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观营销:以“靓”动心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能—品牌—价格”,是传统的消费者购物选择时的关注要素三段式。过去的消费者通常会告诉你,我买这个产品首先关心它的性能质量,其次再看品牌是否可靠,然后能不能买得起,所以,“性价比”是企业营销通常着力宣传的要点。但在最近几年的市场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三段式格局已逐渐被打破,对于不少产品,外观已经挤进了前三位的选择。
  
  外观成为重要的购买驱动力
  
  在实际的营销实践中,以“靓”动心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中国国产手机的飞速增长。2003年的时候国产手机已突破55%的市场份额,引来叫好声一片,业内人士的基本共识是国产手机之所以能够高唱凯歌,主要原因是手机外观的功劳。由于芯片核心技术缺失,国产手机在通话质量、硬件质量等性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几年前,想象国产手机能占到甚至超过半壁江山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但由于国外手机用户对手机产品的需求与中国消费者存在着重大差异,外资厂商在中国却照搬国外手机造型,从而拱手让出了中国手机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
  产品外观对营销的强劲驱动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反映在消费者告诉我们的购买选择情况,大多数消费者通常不会直接告诉你,我买东西不看性能只看外观,但实际上如果产品质量比较同质化,或产品质量不太为消费者短时间内所直接感知,类似发动机的可靠性、车辆的安全性等,在这种情况下,外观起到的营销拉动作用可能是第一位的。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一次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济南、大连和厦门10个城市的3212名18-60岁当地居民进行的入户调查中针对外观的营销重要性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调查发现,消费者在选择耐用消费品的时候存在两类模式:一类是先理性地锁定价格和技术指标,然后在符合这些指标的产品中去挑选自己看上去喜欢的产品;而另一类则是先感性地过滤掉那些不漂亮的产品,然后再从中选择价格和技术指标符合要求的产品。所以,无论理性的选择在先,还是感性的选择在先,并不意味着后考虑的指标不重要。但是,这种选择模式的差异则会导致许多产品根本就无法入围,丧失了竞争的机会。相对来说,中国企业的传播观念是更注重产品的技术性能,但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在悄悄地改变了。
  在居民常见的耐用消费品领域,6种产品的消费者在进行购买选择时已有高达20%-40%的消费者是先选“外观造型”而不是“性能质量”。
  并且,“外观造型”驱动购买选择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对于我们关注的18种产品中的11种,未来用户都要比现在的用户更注重外观选择。也就是说在这些产品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会更关注“外观造型”而不是“性能质量”。而对于汽车、洗衣机等外观程度目前就得到较高关注的产品未来用户关注外观的比例基本与现在持平(见图3)。
  


  不同产品如何强化外观营销
  
  导致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外观的原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中国社会的开放度日趋上升,消费者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社会对个人价值主张的束缚力已逐渐松弛,价值观多元化最早体现在中国人的服饰多样化,个人价值主张的发展将进一步驱动外在表现在其他行业的多元化。其次,市场竞争激烈,在很多行业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已非常严重,在这时性能质量已不再令消费者担忧。此外,中国目前社会的快速变动与上升,使得中国消费者比西方消费者更希望通过产品消费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因而中国消费者产品消费的“面子”情结在众多的产品消费中体现无遗。
  虽然总体上中国消费者关注外观的程度在上升,但我们从上面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产品类别中外观的营销重要性是存在不同水平的,导致不同产品类别间外观重要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产品类别适度强调外观营销?
  分析显示,不同产品的外观重要性可以归纳为两个维度的约束,一个维度我们把它叫“外显性”,另一个维度我们把它叫“成熟度”。外显性指的是该类产品接近消费者自身以外的公开场合人群的程度,经常在公共空间出现的产品外显性最高,而在私人空间可以被外人看到的产品,外显性就弱一些,在私人空间都不易被外人看到的产品外显性就更弱些,对于日常生活中通常看不到的产品,外显性最差。成熟度则是体现了该产品的拥有率和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熟悉程度的指数,拥有率越高,消费者熟悉度越高,说明该产品的成熟度越高(见图4)。
  


  图4显示,对于外显性强的产品和成熟度高的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外观就更关注。如手机、汽车和摩托车,是在消费者的公共生活空间中就可以被外界看到的产品,体现了消费者的个性、品位、经济实力,因此,外观就很重要了。而电视机、电话、冰箱、洗衣机等产品,更多显现在消费者的家庭空间中,但却是家庭访客可以轻易看到的产品,因此有较强外显性,但不及手机、汽车和摩托车。这四个产品虽然外显性没有那么强,但产品的成熟度非常高。由于对成熟产品的质量比较放心,因此人们对产品的关注也从技术向外观转移。
  空调、家庭影院和高档彩电在外显性上虽然与电视机、冰箱等相近,但产品成熟度远不及电视等,因此,人们对外观关注略低。但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对这些产品熟悉程度越高的群体,对外观的关注程度也越高。人们对空调的外观就要比家庭影院和高档彩电更关注。因此,随着这些产品的成熟,外观将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工具。
  总体来说,产品的外显性更大程度地影响人们对产品外观的关注,当外显性相同时,人们对成熟的产品外观就更关注。因此,越是那些外显性强,成熟度高的产品,越需要加强对外观的重视。因此,“以靓动心”是新市场形势下产品研发与推广关键要素的补充与革新,也是中国消费者独特的消费氛围所造成的,尤其对于技术力量不占优势的民族品牌,例如汽车、IT产品,重视外观营销将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与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营销“外观”,给自己的产品一个独辟蹊径的竞争优势,“以靓动心”,给自己产品多一个撬动市场的支点。
其他文献
TCL方式的未来选择,说到底就是要想获得整体良好的性能,使各个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与最终经济成果直接相关的基本活动不断最优化,并按统一的运行方向即争夺市场的要求联系起来。  对TCL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目的是要揭示TCL现状与未来选择之间的差距,以及TCL彩电事业普遍存在的失效与不合理现象,从而为TCL制订系统的对策,以及管理资源的配置,指明方向。  应该指出,我们这里提出的对策,只是一些可能性意义
期刊
灵活运用动态策略,整合提升品牌价值。  一般的促销活动是以创造一种即时的销售为主要目的,对消费者提供一种额外的价值或附加奖励的一种激励行为。任何一种产品的促销活动应该是一种持续战略,作为“拉”式策略的一部分,它为消费者带来有特色的品牌偏好并能使品牌本身得到发展和增强。合理的促销可以为消费者建立长期的品牌偏好,帮助公司达到溢价销售的最终目的。  产品的促销活动不仅仅是一个闪光的点子、一个独特的小创意
期刊
深入各系统各环节的细微处,不做表面文章实现全员促销。  路演、套餐、返券、买赠、抽奖、积分、特价……小促销周周上,大促销月月有,节日促销更是疯狂。  但促销之路却越走越显得力不从心、步履蹒跚。消费者对促销冷漠:什么都促销,价格胡乱搞。企业面对促销困惑:不促销痛心,上促销伤心,形式趋于同质,费用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  促销作为营销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主要是面向消费者传递产品、服务、品牌信息,使消
期刊
缺乏个性的品牌传播没有生命力  品牌概念化生存有七项法则可循    国内企业长期以来对品牌一直缺乏深刻的认识,往往简单地认为在电视上做几个广告,品牌信息就能轻松地传播给消费者,品牌形象就能轻松地树立起来,这其实是一个致命的认识误区。缺乏个性的品牌传播概念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也不可能给品牌自身带来增值,更别指望其创造什么销售奇迹。那么,如何在消费者的大脑中建立一个能创造利润的品牌概念,金子的光芒不应
期刊
编者按    促销成本的巨大和控制成本的复杂度,给生产厂商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常常令企业老板和营销老总深感头痛,尤其是那些资金能力不强而又急于市场突围的企业。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资金、人力、物力做促销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买赠活动成功了而企业却出现了亏损?为什么赠品投入那么多却没有有效送达顾客?如何减少促销费用的浪费……这些问题,在这个组合中都有所探讨。  从促销操作的纵向角度来看,有效控制成本,不仅依赖
期刊
低成本快速累积品牌资产,“畅销”变“长销”有绝招。  众所周知,眼下企业,尤其是不少拥有不菲品牌价值的企业,面对促销时往往存在“不做不行,做了也不行”的两难选择:面对销售的压力,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凌厉攻势,不采取有效的促销,销量则受到严重打压;而做了促销, 好的情况是短期扭转了销售劣势实现了销量增长,却是损害了长期的品牌形象;不好的情况则是既没改善销售疲软的颓势还损坏了品牌形象,做了个“鸡飞蛋打”吃
期刊
为什么买赠活动成功了而企业却出现了亏损?  为什么赠品投入那么多却没有有效送达顾客?  由于赠品不是产品,在成本与损耗方面的控制往往受到厂家的忽视,这种忽视也正是很多促销活动失败的根源。    为何要控制赠品的成本与损耗    成本与损耗的控制决定着赠品的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再好的赠品如果利用率或投入产出比不高,对于企业来说不光是成本的浪费更会导致营销策略的失败和贻误市场时机。  1、赠品成本太高
期刊
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高质量销售推动品牌形成    一位公司的老板曾经当众说,“我们决不做品牌,我们就是要卖货。”这应该是很多中小企业的普遍心态。对此无可指责,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要盈利,而要盈利就需要卖货。这种理念的普遍性,是客观现实造成的:  一是大环境的影响:本土经济环境整体来讲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浮躁是转型期社会的主要特征,在浮躁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的主导下,社会行为以趋利为至上准则,
期刊
要销量还是要品牌?一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营销界持续争论了很长时间,在营销实践中也矛盾重重。双赢的方案一定是存在的,关键在于销量的质量,同样的销量对市场的增长贡献是不一样的,对品牌的推动也是不一样的。    摒弃泡沫 追求有成长性销量  警惕盲目 选择特色品牌之路    中国企业遍地都是销量偏执狂,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公司高层还是销售基层,几乎没有谁能摆脱得了销量的魔咒。企业追求销量没有什么
期刊
品牌延伸遵循三原则  品牌梳理确立两构架    在中国,我们很容易看到很多可笑而可惜的情景:用一个品牌,今天做家电,明天做房地产,后天又去做物流;同样用一个品牌,今天做中档的,明天做低档的,后天又做高档的等等。做的时候,大家都心潮澎湃,豪言壮语。做完了才发现,只有一两个成功之外,其它都是小儿麻痹,侏儒一生。在多元化方面所谓成功的企业,一般都会犯这种毛病,不少企业,甚至一些优秀的企业都陷入品牌延伸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