统没有晋升空间了,猎头还有很长的发展”,陈勇说,这份排名给了他第一次关于这个行业的刺激,而他那时也想从事一种新型的服务业,“猎头满足我当时的职业规划,新颖,并且为人服务。”
那是不是只有一个勇于求新求变的人才适合做猎头?陈勇想了想,点头,又补充道:“这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想做好猎头就不止于此。很多人以为猎头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工作,也确实有很多搞人力的在兼职做猎头。但实际上猎头是一种销售,不仅要把自己的服务销售给客户,还要把客户提供的职业机会销售给候选人,而人是最难卖的产品。你如果卖一个电脑给客户,钱货两清你的生意就做完了,但是人不同,客户付了中介费挖了人,但是人会跑,所以销售时还必须加上猎头的顾问功能。”
陈勇聊到一个案例,刚好能帮助我们理解猎头的顾问精神。一个美国的制鞋公司曾委托他找几个中层管理职位的候选人,在经过几轮沟通之后陈勇发现,美国总部的管理者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几乎都来自于他们的中国区总经理,可以说非常的肤浅,而这种了解又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招聘工作,“这时我意识到整个问题的核心就在那个中国区总经理的身上,其实老外跟我们一样,都会信任自己找的人,这个总经理就是他们在美国招聘的,派到中国来做管理,即使他的条件能力都一般,但如果随意改动,还是会影响到公司整体,所以他们害怕变动,或者说,也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陈勇给他们提供的“工程部经理”这个位置找到了一个足以做“中国区总经理”的候选人,“我给了他一个跟美国高层接触的机会。结果一拍即合,美国那边面试一结束就对他各方面的能力表示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发现这个候选人的确更适合担任中国区总经理一职,于是正式聘用他替代了原来的总经理。这就是顾问精神,你要对客户公司的内部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甚至他们不知道的问题你要知道,同时,要对人性有所了解,了解客户在害怕什么,又希望得到什么,保持这样的主动性才能做一个好猎头。”
4小时赚15万,14万在经验
别看现在的陈勇说得头头是道,1997年的时候可是真正的菜鸟,想找人问怎么做猎头都无处问,他的办法就是学习,“好在亚马逊上面什么教材都有,因为欧美的猎头市场已经十分成熟,买书回来自己学,什么案例,怎么写报告,全部都有。”但只有对人性的敏感,是很难培养出来的,书本教不了你这些,但是经验的累积可以。
陈勇在给公司的猎头顾问做培训时,会让他们去收集比如十个大公司招聘财务总监的工作说明,结果那些工作描述几乎完全一样,但如果把那十个人放在一起,就能发现天渊之别,从个性到收入、从穿着到教育背景完全不同,这种差异就是人性的差异,更是客户说不出来的那一部分“工作说明”。
陈勇用另外一个例子来说明,对“差异”的理解就是决定猎头收入的关键。1998年,一家民企要在香港上市,想找一名专业的财务总监,提出的要求是香港人、负责过上市项目,至于薪酬好谈。
“根据他们的要求和我的理解,我在头脑里画出了那个候选人的图,接下来就是去找。两个星期内我就找到一个候选人,非香港人,但有民企工作经验,负责过上市项目,客户非常满意,谈好酬劳50万,比之前计划的200万还便宜了许多。客户应该付给我职位酬劳的30%即15万作为中介费,因为我帮他们省了不少钱。可好玩的就在这里——客户觉得我这个钱太好赚了,不就是打了几个电话吗,跟他们聊了一次,安排了一次面试,共花了4个小时就赚15万?他们忘记了,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一个最合适的人,全靠我的经验和积累,15万里面有14万付的是他们看不见的、我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正因为我有经验,才能在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和钱的同时找到最佳人选,你看,这也是人性啊,这个时候客户就忘了这一点。”
但此时14万的工作还没结束,当一个中高端的管理人才从一个公司跳到另一个公司,可能会水土不服——工作环境或者文化环境不适应,甚至会跟新公司有误会。这个时候猎头也要充当一种沟通的桥梁,这一点也算是猎头的“售后服务”吧。良性人际关系最令我感到愉快
从事这个行业15年,最令陈勇感到愉快的是,他与客户的关系是一种非常良性的交往,“比如跟律師和会计相比,会计经常要去查人家的帐,而律师往往要解决麻烦官司,只有猎头是给客户和人才双方机会,帮助双方满足需求,这种感觉很好。”
但话说回来,被挖的公司能高兴吗?猎头界据说就有一种“黄埔军校”——有一些公司处在专门被挖的那一方,陈勇说这是因为猎头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要挖客户的人”,也就是说,不能从一家公司挖走一个财务总监,又替他介绍一位财务总监,两头赚取中介费,那么,有一些公司就不能当自己的客户,而只能作为人才基地了。
陈勇的“黄埔军校”就是那家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仅他自己就从该公司挖了不少人才送去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这是一种选择,什么公司作为客户,什么公司作为人才基地,第一要看他给你的生意多不多,如果不多就不用作为客户了,划不来;第二要看公司本身的培养模式,那家日化公司很喜欢自己培养应届毕业生,而饮料公司走的就是挖人路线,这样就很好评定了。”但无需为那些处在被挖地位的公司担心,因为他们已经有非常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会因为走了一个管理者就出现长期影响,而且能给下面的人上位的机会,未尝不是好事。
陈勇的公司现在就专门进行中高端管理人才的猎头工作,一是因为太低的职位所能赚取的中介费太有限,一个管理职位可能就能抵得上几十个低职位,二是因为太高端的CEO可能一年也没有几个客户需要,这种要全球网络人才的生意太难做,“中间的位置最好赚”。
今年是他们公司成立的13个年头了,几乎保持着每年平稳上升的业绩,因此陈勇的工作也变得非常清晰单纯,“我每天6点起床看书学习,8点到公司开会,下午争取多跟内部或者同行交流,但是应酬和加班并不多,当然如果一个普通的猎头,还是需要花上大量时间跟客户交际的,不然人家不会信任你,而你的人才库也需要一直补充”。
但猎头的工作难也是难在这里,“销售的压力大,竞争多,先工作后付钱,百米冲刺可能突然死亡,4个小时15万就是建立在数不清的无用功的基础上的”,但正因为这些“缺点”,陈勇特别建议年轻人来尝试一下猎头行业,尤其是在自己的职业计划很迷茫的时候,做一名猎头,不仅能跟许多公司的高层保持联系,同时能最快发现什么行业热门,什么行业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