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3月18日,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去世。2014年7月12日早,江阴市长江村原党委书记李良宝去世。两个在江苏以及全国都非常出名的“江阴二宝”皆陨落,他们曾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长江村素有天下第三村的说法,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同属江苏省无锡市(地级市)下属的县级市江阴市。然而李良宝与吴仁宝一样在中国农村建设中享受盛名,在创业的41年来始终坚持集体经济的共富模式,其家族始终保持村级党委、行政和企业的三重“兼职”。
斯人已去、遗志长存。无法再有一个吴仁宝或李良宝,所以他们的接替者们在面对外界各种声音的形势下,只能反复强调一点,“共富的道路不变,集体经济的模式不变”,至于未来的道路是否有新的方法论,则“依靠集体智慧的结晶”。
李良宝去世后,其家族能否顺应时代潮流,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彻底厘清企业与地方、社会的关系仍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氏家族的接班人似乎更愿意做一个纯粹的企业家,这显然与上一辈的做法相距甚远。他们留守在这片土地上,却偏离了长辈们以前的做法。“手握接力棒,如何带领长江村在新一轮的强村富民的道路上谱写更好的幸福样本,是最大的挑战”,李洪耀(李良宝三儿子)对媒体如是说。
“江阴板块”领衔苏南模式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跟带领四套班子亲临李良宝追悼会并致辞,代表地方党委对李良宝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老书记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
除长江村党委书记职务外,在世时李良宝同时还是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现在,接替村党委书记的是原村党委副书记、李良宝第三子李洪耀,他担任新长江集团总经理多年。这是企业业务执行的最高负责人。
新长江集团的发展与苏南模式发展同步。但近几年来,传统的“苏南模式”以及“新苏南模式”在江苏官方意识形态中已被刻意淡化。同时,为外界所熟悉的造就“苏南模式”的代表性人物,因年纪或身体健康因素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淡出视野,很多知名人物在晚年甚至主动剥离村级治理者的身份。例如,40多年始终吃住在企业的李良宝在2010年传出“不上报纸、不上电视、不接受采访”的“三不原则”后,就再也没有在长江村公开露面。其实质原因是,李良宝被查出患病,不断寻找最新的治疗方法。
相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全民”形式,以集体经济为代表的“苏南模式”释放出更多的市场活力,成为江苏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的两大原生性弊端在经济进入转轨期开始牵涉到企业的发展,集体经济的资产负债率甚至高达65%,并且这些债务无法找到“还债者”。
1995年前后,“发展个私经济”的口号在江苏响起,由此催生了对传统“苏南模式”的第一轮转型升级,进行大规模、民营化改制,集体经济向私有经济转轨。2006年,江苏省委时任主要负责领导,在一次公开的会议上表示,传统“苏南模式”进入到“新苏南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江阴是从传统苏南模式困境中走出来的典型代表,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江阴板块”,在当时其中的上市公司基本由集体经济的乡镇企业改制而来,创造了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产生全国近1/300的GDP”的“万千百”奇迹。
党委、行政和企业的三重“兼职”
按照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的研究统计,“江阴板块”的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的2/3是由各类公司、机构法人所组成的法人股持有,而这些机构和法人的背后,往往是一些大企业家和他们的家族。
而以吴仁宝、李良宝为代表的吴氏、李氏家族,正是新苏南模式中的经典。两者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改制时间的前后,而他们的存在,既秉持了集体经济、全民共富的社会概念(以为村民盖别墅、发黄金、发汽车、免费上学、养老、发福利等为表现形式),又实际掌控了企业的运转。
在这过程中,类似吴、李家族,在发展中均得到了自上而下的鼎力支持以及来自体制内的丰富资源,特别是近些年来得以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兼并周边的乡村,由此获得了大量土地用以支撑传统产业。
但相对而言,苏南其他较为彻底转轨私有化的集体经济亦没有特别明显的代表人物,或其企业并不在官方有意营造的宣传图谱之中,实践中他们对村级治理的兴趣并不大,晚年刻意淡化村级治理者的身份。
在媒体采访过程中,有多位苏南知名民企的第二代接班人始终对吴仁宝、李良宝等前辈敬佩,但对其多重身份已没有兴趣,“我努力将自己作为一个纯粹的企业经营者”。
至少与吴仁宝、李良宝等上一辈相比,现在的接替者其个人魅力与魄力正在下降,“虽说一些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已基本上见不到人了”,一位长江村村民对媒体记者说。
实际上,在新苏南模式中,被讨论最多的是其真正掌控者的个人原始积累问题——不管其身份如何在党委、行政和企业之间如何变化,在改制中采用动员方式在很短的时期内完成,因此留有资产作价、职工安置等历史难题。现在,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则面临的是传统产业能否继续保持历史上的大幅盈利水平。
“二代们”更倾向于金融和现代服务业?
产业运作与盈利,是华西村、长江村的独特秘籍,也是集体经济得以维持的根本所在。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外界对两者多年来积累的庞大产业经营的具体情况所知甚少。
然而,业内人士知道,令人悲观的是,目前苏南传统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超过历史上的成长幅度。
长江村位于常州至江阴之间的省道上,新长江集团机电、冶金、制造、拆船、化工、房地产、港口、流通等8大产业字样很夺目。现在,后面又多了金融、担保等新业务。
近两年来,新长江集团的业绩处于下滑阶段,传统的钢材、拆船产业等盈利甚少。因此,转型的烙印也深深刻在长江村和新长江集团身上:必须依靠转型来战胜危机,依靠转型来赢得新优势,依靠转型来保持率先和领先,是近几年不断强调的口号。
目前,长江村锁定的发展目标是千亿集团和长青企业,在“十二五”内要完成开票1000亿元。有当地经济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新长江集团在本轮转型升级中投资150亿元用于集团和产业的转型,特别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以集团旗下重要的业务板块长达钢铁而言,已彻底淘汰了5条半连轧螺纹钢生产线,新上了2条全连轧生产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形成了复合型螺纹钢生产线。
但集团最大的转型在于向服务业。地方观察人士告诉媒体记者,集团要在“十二五”内实现工业比重降到40%以下,三产超过60%。距离长江村不远,投资超过15亿元的五星级酒店以及高档的住宅正在建设中。
向三产转型,这以新长江集团在浙江舟山收购的5000亩地和5000米海岸线作为港口物流投资项目的重中之重。这是本轮转型期最大的项目,其总投资超过60亿元,主营造船、修船、拆船、二手船交易、金属资源利用与交易、海洋工程为一体,打造目前国内唯一“以船为主、工贸结合”的大型船舶产业园。
目前,长江村已对产业进行了压缩和整合,冶金新材料产业、港口物流业、船舶产业、房产商贸业以及资本投资,是新长江实业集团重点经营的产业。
不过,小额贷款、股权投资、企业上市等新长江集团在资本投资领域的表现较为神秘。有地方人士向记者透露,参与资本市场,多以个人名义的企业运作,这样便于将信息控制在最小范围。
长江村素有天下第三村的说法,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同属江苏省无锡市(地级市)下属的县级市江阴市。然而李良宝与吴仁宝一样在中国农村建设中享受盛名,在创业的41年来始终坚持集体经济的共富模式,其家族始终保持村级党委、行政和企业的三重“兼职”。
斯人已去、遗志长存。无法再有一个吴仁宝或李良宝,所以他们的接替者们在面对外界各种声音的形势下,只能反复强调一点,“共富的道路不变,集体经济的模式不变”,至于未来的道路是否有新的方法论,则“依靠集体智慧的结晶”。
李良宝去世后,其家族能否顺应时代潮流,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彻底厘清企业与地方、社会的关系仍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氏家族的接班人似乎更愿意做一个纯粹的企业家,这显然与上一辈的做法相距甚远。他们留守在这片土地上,却偏离了长辈们以前的做法。“手握接力棒,如何带领长江村在新一轮的强村富民的道路上谱写更好的幸福样本,是最大的挑战”,李洪耀(李良宝三儿子)对媒体如是说。
“江阴板块”领衔苏南模式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跟带领四套班子亲临李良宝追悼会并致辞,代表地方党委对李良宝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老书记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
除长江村党委书记职务外,在世时李良宝同时还是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现在,接替村党委书记的是原村党委副书记、李良宝第三子李洪耀,他担任新长江集团总经理多年。这是企业业务执行的最高负责人。
新长江集团的发展与苏南模式发展同步。但近几年来,传统的“苏南模式”以及“新苏南模式”在江苏官方意识形态中已被刻意淡化。同时,为外界所熟悉的造就“苏南模式”的代表性人物,因年纪或身体健康因素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淡出视野,很多知名人物在晚年甚至主动剥离村级治理者的身份。例如,40多年始终吃住在企业的李良宝在2010年传出“不上报纸、不上电视、不接受采访”的“三不原则”后,就再也没有在长江村公开露面。其实质原因是,李良宝被查出患病,不断寻找最新的治疗方法。
相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全民”形式,以集体经济为代表的“苏南模式”释放出更多的市场活力,成为江苏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的两大原生性弊端在经济进入转轨期开始牵涉到企业的发展,集体经济的资产负债率甚至高达65%,并且这些债务无法找到“还债者”。
1995年前后,“发展个私经济”的口号在江苏响起,由此催生了对传统“苏南模式”的第一轮转型升级,进行大规模、民营化改制,集体经济向私有经济转轨。2006年,江苏省委时任主要负责领导,在一次公开的会议上表示,传统“苏南模式”进入到“新苏南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江阴是从传统苏南模式困境中走出来的典型代表,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江阴板块”,在当时其中的上市公司基本由集体经济的乡镇企业改制而来,创造了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产生全国近1/300的GDP”的“万千百”奇迹。
党委、行政和企业的三重“兼职”
按照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的研究统计,“江阴板块”的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的2/3是由各类公司、机构法人所组成的法人股持有,而这些机构和法人的背后,往往是一些大企业家和他们的家族。
而以吴仁宝、李良宝为代表的吴氏、李氏家族,正是新苏南模式中的经典。两者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改制时间的前后,而他们的存在,既秉持了集体经济、全民共富的社会概念(以为村民盖别墅、发黄金、发汽车、免费上学、养老、发福利等为表现形式),又实际掌控了企业的运转。
在这过程中,类似吴、李家族,在发展中均得到了自上而下的鼎力支持以及来自体制内的丰富资源,特别是近些年来得以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兼并周边的乡村,由此获得了大量土地用以支撑传统产业。
但相对而言,苏南其他较为彻底转轨私有化的集体经济亦没有特别明显的代表人物,或其企业并不在官方有意营造的宣传图谱之中,实践中他们对村级治理的兴趣并不大,晚年刻意淡化村级治理者的身份。
在媒体采访过程中,有多位苏南知名民企的第二代接班人始终对吴仁宝、李良宝等前辈敬佩,但对其多重身份已没有兴趣,“我努力将自己作为一个纯粹的企业经营者”。
至少与吴仁宝、李良宝等上一辈相比,现在的接替者其个人魅力与魄力正在下降,“虽说一些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已基本上见不到人了”,一位长江村村民对媒体记者说。
实际上,在新苏南模式中,被讨论最多的是其真正掌控者的个人原始积累问题——不管其身份如何在党委、行政和企业之间如何变化,在改制中采用动员方式在很短的时期内完成,因此留有资产作价、职工安置等历史难题。现在,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则面临的是传统产业能否继续保持历史上的大幅盈利水平。
“二代们”更倾向于金融和现代服务业?
产业运作与盈利,是华西村、长江村的独特秘籍,也是集体经济得以维持的根本所在。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外界对两者多年来积累的庞大产业经营的具体情况所知甚少。
然而,业内人士知道,令人悲观的是,目前苏南传统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超过历史上的成长幅度。
长江村位于常州至江阴之间的省道上,新长江集团机电、冶金、制造、拆船、化工、房地产、港口、流通等8大产业字样很夺目。现在,后面又多了金融、担保等新业务。
近两年来,新长江集团的业绩处于下滑阶段,传统的钢材、拆船产业等盈利甚少。因此,转型的烙印也深深刻在长江村和新长江集团身上:必须依靠转型来战胜危机,依靠转型来赢得新优势,依靠转型来保持率先和领先,是近几年不断强调的口号。
目前,长江村锁定的发展目标是千亿集团和长青企业,在“十二五”内要完成开票1000亿元。有当地经济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新长江集团在本轮转型升级中投资150亿元用于集团和产业的转型,特别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以集团旗下重要的业务板块长达钢铁而言,已彻底淘汰了5条半连轧螺纹钢生产线,新上了2条全连轧生产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形成了复合型螺纹钢生产线。
但集团最大的转型在于向服务业。地方观察人士告诉媒体记者,集团要在“十二五”内实现工业比重降到40%以下,三产超过60%。距离长江村不远,投资超过15亿元的五星级酒店以及高档的住宅正在建设中。
向三产转型,这以新长江集团在浙江舟山收购的5000亩地和5000米海岸线作为港口物流投资项目的重中之重。这是本轮转型期最大的项目,其总投资超过60亿元,主营造船、修船、拆船、二手船交易、金属资源利用与交易、海洋工程为一体,打造目前国内唯一“以船为主、工贸结合”的大型船舶产业园。
目前,长江村已对产业进行了压缩和整合,冶金新材料产业、港口物流业、船舶产业、房产商贸业以及资本投资,是新长江实业集团重点经营的产业。
不过,小额贷款、股权投资、企业上市等新长江集团在资本投资领域的表现较为神秘。有地方人士向记者透露,参与资本市场,多以个人名义的企业运作,这样便于将信息控制在最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