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于建设项目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意义,最后分析了投资估算在项目投资控制中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水平;投资控制
在坚持投资控制的“动态、系统、全过程”三大理念前提下,针对传统做法以施工图设计审查环节和施工阶段为投资控制重点效果不佳的状况,可从提高可行性研究水平入手,达到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促进投资估算发挥应有约束力的效果,应是解决建设项目投资失控问题的良方之一。
1 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1.1 赋予建设项目完整内涵,是项目决策的依据
一方面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结束,标志着项目决策准备工作的结束,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决策;另一方面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结束,表明项目具备了完整的、全面的内涵,而此前环节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阶段工作只是完成了项目的基本定义、提出了项目的初步概念,不能满足项目决策的需要。
1.2 是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
在项目前期工作中,作为初始环节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其任务是回答是否有必要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平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矿产压覆证明、文物压覆证明、地震安全评价意见等环节,通常是以项目可行性研究为中心,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支撑性条件;而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后续阶段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及设备招标,均以可行性研究为基础,为施工做准备工作,受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制约。
1.3 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工程方案,是后续设计、施工的基础。工程方案和总投资、建设规模、效益指标一起,经批准后,还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的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条件、投入品及相关辅助配套条件的研究深度,决定了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及竣工后能否正常运行。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风险分析,可帮助业主预见和规避损失,以获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4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缺失在以后阶段很难弥补
由于建设项目通常具有不可逆转性,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缺失,如产品方案、选址、项目风险、建设条件等方面留下的先天不足,在以后项目阶段中几乎无法改变。因此,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程序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它反映了项目建设的基本规律,是项目建设过程的客观需要。
2 对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具有关键性约束作用
2.1 对全过程投资控制的关键性作用已成共识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投资控制的关系方面,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程序前置性、在全过程中对投资的控制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也是被广泛认可的常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项目决策阶段实际发生费用占总投资1%~2%,但影响总投资的可能性为60%~65%;勘察设计阶段实际发生费用占总投资5%~6%,但影响总投资的可能性为10~15%;施工阶段实际发生费用占总投资90%以上,但影响总投资的可能性为5%~10%,这已经是被建设实践反复证明的工程规律。
2.2 经批准的投资估算对后续阶段投资控制起“封顶”作用
从建设工程管理的实践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投资估算,经批准后是以后建设阶段投资控制的基本依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初步设计概算变动幅度不能超过可研估算的10%,超过了就要重做可研、重新决策。一方面,表明可研提出的投资估算对项目总投资的起关键性制约作用,投资估算经批准后,以后各阶段的投资变动余地均很小;另一方面,可研提出的投资估算,还关系到项目是否成立,若以后阶段的投资变动超过规定的幅度,可研将被推翻重做、重新报批,项目立项将被取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批准的投资估算,若在建设活动中严格执行和管理,对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后过程的投资控制实际上发挥着“封顶”作用。
3 提高投资估算在项目投资控制中的对策
发挥投资估算对建设项目投资的约束性作用,要从提高可行性研究水平入手。具体来说,提高可行性研究质量,应把好以下七个关口。
3.1 把好资格关,解决好政出多门问题
国家实行注册咨询工程师制度和对工程咨询单位进行资格认定已实行多年,现在已到了统一规范管理的时候。应该由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统一规定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均需由具有工程咨询资格的单位研究编制、由注册咨询工程师领衔,附注册证并盖章,并适用于全国的建设、交通、水利、工信、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农业、电力、土地整理等各部门主管的建设项目,改变各自为政、要求不统一的状态。
3.2 把好质量关,解决好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评价标准问题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三)的推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1年2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质量管理委员会修订已出台了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工业、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等级评分办法,第一次使这些专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有了一个衡量比较的标准,对提高可行性研究水平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受到广泛好评。应对已出台的质量等级评分办法加大宣贯力度,同时继续研究出台其他分行业、分专业的可行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推动其他行业(专业)的可行性研究上水平、上台阶。
3.3 把好素质关,解决好能力建设问题
工程具有惟一性,咨询工程师从事的是知识密集型劳动,是对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的内外事物的再认识、是知识的创新,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应加大工程技术经济人员的新知识新方法培训力度,加大对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的工程管理基本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工程管理业务素质。
3.4 把好自律关,解决好过低收费等不正当竞争问题
過低收费导致可行性研究低质化,致使咨询设计单位不愿付出过多的人力成本,是部分可行性研究文本达不到规定深度、草率应付的主要根源之一,应研究新的费率政策并增强约束力;健全协会组织,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的分会应该向省以下延伸设置,以更好的发挥管理服务功能;严厉处罚出卖单位资格证等违法行为;教育工程技术经济人员增强责任感,把每一个可行性研究工作任务当作自己的投资、自己的项目来作,旗帜鲜明反对胡乱拼凑和“戏说化”倾向。
3.5 把好评审关,解决好“走过场”的问题
出台评审会组织管理办法,对专家组的人员资格进行规范,克服目前项目评审会专家组里外行人员多、行政人员多、官话套话多的“三多”现象,使项目评审会至少发挥把关、纠错、优化三个作用,当好管理部门的智库和参谋。
3.6 把好公正关,解决好独立性和客观性问题
逐步减少甚至克服少数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领导事先定调,反向论证,逆向思维,导致部分项目结论虚假的问题;对于经严格的技术经济论证,确实不必要、不可行的项目,要大胆作出不可行的结论,以避免企业和国家蒙受更大损失,这也是一个工程师应有的职业操守和良知。
3.7 把好储备关,解决好过分追赶工期的问题
时间紧是导致可行性研究报告低质化的主要根源之一,常见的现象是储备项目少,临时性拼凑,可行性研究过分赶工期,造成错项漏项多、来不及做必要的方案比选,有的犯常识性错误、甚至成为笑谈。项目研究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明晰的过程,临时拼凑很难产生成熟的项目,必须遵循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从项目储备抓起,才能避免时间紧造成决策失误和投资损失。
通过把好上述“七关”,为项目的后续阶段搭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从制度上进一步保障后续阶段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导下,有一个连贯的建设思路,全过程的投资控制才有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佘健明.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关键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水平;投资控制
在坚持投资控制的“动态、系统、全过程”三大理念前提下,针对传统做法以施工图设计审查环节和施工阶段为投资控制重点效果不佳的状况,可从提高可行性研究水平入手,达到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促进投资估算发挥应有约束力的效果,应是解决建设项目投资失控问题的良方之一。
1 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1.1 赋予建设项目完整内涵,是项目决策的依据
一方面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结束,标志着项目决策准备工作的结束,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决策;另一方面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结束,表明项目具备了完整的、全面的内涵,而此前环节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阶段工作只是完成了项目的基本定义、提出了项目的初步概念,不能满足项目决策的需要。
1.2 是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
在项目前期工作中,作为初始环节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其任务是回答是否有必要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平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矿产压覆证明、文物压覆证明、地震安全评价意见等环节,通常是以项目可行性研究为中心,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支撑性条件;而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后续阶段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及设备招标,均以可行性研究为基础,为施工做准备工作,受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制约。
1.3 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工程方案,是后续设计、施工的基础。工程方案和总投资、建设规模、效益指标一起,经批准后,还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的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条件、投入品及相关辅助配套条件的研究深度,决定了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及竣工后能否正常运行。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风险分析,可帮助业主预见和规避损失,以获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4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缺失在以后阶段很难弥补
由于建设项目通常具有不可逆转性,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缺失,如产品方案、选址、项目风险、建设条件等方面留下的先天不足,在以后项目阶段中几乎无法改变。因此,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程序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它反映了项目建设的基本规律,是项目建设过程的客观需要。
2 对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具有关键性约束作用
2.1 对全过程投资控制的关键性作用已成共识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投资控制的关系方面,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程序前置性、在全过程中对投资的控制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也是被广泛认可的常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项目决策阶段实际发生费用占总投资1%~2%,但影响总投资的可能性为60%~65%;勘察设计阶段实际发生费用占总投资5%~6%,但影响总投资的可能性为10~15%;施工阶段实际发生费用占总投资90%以上,但影响总投资的可能性为5%~10%,这已经是被建设实践反复证明的工程规律。
2.2 经批准的投资估算对后续阶段投资控制起“封顶”作用
从建设工程管理的实践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投资估算,经批准后是以后建设阶段投资控制的基本依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初步设计概算变动幅度不能超过可研估算的10%,超过了就要重做可研、重新决策。一方面,表明可研提出的投资估算对项目总投资的起关键性制约作用,投资估算经批准后,以后各阶段的投资变动余地均很小;另一方面,可研提出的投资估算,还关系到项目是否成立,若以后阶段的投资变动超过规定的幅度,可研将被推翻重做、重新报批,项目立项将被取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批准的投资估算,若在建设活动中严格执行和管理,对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后过程的投资控制实际上发挥着“封顶”作用。
3 提高投资估算在项目投资控制中的对策
发挥投资估算对建设项目投资的约束性作用,要从提高可行性研究水平入手。具体来说,提高可行性研究质量,应把好以下七个关口。
3.1 把好资格关,解决好政出多门问题
国家实行注册咨询工程师制度和对工程咨询单位进行资格认定已实行多年,现在已到了统一规范管理的时候。应该由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统一规定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均需由具有工程咨询资格的单位研究编制、由注册咨询工程师领衔,附注册证并盖章,并适用于全国的建设、交通、水利、工信、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农业、电力、土地整理等各部门主管的建设项目,改变各自为政、要求不统一的状态。
3.2 把好质量关,解决好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评价标准问题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三)的推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1年2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质量管理委员会修订已出台了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工业、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等级评分办法,第一次使这些专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有了一个衡量比较的标准,对提高可行性研究水平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受到广泛好评。应对已出台的质量等级评分办法加大宣贯力度,同时继续研究出台其他分行业、分专业的可行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推动其他行业(专业)的可行性研究上水平、上台阶。
3.3 把好素质关,解决好能力建设问题
工程具有惟一性,咨询工程师从事的是知识密集型劳动,是对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的内外事物的再认识、是知识的创新,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应加大工程技术经济人员的新知识新方法培训力度,加大对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的工程管理基本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工程管理业务素质。
3.4 把好自律关,解决好过低收费等不正当竞争问题
過低收费导致可行性研究低质化,致使咨询设计单位不愿付出过多的人力成本,是部分可行性研究文本达不到规定深度、草率应付的主要根源之一,应研究新的费率政策并增强约束力;健全协会组织,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的分会应该向省以下延伸设置,以更好的发挥管理服务功能;严厉处罚出卖单位资格证等违法行为;教育工程技术经济人员增强责任感,把每一个可行性研究工作任务当作自己的投资、自己的项目来作,旗帜鲜明反对胡乱拼凑和“戏说化”倾向。
3.5 把好评审关,解决好“走过场”的问题
出台评审会组织管理办法,对专家组的人员资格进行规范,克服目前项目评审会专家组里外行人员多、行政人员多、官话套话多的“三多”现象,使项目评审会至少发挥把关、纠错、优化三个作用,当好管理部门的智库和参谋。
3.6 把好公正关,解决好独立性和客观性问题
逐步减少甚至克服少数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领导事先定调,反向论证,逆向思维,导致部分项目结论虚假的问题;对于经严格的技术经济论证,确实不必要、不可行的项目,要大胆作出不可行的结论,以避免企业和国家蒙受更大损失,这也是一个工程师应有的职业操守和良知。
3.7 把好储备关,解决好过分追赶工期的问题
时间紧是导致可行性研究报告低质化的主要根源之一,常见的现象是储备项目少,临时性拼凑,可行性研究过分赶工期,造成错项漏项多、来不及做必要的方案比选,有的犯常识性错误、甚至成为笑谈。项目研究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明晰的过程,临时拼凑很难产生成熟的项目,必须遵循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从项目储备抓起,才能避免时间紧造成决策失误和投资损失。
通过把好上述“七关”,为项目的后续阶段搭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从制度上进一步保障后续阶段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导下,有一个连贯的建设思路,全过程的投资控制才有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佘健明.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