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型:精读课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
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计划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读生字词。
2.精读第一至五自然段,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揭题入境。铺好阅读理解的路。
1.教师深情朗读课后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掀开语言文字的帘。
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预习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交流,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品味,感悟文字背后的意。
1.默读第1——4自然段,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喜欢的记号标示。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感受天气寒冷,突出小女孩的可怜。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天气的寒冷,体会作者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并感情朗读。
(2)通过想象说话,突出小女孩的穷苦。
引导学生抓住“一双拖鞋”和“爸爸一定会打她的”等相关语句想象小女孩的生活,感受她的穷苦。
(3)读出小女孩的美丽,反衬她的可怜。
抓住描写小女孩美丽的句子引发思考:在这个寒冷的大年夜里,小女孩不注意她的美丽,只会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走近小女孩的内心。
3.小结:这真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四、设疑留思,再激阅读文本的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质疑。
2.明确学习内容:理解第一个“幸福”的含义。
3.浏览课文,找找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的幻象是什么,用“——”勾画出来。
4.交流,朗读勾画的语句。
五、研读思考,感受语言文字的妙。
1.读描写小女孩第一次幻象的句子,思考: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象。
2.结合所学内容,了解火柴对于小女孩和她家庭的意义。
3.再次朗读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深入了解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的矛盾心情。
4.教师三次引读句子“小女孩觉得……多么舒服呀!”,感受到她幻象的美丽。
5.想象在火柴灭了后她面对的现实有什么,感受她面对的现实的残酷。
6.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7.师生合作朗读第五自然段。
六、留疑延伸,打开阅读期待的心
1.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理解第一个“幸福”的含义。
2.师生共读课后小诗《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3.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入理解第二个“幸福”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精读描写小女孩后四次美好幻象的段落,进一步感悟她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个“幸福”的含义。
3.指导书写生字。
4.进一步走近安徒生,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 残酷的现实 (实写)
幸福 美好的幻象 (虚写)
注释: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课型:精读课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
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计划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读生字词。
2.精读第一至五自然段,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揭题入境。铺好阅读理解的路。
1.教师深情朗读课后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掀开语言文字的帘。
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预习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交流,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品味,感悟文字背后的意。
1.默读第1——4自然段,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喜欢的记号标示。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感受天气寒冷,突出小女孩的可怜。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天气的寒冷,体会作者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并感情朗读。
(2)通过想象说话,突出小女孩的穷苦。
引导学生抓住“一双拖鞋”和“爸爸一定会打她的”等相关语句想象小女孩的生活,感受她的穷苦。
(3)读出小女孩的美丽,反衬她的可怜。
抓住描写小女孩美丽的句子引发思考:在这个寒冷的大年夜里,小女孩不注意她的美丽,只会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走近小女孩的内心。
3.小结:这真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四、设疑留思,再激阅读文本的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质疑。
2.明确学习内容:理解第一个“幸福”的含义。
3.浏览课文,找找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的幻象是什么,用“——”勾画出来。
4.交流,朗读勾画的语句。
五、研读思考,感受语言文字的妙。
1.读描写小女孩第一次幻象的句子,思考: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象。
2.结合所学内容,了解火柴对于小女孩和她家庭的意义。
3.再次朗读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深入了解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的矛盾心情。
4.教师三次引读句子“小女孩觉得……多么舒服呀!”,感受到她幻象的美丽。
5.想象在火柴灭了后她面对的现实有什么,感受她面对的现实的残酷。
6.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7.师生合作朗读第五自然段。
六、留疑延伸,打开阅读期待的心
1.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理解第一个“幸福”的含义。
2.师生共读课后小诗《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3.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入理解第二个“幸福”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精读描写小女孩后四次美好幻象的段落,进一步感悟她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个“幸福”的含义。
3.指导书写生字。
4.进一步走近安徒生,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 残酷的现实 (实写)
幸福 美好的幻象 (虚写)
注释: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