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问题分析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制度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我国刑法第 395 条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就是说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但是在认定是否全部的国家工作人员均能够成为本罪的主体时出现了分歧。
  一、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犯罪主体的观点
  对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犯罪主体,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通说观点认为具有刑法第 93 条规定之身份的人员就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主体。第二,广义说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不仅仅限于刑法第 93 条所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扩大解释,认为本罪的主体应为所有的国家公务人员。第三,狭义说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仅仅限于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而不包括刑法第 93 条第二款所规定之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该观点认为国家工作人员从本源意义上来说指的就是第一款规定之“国家工作人员,认为在司法实践当中触犯本罪的基本上都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本罪规定了不同于其他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能够突出立法者对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立法的本意。第四,该观点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主体应该包括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此说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客观的存在着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拥有无法说明来源的巨额财产的行为。按照正常逻辑,离退休后本没有职务之便,仅仅以其离退休工资,不足以支持现有财产巨额状态。其客观上已经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上的廉洁性造成了侵害,有必要追究这一类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该观点对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了限制,认为追究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必须证明其财产是在离退休之前获得的,并且没有超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追诉时效。第五,认为从事公务活动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犯罪主体的本质特征,应该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限定在国家公务员、司法人员和部队官兵。
  刑法第 395 条明确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是本罪的主体是否包含刑法第 93 条规定的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是有讨论的必要的。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犯罪主体的范围讨论重点显然在“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这一类主体之上,对于这一类主体成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其公务活动就应该具有以下的性质:第一,从事公务活动的连续性。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这种侵害的前提是主体从事了公务活动,要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所从事的公务活动就要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虽然积累起巨额的财产不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所从事的公务活动不具有连续的性质,就不能极大概然的将巨额的财产与公务活动相联系,此时,即使是行为人持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也不能对其有过于严格的要求,因为法律并不必然的禁止无身份者持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当行为人长期的从事某种公务活动,其从事的公务活动具有了连续性,其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就极大的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如果其持有了不能说明来源的巨额财产,也就必然的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造成损害,此时才能对其财产的来源严格要求。第二,从事公务活动的职业性。笔者认为,要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从事公务活动还要具有职业性,并且此职业对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即从客观上来看,主体从事公务活动,为公共事务进行服务并以此服务换取其工作的报酬,满足其生活的需要。当主体以从事公务活动为其职业时,由于公务活动的特殊性质,从事这样的职业不会有很大的概然性通过合法的渠道取得巨额的财产。同时,如果在某一时期受委托从事公务活动,但是并不以此为职业,在不能证明其所持有的巨额财产是贪污、受贿等违法所得的情况下,也不宜追究其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事责任。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是基于本罪的特殊性质,此罪中国家工作人员又不能与刑法第 93 条所规定的完全划上等号。对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主体,从事公务活动是其本质的特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范围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而对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不宜作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认定的其他问题
  1. 离退休人员能够否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
  在司法实践之中,也会出现已经离退休的人员持有巨额财产的情况,然而刑法第 395 条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离退休的人员上适用产生了难题。离退休人员作为本罪的主体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赞同,有的学者认为要追究离退休人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事责任需要满足这样的条件:第一,在行为人离退休前,其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第二,在离退休时,行为人持有了巨额的来源不明的财产;第三,行为人对离退休时所持有的巨额的来源不明的财产不能说明来源;第四,行为人不能说明其所持有的巨额来源不明的财产是在离退休之后获得的。追究离退休人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事责任需要满足如下的条件:第一,在离退休之前,离退休人员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第二,在离退休之时,离退休的人员就持有了巨额的财产;第三,离退休人员不能说明其在离退休时所持有的巨额财产的来源。侦查机关要对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时持有了巨额财产承担证明的责任,不能证明即不能追责。
  2. 特定关系人能否成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
  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特定关系人,在司法实践中,这些人往往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掩护,替国家工作人员抛头露面,从而聚敛起大量的财富。国家工作人员则借口毫不知情妄图推卸自己的责任,国家工作人员和其特定的关系人互为掩护意图逃脱法律的追究。当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持有巨额财产且特定关系人明确的知道共有的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巨额财产来源途径非法的情况下,但是,特定关系人不能成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因为,首先,特定关系人不是国家工作人员,那么特定关系人持有巨额的财产,即使巨额的财产明显的超过了其合法收入可能属于非法所得,在侦查机关不能证明是犯罪所得的情况下,刑法就不能够横加干涉;其次,特定关系人缺乏与国家工作人员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上的共同故意。特定关系人不能够成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与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其他文献
一、公司登记和公司登记公证的含义  在我国,公司登记是指公司登记的申请人按照法定程序,向法定的公司登记机关即行政机关提出设立公司、变更公司登记事项或终止公司的登记申请,并提交法定的申请材料,由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给予审查,作出核准登记的决定,并将公司登记事项记载于公司登记簿并予以公示的行为。公司登记主要有两种效力:一是公司登记的公信效力。公信效力是指对公司登记及公告的事项应推定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环境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已经升级为了全球问题。环境的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和形式,我们要从各个方面抓起,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想要真正的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就要从年轻一代入手,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我们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环保  目前
期刊
法律责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法人因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因法律规定的其他事由而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包括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等。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律或行政法规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事法律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  一、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竞合  法律责任竞合,是
期刊
一、安全保障义务概述  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颁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中首次对安全保障义务的有关问题作出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
期刊
一、容纳规则概述  我国《合同法》恰恰对要约邀请与要约在内容上的承继、容纳关系没有作出规定,理论上又被忽视。这种状况必然对审判实践产生深刻影响。孤立地看,通过要约邀请进行的欺诈不构成合同欺诈,理由在于:要约邀请的目的,是为唤起相对人的要约,而要约甚至反要约邀请可以否定要约邀请的内容。因为对要约邀请的响应不能构成合同,要约邀请的虚假内容,被要约所否定,被要约所阻断不能进入合同,或者被反要约邀请所否定
期刊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
期刊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  所谓精神损害赔偿是受害人因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遭受精神痛苦而获得的金钱赔偿。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二、其他国家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  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欧盟和我国台湾地区规定,生命、健康或者名誉、隐私等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如《俄罗斯民法典》第1100条规定,在以下情况,无论致害人有无过错,均应补偿精神损害:高度危险来
期刊
一、民事诉讼法中的公证证明的概念  公证证明分为广义概念上的公证证明与狭义概念上的公证证明。广义概念上的公证证明指公证员及公证活动的参与人运用相关证据以表明或说明有关事项具有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可以将该定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为公证证明是一个动态的活动,是运用证据证明委托的公证事项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二为公证机关出具的作为上述证明活动结果的公证文书。因此,广义上的公证证明包括了所有公证机构受申请人
期刊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利的保护对促进技术进步有独特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科技的进步。根据我国现行专利法,专利权授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专利侵权诉讼由人民法院审理,专利无效审查由专利复审委员会负责。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享有对专利申请进行审查的权力,经过审查对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专利申请授予专利权;人民法院(包括各地专利行政管理部门)依
期刊
一、夫妻共同财产制概述  所谓夫妻财产制,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包括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以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夫妻债务的清偿,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等内容,其核心是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法律设立夫妻财产制,调整夫妻财产关系,对保护夫妻的合法权利和财产利益,维护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并保障夫妻与第三人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