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芙蓉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liwon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昏摊在西天,斜斜的夕阳射进长廊,轮椅上的老人都静静地在阳光中坐着、呆呆地看着前方。儿童游乐场上孩子们尖叫追逐、孕妇挺着大肚子缓缓走过。回头望,芙蓉醉了,红红地像几个熟透的小桃子,在晚风里颤抖……
  
  从北京飞台北,车子将进首都机场了,突然看见路边树丛里摇曳着几朵粉红色的大花,不是蔷薇也非玫瑰,叶片宽宽的、花柄长长的,倒有点像芙蓉,难道因为地球暖化,在北京也能种植南国的花卉了?
  算算时间,农历九月初,正是芙蓉开花的时候。
  “到了重阳,就可以去写生芙蓉。”这是大学时代,林玉山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不知道为什么,从那以后,每次听到重阳,就让我想起芙蓉,还曾经在毕业之后,找林老师一起去写生。
  也幸亏有林老师指引,知道台北师专(也就是现今的台北教育大学)的芙蓉最多。只要进校门向左转,就有整排的芙蓉。而且地方大、阳光好,每棵都长得足有九呎高,枝繁叶茂、无拘无束的向四面开展。这种花特别入画,因为既有高高挺立的,也有欹斜委婉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
  自从林老师七年前仙逝,我就再也没画过芙蓉,而今既然正好回国,又碰上芙蓉开花的时节,我决定好好作一番写生。所以隔天,就赶去台北师专。也许因为是假日,门口警卫没有拦阻,校园里很冷清,我正高兴可以安静地写生,进门左转却大吃一惊,芙蓉呢?全不见了!只剩下空空旷旷的草坪。
  所幸我的母校台师大距离不远,记得学生时代,在第一栋红楼“课外指导组”的窗外,见过一株瘦瘦高高的芙蓉,我又驱车前往。
  花也不见了,连校门口的孔子像、喷泉和七里香的树墙都没了。我还是不死心,想起曾在民生东路一个天主堂外,见过几株芙蓉。再赶去,教堂还在,芙蓉也在,只是由一整排变成一小棵,没半个花苞。
  路边没有,花市总有吧!第二天,我又到建国花市,一摊一摊问,每个人都摇头,除了朱槿,只看到一株矮矮小小像芙蓉掌状叶的花,原来是野生的单瓣芙蓉。
  我失望了,除了失望,还有伤心和不解,不解为什么在我童年记忆里,处处可见的芙蓉,一下子没了?是因为那花插枝就能活,太平凡?还是因为芙蓉的茎太弱、叶片又大,禁不起风雨?抑或由于芙蓉的每朵花都只能开一天,太不耐,所以不被人们喜爱。问题是,芙蓉不是“拒霜花”吗,在秋天百花凋零的时候,她却能绽放;当菊花只能盘据地面,芙蓉却能高挂枝头。历代多少画家,唐伯虎、张大千、黄君璧,都有芙蓉传世。四川成都更因满城芙蓉花而有“蓉城”的美名,为什么在台北,我竟然找不到一朵芙蓉?
  没想到,事隔一个礼拜,有一天去民生社区理发,走出美容院,突然眼前一亮,在社区公园的边上,闪出一抹熟悉的颜色,不正是我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芙蓉吗?
  花苞像棉花,花朵像玫瑰
  那芙蓉是种在花盆里的,花盆又放在花坛的水泥墙边。高上加高,使我不得不仰着头画。
  逆着天光看去,翠绿的叶片上,每根叶脉都很鲜明,它们由同一点发出,加上长长的叶柄,令人想到荷花。花朵也一样,荷花有明显的花脉,芙蓉也有;荷花的花脉是粉中带绿,芙蓉也相似。连荷花的茎上有毛,芙蓉也差不多。怪不得人们说荷花是“水芙蓉”,“她”是“木芙蓉”。
  风不断吹,宽大的叶片在风中摇摆翻转,前一秒才是正面,下一秒已经成为背面。使我不得不抓住每个瞬间的记忆,抬头看一下,再低头画刚才的印象。不断仰头低头,有点晕,画着画着,竟然觉得自己回到了童年。
  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芙蓉,因为树下是土坡,我常在那儿“开山造河”,先挖出一条从坡顶往下延伸的小沟,再提一大桶水,从“山头”倒下去,看那沛然而下的“山泉”,在“河谷”里奔腾。正因为我“以小观大”,所以每次抬头,看上面芙蓉茂密的叶片,都觉得那是棵浓荫的大树。
  秋天,芙蓉花开,就更有意思了。她会随时改变颜色,早上白白带黄的花瓣,下午逐渐染红。我放学回家,在花下没玩多久,可能再抬头,原先粉红色的花朵已经变为深红。接着,层层饱满的大花,就逐渐关闭蜷缩,好像睡着了!
  睡着的花苞,隔天八成落到地面。怜她早凋,我常将残花拨开来,把花瓣一片片拉直,希望回复盛开的样子。但她们很固执,才拉开,又立刻缩回去。
  芙蓉的花蕊也是蜷屈的,蕊柱跟花瓣绞在一起,可能正因此,芙蓉花瓣不像一般花朵,层层向外开展,而是朝着不同的方向转动,像是由好几朵花组成,比牡丹还有变化。
  芙蓉花蜜很甜,除了蜜蜂喜欢,蚂蚁也爱,连残花里都常藏着依依不舍的蚂蚁,这又给我制造了另一种顽皮的趣味:先把芙蓉像是五角星星的花托摘下来,再摆上几只蚂蚁,放到我的山泉里“疾流泛舟”。
  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也沉浸在芙蓉的幽香。我过去曾跟许多人为芙蓉的香味争辩。一般人不觉得芙蓉香,是因为没在花下长时间停驻。芙蓉的香味很幽,似有似无,带一点点冷香,连叶子都有类似的味道。或许也因为“冷”,据说捣碎了还能外敷,有化瘀去肿的功效。
  我也曾因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把一张国画芙蓉标示为牡丹,跟他们作了一年论战。虽然我赢了,新闻还上了报,但我后来常想,为什么到美国几十年,见了许多植物园,和无数锦葵科的花,却没看到一朵我童年家里的芙蓉,怪不得美国的植物学家会把她误为牡丹。不过我喜欢芙蓉的英文名字Cotton Rose Hibiscus,意思是花苞像棉花,花朵像玫瑰的扶桑花。
  芙蓉醉了
  花坛外紧邻着街道,有小学生成群嬉闹地跑过,有年轻妈妈推着娃娃车走过,有中年妇人边走边说八卦,有房地产掮客,站在街角指指点点。
  我的背后是个凉亭,外面爬满了藤萝。亭里有几组石桌椅,两个老人在聊天,大概先谈政治,一个激动,一个平和,不断劝说“是非成败转头空”之类的话。突然有人加入,就话锋一转,好像说到个总在那里聊天的老朋友,前两天还邀大家喝茶,昨天突然去了。然后安静了一阵。听到脚步零零落落地,渐远。不久,又过来个老头,站在凉亭边上甩手,不断甩,不断哼。还有个老太太,弓着腰,绕着亭子走,一圈又一圈。又听见个年轻女人的声音,拉着嗓子问其中一位老人:“按时吃药了吗?吃饭了吗?东西新不新鲜?吃不完的东西要记得放冰箱,剩菜要看看坏了没有。”
  突然传来嘶嘶的声音,接着看见一条水柱,从花坛的一头往我这边移动,喷水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士。“要不要我让开?”我问他。“不用不用,这边不用喷。”他探头看一眼我的写生册,说:“木芙蓉!荷花是水芙蓉。”我笑答:“真内行”。他便打开了话匣子,说那里的花都由他照顾。他是义工,就住对面。又说过些时,记得来赏茶花,一位里民新捐几十盆,指定由他照顾,其中有好多名贵的品种。离开时,还回头对我强调了一句:“这里不是公园,是花园!”
  原先以为会下雨,只能随便勾几笔,没想到入晚反而有了些阳光。我从不同角度写生了四张,因为一条腿搭在花坛上支撑写生本,两个钟头下来,有点颤抖;左手拿着本子,也酸。花已向晚,变作深红。如我童年时见到的,开始蜷缩,翻开前面的写生,果然最后一张的花形已经比第一张小了许多。
  我收好工具,转身。看见刚才喷水的那人和另一位男士,在露天的大理石桌上不知整理什么花苗,花圃里一个妇人正蹲在树下种小草花。
  斜对面还有个长廊,外面挂着一条公园得奖的红色布条。廊里有一排轮椅,每个椅子上坐着一位老人;旁边一群菲佣,正高高低低地用她们的语言交谈。
  黄昏摊在西天,斜斜的夕阳射进长廊,轮椅上的老人都静静地在阳光中坐着、呆呆地看着前方。儿童游乐场上孩子们尖叫追逐、孕妇挺着大肚子缓缓走过。回头望,芙蓉醉了,红红地像几个熟透的小桃子,在晚风里颤抖……
其他文献
小小岛国,由于终年阳光充沛,当地人生活悠闲,所以也经常被票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之一。到马耳他旅行,吃喝玩乐晒晒太阳逛逛古迹,也能轻易感受到这个小岛国的幸福感。    蔚蓝及古铜色的幸福感  马耳他,连名字都带有陌生的神秘感,似乎这个遥远的地方收藏着无数的秘密,等待旅人们的细细挖掘。记得曾经看过麦当娜主演的一部电影《Swept Away》,整部电影就在马耳他拍摄,那片地中海的蔚蓝和猛烈的阳光足以让
期刊
出门在外,一名真正的吃货注定会经历比别人更多的坎坷。有一次到人迹罕至的边境小镇去旅游,早餐结账时价钱比菜单上印的贵了一倍,中午再去又贵了一倍,本想拒绝吃晚餐,无奈饿得心头火起只好屈服。但人家说还没到晚饭时间,不给做。问晚饭几点?说太阳落山的时候。这里的太阳是晚上9点半才落山!  同样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四川甘孜州丹巴县的一个小村庄,说好140元包吃住的,晚餐先上了一盆汤,又上了一小碟泡菜,然后是一大
期刊
2012年8月24日,美国密歇根州,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和妻子安·罗姆尼在一家农场举行的竞选集会上热吻。
期刊
近来,一个叫萧宏慈的“神医”又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这位“拍打拉筋”的倡导者,自称结合了道家、佛家和中医的拍打所长,可以“改善各种急性、慢性病症,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被信奉者尊称“神医”。诸多“神医”的出现不是偶然,但稍微考察一下这些“神医”,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把自己伪装成“中医”大家。    8月18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微博中,提到一种“玄妙”的疗法。  “今天一个朋友来我家。
期刊
人们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最先注意的会是对方的眼睛,接下来就是牙齿,最后才会看到你新染的头发——即使你花在头发上的钱远远比牙齿多。  很多人对牙病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因而接受了错误的治疗,或者对牙齿使用、维护不当,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为此我们请来口腔专家,为大家揭秘这里面的13个玄机。  “老掉牙”是谬论!  中国有句老话叫“老掉牙”,用来形容过时了、该被淘汰的物品,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讲,这个词是错误
期刊
“只要我们能够梦想到的,我们就能够实现!”这是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西大门上的宣言,也是刻在每个美国公民心中的铭志。  整整一个世纪,美国一直以世界第一强国的姿态傲视天下。1978年,中美两国重启双方交往的大门。时至今日,中美两国正全面建立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关系。无需置疑,美国作为中国在全球最重要的外交对手,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祖国统一的最突出的外部力量。另一方面,美国也是中
期刊
钢琴敲出了零落的音符,一个黑衣人从右至左缓缓牵开大幕,舞台深处,另一个黑衣人高举一只纸折飞鸟,以相反的方向划过人们的视线。一个满脸皱纹、头发灰白的老头蹒跚着从黑暗中走出来,开始讲那遥远的故事——一开场,《安魂曲》便充满了童话般的梦幻气氛。这是一个空的舞台,没有道具,剧情如一本插画书一般展开:50年琐碎生活堆积出来的破旧小木屋,孤零零挂在夜空的巨大月亮,嘶鸣、奔跑和不断咀嚼着干草的马,前后左右颠簸的
期刊
下面的故事也许是人家故意编写的。但这个简单的故事,透视着中美教育的根本区别。  美国老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喜好,并把他们的喜好引导为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比之下,中国老师‘恨铁不成钢’,巴不得让每个学生变成莎士比亚。中国老师越是急于求成,学生越是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什么也没有学好。  美国老师,其实英国老师也是这样,他们更加重视引导式的教育,先把学生兴趣调动起来,再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
期刊
我最近经常旅行,每次我坐飞机的时候我都要跟飞机上的乘务人员进行下面类似的对话。  “飞机要降落,请您关闭您的Kindle。”  “我已经把3G关掉了。我可以不关闭Kindle,我只需滑动到墙纸模式,这种模式下我也能看到文字。”  “那么就请调到墙纸模式吧。”  “无论我坐在这里看着屏幕上的字,还是看墙纸模式下的图片文字,我想这两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对飞机造成潜在的干扰吧。”  “我想这估计不管用吧。还
期刊
夏天,怕吃到过甜的甜点,在东京的某家和果子老铺买了盒看上去就清爽的西瓜冰霜。仔细看,盒子上写着须常温保存的,于是营业员姑娘就跟我解释说,其实这冰霜,常温吃起来就是果冻的口感,在冰箱里冻一冻,迅速就成了又细又柔又沙的霜体,拿一把小勺刮着吃,依然会有小片的果肉不小心嵌到唇齿之间来。最大的好处,则是这西瓜冰霜跟我期待的完全一样,不太甜。那种淡淡的口感,在燥热的夏天,不烦人,不腻人,不袭人。这便是西瓜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