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论文主要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从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的美感特征;颐趣养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读促写,内化主体的创美能力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培养初中生语文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下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审美能力就如同思想情感,需要教师“唤醒”和“提升”。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的美感特征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选,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内容与形式的美,还要遵循学生认识的规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推敲揣摩中欣赏语言美
一篇美文总是有几处画龙点睛之笔,把文章的思想情感形象地表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的反应叫语感”。这种语感要通过语言的桥梁去和作者的情感达成契合才能实现。因此,就培养学生丰富和准确敏锐的语感,对学生的认识、审美、情感等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作用。
1.推敲传神的词语
传神的词语不仅生动形象,还有着丰富的美感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刘方平的《月夜》一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诗中前两句描 绘了深夜静廖,明月斜耀,寒气阵阵,天际辽阔的景象。后两句中,“偏”字却透露出作者在这寒意缭绕的季节中感受到了春天微妙的气息;随后“暖”字一出,直接冲淡了寒意萧瑟之感。对这个“偏”字的反复思考与筛选,恰巧看出了词语的重要性。如课文《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买橘动作的细节描写,“探”“攀”“缩”“微倾”“爬”等一连串动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父爱之美。如果我们不去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这些词语,就难以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语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以其独特魅力占据了初中教材的较大板块,同时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好的素材之一。语言的生动性需要有美的句式,参差的句式具有段落美,对称的句式具有工整美。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作者不但从春草、春花、春风等方面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而且特别讲究修辞手法。文中在描写草、花、风、人时,也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读来不仅悦耳动听,朗朗上口,而且也使文章整体散而有序,不失规整。在品析这些优美的语言时,教师要以朗读法讲授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分析句段间的联系,充分品味句子优美的韵味,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气息。
(二)在想象中感悟意境美
“意”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精髓,意境美是艺术美最高的境 界。在语文教学中,意境美的熏陶感染,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认识作品,从而使学生产生想象,唤起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进行创作之外,还要教给学生鉴赏美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想象之中不断地感悟到文章所要传达的意境美。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能够借助熟知的相关场景,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如在教授曹操《观沧海》一文时,为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问“如果我是曹操,这时我眼前的景究竟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体会这两句诗所传达出来的意境美。
二、颐趣养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依据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其中一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条件,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在导语中感受愉悦美
导语要根据文章题材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它可以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可以是一段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是一幅景色迷人的图画,还可以是一首轻快悠扬的乐曲,甚至可以是一个激发兴趣的活动。如果在导语环节巧设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疑问,强烈地吸引学生,使其能积极参与到审美学习活动中来,这对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中的美奠定了基础。能够使学生消除疲乏,集中课堂注意力,高涨学习热情。在适当得体的导语引导下,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舒畅,感受到一种愉悦美。
(二)在诵读中体会情感美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一种内涵,诵读课文便是通过语言体验情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美的升华。需要教师依据课文的特点,灵活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等朗读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文本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感受到文中的情感美。比如《春》中的自然美、《我的母亲》中的亲情美、《散步》中的人性美、《秋天的怀念》中的生命美……文中情感的美都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的。
三、以读促写,内化主体的创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读促写”成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阅读是写作的根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审美体验,提高创美能力。如果学生能够把在阅读中体会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这便是创造美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冬菊.语文新课标视野下中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额尔敦其其格.浅析在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荆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6).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下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审美能力就如同思想情感,需要教师“唤醒”和“提升”。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的美感特征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选,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内容与形式的美,还要遵循学生认识的规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推敲揣摩中欣赏语言美
一篇美文总是有几处画龙点睛之笔,把文章的思想情感形象地表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的反应叫语感”。这种语感要通过语言的桥梁去和作者的情感达成契合才能实现。因此,就培养学生丰富和准确敏锐的语感,对学生的认识、审美、情感等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作用。
1.推敲传神的词语
传神的词语不仅生动形象,还有着丰富的美感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刘方平的《月夜》一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诗中前两句描 绘了深夜静廖,明月斜耀,寒气阵阵,天际辽阔的景象。后两句中,“偏”字却透露出作者在这寒意缭绕的季节中感受到了春天微妙的气息;随后“暖”字一出,直接冲淡了寒意萧瑟之感。对这个“偏”字的反复思考与筛选,恰巧看出了词语的重要性。如课文《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买橘动作的细节描写,“探”“攀”“缩”“微倾”“爬”等一连串动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父爱之美。如果我们不去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这些词语,就难以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语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以其独特魅力占据了初中教材的较大板块,同时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好的素材之一。语言的生动性需要有美的句式,参差的句式具有段落美,对称的句式具有工整美。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作者不但从春草、春花、春风等方面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而且特别讲究修辞手法。文中在描写草、花、风、人时,也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读来不仅悦耳动听,朗朗上口,而且也使文章整体散而有序,不失规整。在品析这些优美的语言时,教师要以朗读法讲授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分析句段间的联系,充分品味句子优美的韵味,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气息。
(二)在想象中感悟意境美
“意”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精髓,意境美是艺术美最高的境 界。在语文教学中,意境美的熏陶感染,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认识作品,从而使学生产生想象,唤起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进行创作之外,还要教给学生鉴赏美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想象之中不断地感悟到文章所要传达的意境美。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能够借助熟知的相关场景,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如在教授曹操《观沧海》一文时,为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问“如果我是曹操,这时我眼前的景究竟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体会这两句诗所传达出来的意境美。
二、颐趣养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依据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其中一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条件,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在导语中感受愉悦美
导语要根据文章题材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它可以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可以是一段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是一幅景色迷人的图画,还可以是一首轻快悠扬的乐曲,甚至可以是一个激发兴趣的活动。如果在导语环节巧设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疑问,强烈地吸引学生,使其能积极参与到审美学习活动中来,这对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中的美奠定了基础。能够使学生消除疲乏,集中课堂注意力,高涨学习热情。在适当得体的导语引导下,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舒畅,感受到一种愉悦美。
(二)在诵读中体会情感美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一种内涵,诵读课文便是通过语言体验情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美的升华。需要教师依据课文的特点,灵活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等朗读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文本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感受到文中的情感美。比如《春》中的自然美、《我的母亲》中的亲情美、《散步》中的人性美、《秋天的怀念》中的生命美……文中情感的美都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的。
三、以读促写,内化主体的创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读促写”成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阅读是写作的根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审美体验,提高创美能力。如果学生能够把在阅读中体会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这便是创造美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冬菊.语文新课标视野下中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额尔敦其其格.浅析在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荆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6).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