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犹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它无影无形,常常会被人们所忽略。可是人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犹如亲子之爱,如此平凡。
  第一次看《爱的教育》,仅仅匆匆翻看了一遍,当时并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翻阅其他书籍时,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让学生学会感恩,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当务之急和重要内容,同时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要有科学的爱的方式、爱的效果。老师在关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关爱他人,学会付出爱心。”这又使人重新拿起了《爱的教育》。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在感动中,发现爱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向人们诠释了多种答案: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和相互帮助,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与尊重,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宽容,等等。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人们一生中要经历无数的爱: 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子女之爱,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这爱的长河中一朵举足轻重的浪花。班里一位后进生,起初上课总是翻开书本后,就呆坐着发愣。为此找他长谈了一次。“老师,我就是学不进去,听着听着就走神。”学生道,“还有就是不知道怎么学,学什么。”简短的话,让人明白他有学习的欲望,只是缺少目标,缺少动力,不懂得方法。对此,跟他说了老师对他的看法,并告诉他如何克服自身的缺点,怎样去学习。之后的课堂上,发现他真的“变”了,勤奋了,开始动笔了。每次走到他跟前老师都会悄悄地说一句“表现很好,再接再厉”。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成绩也是直线上升。是《爱的教育》让人明白,严师未必出高徒,要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爱来感化他们。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育人,要让学生学会感恩。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在细节中,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只有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在平凡中,爱在细节中。上课时送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笑脸、一个鼓励的手势等,这一个个细微的动作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时时刻刻地告诉学生爱的含义。人们常说:给点阳光就灿烂。“阳光”正是爱的表达,它是开启学生爱的心灵的第一步,不要因此而遏止它。
  这书原名叫“心”,它包涵着浓厚的情感,后来又译为《爱的教育》。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书中,还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爱肯定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对学生需要用科学的爱的方式,才能收到爱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努力给学生更多的呵护、真情、关注和宽容,但绝不是纵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浓浓的情意和关爱,教学生写文章时,要我手写我心。让爱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其“魔力”,正如那句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他文献
教学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要求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当前,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是:形式单一、缺乏情感、有效性差、课堂效率不高等。教师应该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互动中的角色,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教师在教学互动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创造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舒适、和谐的学习环
期刊
记得高中时的自己成绩平平,安分守纪,不闹事也不出众。总是悄悄地躲在自己的角落,老师也从不关注我这样老实平凡的孩子。那时的自己曾对自己说: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把关爱的阳光平均地洒向每一个学生。现在命运真把我推向了教师这个职业,而且将近十年,踏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要做到绝对的平均是多么地难。但我尽自己的努力做着,希望用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帮他们创造奇迹。  现在我与学生是一种和谐、平等、亦师生亦朋友的关系
期刊
《受戒》是汪曾祺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这篇小说以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为背景,描述了小和尚明子和农家女小英子朦朦胧胧、青涩纯洁的初恋,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一些农民以及和尚的生活风貌。  下面,先通过明海和小英子初次见面的一段对话描写,来认识一下小英子。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期刊
古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再好的厨艺,没有食材也只能画饼充饥;再高明的决策者,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也难有必胜的信心。写作即如此,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备和素材积累,断然写不出佳作。君不闻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君不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如此,其起源于课内,延伸于生活。  高一下半年开始,
期刊
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画面是这样的:水面上一叶扁舟,舟上一翁独坐,垂钓江中,扁舟四周,淡淡的笔墨勾勒出几道寒波。整个画面除此之外,大部空白,但却似乎满幅皆水,表现出烟波浩渺、苍茫辽远的深邃境界和清寒意象。那几道清波是以少概多、以虚总实的笔法,是一种“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学境界。  画面构图过满过实,给人以压抑感,画面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了空白,便给了观赏者以遐想
期刊
高考语文复习课该怎么上,讲什么内容,重点讲哪些知识点,知识点有怎样的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去探讨的东西,高考语文复习课必须向科学、合理、明确、高效要成绩。针对即将来临的2013年高考,高三语文教师主要做法如下:  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这里的“法”,指的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省区)》和《2013年考试说明》。新课标统领考纲,考纲明确考题,而考题的设置指导着教学方向。在高考的复习
期刊
“下面,请大家先朗读课文,进行预习……”在过道里,听着学生的朗读,感觉就像在候车大厅里听到的报站声和提醒声,像“机器人”一般毫无感情,平淡苍白。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仅仅在于文字表意的丰富性和其内蕴的含蓄性,也在于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读起来更可体会它的抑扬顿挫。可是苍白的朗读,怎么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怎么能让学生真正爱语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不但看到美,而且读
期刊
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阅读是生命的必需,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但现在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对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喜爱有加,而对经典文本却比较冷漠。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因多食“快餐”少食“精食”而营养不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阅读大众文化与经典文化结合
期刊
阅读是智慧和精神的源泉,让人性在前人思想的辉映下变得更纯美。而当今社会,信息时代卷着知识经济一起到来,阅读更是愈来愈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提高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倍受关注。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前辈在这方面作过很多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有效地促进了阅读教学的改革。然而反观当前的教学实践,阅读课堂仍然存在着不足和误区。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反思  
期刊
众所周知“文史不分家”,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又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现在,高中学校一般都是语文和历史分科教学的,这样,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本位主义”。语文老师教授语文,学生专学习语文知识;历史老师教授历史,学生专学习历史知识。文史互不相干,忽略了学习的整体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了。  一、历史知识的穿插要紧扣学习内容  语文本身是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