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中的审美启蒙教育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对儿童少年来说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教育,通过美术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审美观的教育下,使审美素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所以,美术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启美、益智、辅德、立信。
  【关键词】审美启蒙教育,审美创造,益智,辅德,立信
  
  《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标准》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又指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对儿童少年来说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教育,通过艺术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审美观的教育下,使审美素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我认为,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又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
  1.激发学生兴趣,启美益智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事实也证明,喜欢美术的孩子,其他学科成绩往往也很优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体现《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美术活动的情趣性与自主性”。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墨点变蝴蝶的故事。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古人的创造灵感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由地使用画具,自由地去观察、认识、表现周围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学手段也应是多方面的,如《秋天的景色》这一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界,体会秋的色彩以及丰收的喜悦,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秋》来激发学生,让其沉醉于秋的美景中,随着自然美的韵律,体会出不同的感受。有的表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色,有的表现出生命、韵律的线条……
  2.发展学生想象,启美育能
  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小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象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平等中的首席”,应及时的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点、线、面、形、色彩来表现的大师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与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理解用点、线、面、形、色彩等来作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3.陶冶学生心灵,启美辅德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教师要学生受感染,必须对所教内容中的感情来一番体验。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
  4.放松学生心情,启美立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将人的发展目标放在首位,让每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当配角,通过游戏、活动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探索、体验、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欣赏学生表现出的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的观点。在作业评价时,可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如: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辩论性评价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用多把尺子来衡量他们,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总之,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审美教育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使审美教育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似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其他文献
【摘要】利用教材图片,引导学生和图片对话;活用教材空间,引领学生探究感悟;巧用“知识链接”,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使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进取向上;广用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五用”    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因插图、知识链接、感悟、交流、实践、名言警句等相关栏目的大量采用并独具特色,使教材更具有可读性、新颖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然而新教材要求教师
期刊
【摘要】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激活课堂,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比较乏味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  ①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许多几何知识都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表现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颜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积
期刊
【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目的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对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方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应努力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  要注重知识点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
期刊
【摘要】诱思探究的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坚持用“诱思教学思想”统帅课堂教学,打破一些僵化的框框,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规律性和艺术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发兴趣,诱发兴趣,乐学    “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这是辩证法的真谛。即谓之“诱思教学思想”。所谓“诱思探究”,顾名思义,“诱思”的“诱”,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很好
期刊
新课改下的教材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指导思想,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还需要一个教育工作者积极的探讨和创新。调查研究显示,专科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社会的也能够用占不到20%。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业完成后对所学学科产生厌恶而不知所措。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教育教学的环节存在这一定的偏差。学生获得某种知识。习得某种技能,
期刊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引导方法,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愈来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是以上两项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对学生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培养探究能力要注重以下几点:  1
期刊
【摘要】青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和体育观念,而且影响成年时的健康水平。学校体育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以利于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从而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活动,健康促进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指在身体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六项具体的目标,其中第三条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四条是:改变课程事实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效果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的心理状态,即情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使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本文对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引导,强化内驱动力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引导,作用,方法    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培养健康心理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动机、学习兴
期刊
【摘要】新化学课程赋予了化学实验新的理念,新的目标与新的评价标准,非常适应当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对广大老师而言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本文就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作些探究,旨在更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更好的实现化学新课程的教育目标,特阐述以下几点认识:重视科学方法培养,重视情感培养,实验技能与探究相结合,另外应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关键词】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