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是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的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准、读通课文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在读中悟情,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同时有感情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必要环节。在小学低年级朗读训练中,应遵循汉语言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培养良好的语感,使其充分发挥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朗读训练;语感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是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的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呢?
培养语感的方法固然很多,而朗读是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朗读教学。“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说法。正是古人对朗读作用的形象说明。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对语言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一、读准、读通课文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
每当接触新课文时,我们首先应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其中包括读准字音、生难词,读顺句子,尽量克服一字一顿、一词一顿的“唱读”现象。低年级学生由于能力所限,初次接触新课文,往往会“唱读”。这时,我通常要求他们“读不准时就在心里默读”,知道明确了哪里应连读,哪里可停顿为止,再放声朗读。这样,学生一张口就形成语流。对于较易读错的多音字、初见面的新词、意思复杂的长句还有小小的标点所表示的不同长短的停顿等等,不妨把它们单独提出,反复训练,再放回到句子中,与其它部分整合起来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养成辨析句子的习惯。遇到一个句子,能够凭借语言直觉来判断正误,这样浅层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
二、读中悟情,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
读准、读通只是语感的表层,只是“摹其形”,而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要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使之成為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感主要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而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叶圣陶先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我们在阅读时,不仅是要看到写在纸面上的文字,而“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从文字中看出一幅图画,透彻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凭借想象,激起对作品的鲜明的“内心想象”,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在教学《一粒种子》一课时,学生对种子由黑暗的地下突然钻出地面,见到了光明世界时的欣喜、兴奋感觉不强烈。于是,我引导他们想象:如果你在一个黑暗封闭的山洞里独自等待了很长时间,突然找到了出口,来到地面,听到鸟叫声、流水声,你是怎样的心情?学生顿时豁然开朗,把种子破土而出的感觉领悟得十分到位。又如学习古诗《春晓》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我朗读,边想象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景象,从而对这首诗的意蕴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悟语言,逐步培养了语感。
三、有感情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必要环节
有感情朗读本身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熏陶和感染,领会文章的气势韵味语言美,与作者和课文中的艺术形象获得和谐与共振,从而达到“语感实质上是一种心灵感觉”的境界。在语感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感情朗读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示范,教给朗读的技巧
教师富有技巧的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学会如何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把握朗读的停顿、重音、儿化,从而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课教学中,往往根据课文的不同风格来处理感情朗读的技巧。如读《小猫刮胡子》,我会告诉学生叙述故事时应用滑稽、夸张一点的语气;读《大熊猫》时,我会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大熊猫的一举一动,发现熊猫动作迟缓、习性懒散,所以要用较慢的语速,读出可爱的、有趣的语调;读《春雨沙沙》则要读出赞美、喜爱的语气。在学生读得不够理想是,我亲自范读,学生听后果然找到“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二)重视形式多样,激发朗读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可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如比赛读、分段选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手势引读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起到培养学生语感的作用。当然,应尽量避免齐读。
(三)开放评价标准,体现学生语感的独特性
学生的感情朗读是在学生对语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个人的经历不同,个人的感悟也就有所不同。教師的范读很重要,但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跟着做一种模式的朗读。在朗读评价时,切忌追求统一标准。重要的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很投入地去读,只要学生能读出文中的情,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或张扬、或含蓄,方式不必强求。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朗读训练中,应遵循汉语言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培养良好的语感,使其充分发挥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朗读训练;语感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是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的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呢?
培养语感的方法固然很多,而朗读是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朗读教学。“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说法。正是古人对朗读作用的形象说明。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对语言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一、读准、读通课文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
每当接触新课文时,我们首先应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其中包括读准字音、生难词,读顺句子,尽量克服一字一顿、一词一顿的“唱读”现象。低年级学生由于能力所限,初次接触新课文,往往会“唱读”。这时,我通常要求他们“读不准时就在心里默读”,知道明确了哪里应连读,哪里可停顿为止,再放声朗读。这样,学生一张口就形成语流。对于较易读错的多音字、初见面的新词、意思复杂的长句还有小小的标点所表示的不同长短的停顿等等,不妨把它们单独提出,反复训练,再放回到句子中,与其它部分整合起来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养成辨析句子的习惯。遇到一个句子,能够凭借语言直觉来判断正误,这样浅层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
二、读中悟情,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
读准、读通只是语感的表层,只是“摹其形”,而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要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使之成為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感主要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而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叶圣陶先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我们在阅读时,不仅是要看到写在纸面上的文字,而“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从文字中看出一幅图画,透彻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凭借想象,激起对作品的鲜明的“内心想象”,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在教学《一粒种子》一课时,学生对种子由黑暗的地下突然钻出地面,见到了光明世界时的欣喜、兴奋感觉不强烈。于是,我引导他们想象:如果你在一个黑暗封闭的山洞里独自等待了很长时间,突然找到了出口,来到地面,听到鸟叫声、流水声,你是怎样的心情?学生顿时豁然开朗,把种子破土而出的感觉领悟得十分到位。又如学习古诗《春晓》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我朗读,边想象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景象,从而对这首诗的意蕴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悟语言,逐步培养了语感。
三、有感情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必要环节
有感情朗读本身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熏陶和感染,领会文章的气势韵味语言美,与作者和课文中的艺术形象获得和谐与共振,从而达到“语感实质上是一种心灵感觉”的境界。在语感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感情朗读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示范,教给朗读的技巧
教师富有技巧的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学会如何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把握朗读的停顿、重音、儿化,从而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课教学中,往往根据课文的不同风格来处理感情朗读的技巧。如读《小猫刮胡子》,我会告诉学生叙述故事时应用滑稽、夸张一点的语气;读《大熊猫》时,我会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大熊猫的一举一动,发现熊猫动作迟缓、习性懒散,所以要用较慢的语速,读出可爱的、有趣的语调;读《春雨沙沙》则要读出赞美、喜爱的语气。在学生读得不够理想是,我亲自范读,学生听后果然找到“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二)重视形式多样,激发朗读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可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如比赛读、分段选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手势引读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起到培养学生语感的作用。当然,应尽量避免齐读。
(三)开放评价标准,体现学生语感的独特性
学生的感情朗读是在学生对语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个人的经历不同,个人的感悟也就有所不同。教師的范读很重要,但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跟着做一种模式的朗读。在朗读评价时,切忌追求统一标准。重要的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很投入地去读,只要学生能读出文中的情,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或张扬、或含蓄,方式不必强求。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朗读训练中,应遵循汉语言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培养良好的语感,使其充分发挥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