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教育应该突出适用性,提高学生建筑实践能力,这是中职教育的一大特点,教材编写应继续突出实用性教学,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为将来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 建筑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学目标不一样,普高毕业后要到大学里读书, 中职校学生毕业后更多面临就业的选择,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是一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普高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所以培养的目标不一样,建筑专业就读的学生比较多,他们认为这几年建筑职业经济效益不错,就近几年毕业的学生到社会的反响来看,社会满意度不高,其原因是他们学的是理论知识,况且理论知识有的在工地上应用的不多,动手操作能力更差了,更多的学生到公司后还要公司在培训才能上岗。我从事建筑专业教学以来,广泛调查社会,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拓宽了学生就业途径,本文谈谈当今建筑教学的模式,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教材应该继续加强应用性
中职校教材的编写与普高编写应有所不同, 中职校教材应该注重应用实践性教学,中职校教学宗旨就是培养搞职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这也是适合实际的教学实情的,在高中招生中,好成绩都进了普高,进入职高的基础相对要差一些,如果按照普高的来设置职高课程,学生难免失去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把中职校学生培养成高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因为我们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关键要讲清建筑理论知识及其运用,在中职校建筑教材的编写中,教材的编写具有稳定性,不可能年年进行编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把新的建筑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中职建筑教材编写突出实用性、实践性,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用结合,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材的编写适合学生自学,语言风格与体例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学生将来在建筑领域深造确保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对建筑的专一性,树立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
二、广泛运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学非所用。我在教学中,与社会各个部门广泛联系,把自己的学生带到工地上实习,有几个好处:一是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将课堂知识活化、强化、深化、固化。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第二: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因为只有将建筑理论知识运用到建筑实践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发奋努力学习,驱动学生学习动力;第三:建筑行业事关国家和人民的千秋大业,关系到人们的安居工程,责任重大,通过实践,可以树立学生行业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坚定自己的职业信仰;第四: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工程,仅凭一个人努力是完不成的,需要各个专业、工序的人员紧密合作才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打造团队实力。我有个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写到:“建筑施工实习总结。 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钢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可见社会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还可以提供发展深化专业知识的机会和能力,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建筑教学的社会实践还有有赖于社会企业的支持,校企紧密结合,这也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提供一个实践的场地,而且要承当一部分培训业务,因为学校教师的师资力量有限,除了校企联合外,更需要政府的调节和支持。
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现在国建和民建该工程较多,特别在建设新农村的今天,我们与农户广泛联系,引导参与农村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房屋的装修,当然仅凭学生参与建筑有风险,我为学生找师傅,在实践中指导他们,图纸我亲自把关,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图纸设计,我在建筑实践教学中,给学生灌输工程从设计到竣工、水电安装有个整体设计,不能做一项是一项,工程标度要高,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共同修改图纸和施工方案,高效地运用建材,最大限度节约建筑成本,通过农民和政府机关验收,发给该工程合格证。我通过联系,要求政府和农民评选优秀小工程师活动,学生拿到“小工程师”和“建筑标兵”证书后,精神振奋,感受到人们对自己广泛认可和尊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而坚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学生有着无穷的动力。
总之,中职建筑课的改革首先从教材改起,教材的改革必将带动教法的改革,提高中职教学的实用性,通过社会实践,尽快让学生适应建筑职业岗位,树立职业理想,树立敬业乐业职业观。
关键词:中职 建筑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学目标不一样,普高毕业后要到大学里读书, 中职校学生毕业后更多面临就业的选择,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是一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普高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所以培养的目标不一样,建筑专业就读的学生比较多,他们认为这几年建筑职业经济效益不错,就近几年毕业的学生到社会的反响来看,社会满意度不高,其原因是他们学的是理论知识,况且理论知识有的在工地上应用的不多,动手操作能力更差了,更多的学生到公司后还要公司在培训才能上岗。我从事建筑专业教学以来,广泛调查社会,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拓宽了学生就业途径,本文谈谈当今建筑教学的模式,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教材应该继续加强应用性
中职校教材的编写与普高编写应有所不同, 中职校教材应该注重应用实践性教学,中职校教学宗旨就是培养搞职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这也是适合实际的教学实情的,在高中招生中,好成绩都进了普高,进入职高的基础相对要差一些,如果按照普高的来设置职高课程,学生难免失去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把中职校学生培养成高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因为我们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关键要讲清建筑理论知识及其运用,在中职校建筑教材的编写中,教材的编写具有稳定性,不可能年年进行编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把新的建筑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中职建筑教材编写突出实用性、实践性,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用结合,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材的编写适合学生自学,语言风格与体例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学生将来在建筑领域深造确保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对建筑的专一性,树立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
二、广泛运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学非所用。我在教学中,与社会各个部门广泛联系,把自己的学生带到工地上实习,有几个好处:一是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将课堂知识活化、强化、深化、固化。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第二: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因为只有将建筑理论知识运用到建筑实践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发奋努力学习,驱动学生学习动力;第三:建筑行业事关国家和人民的千秋大业,关系到人们的安居工程,责任重大,通过实践,可以树立学生行业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坚定自己的职业信仰;第四: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工程,仅凭一个人努力是完不成的,需要各个专业、工序的人员紧密合作才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打造团队实力。我有个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写到:“建筑施工实习总结。 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钢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可见社会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还可以提供发展深化专业知识的机会和能力,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建筑教学的社会实践还有有赖于社会企业的支持,校企紧密结合,这也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提供一个实践的场地,而且要承当一部分培训业务,因为学校教师的师资力量有限,除了校企联合外,更需要政府的调节和支持。
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现在国建和民建该工程较多,特别在建设新农村的今天,我们与农户广泛联系,引导参与农村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房屋的装修,当然仅凭学生参与建筑有风险,我为学生找师傅,在实践中指导他们,图纸我亲自把关,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图纸设计,我在建筑实践教学中,给学生灌输工程从设计到竣工、水电安装有个整体设计,不能做一项是一项,工程标度要高,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共同修改图纸和施工方案,高效地运用建材,最大限度节约建筑成本,通过农民和政府机关验收,发给该工程合格证。我通过联系,要求政府和农民评选优秀小工程师活动,学生拿到“小工程师”和“建筑标兵”证书后,精神振奋,感受到人们对自己广泛认可和尊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而坚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学生有着无穷的动力。
总之,中职建筑课的改革首先从教材改起,教材的改革必将带动教法的改革,提高中职教学的实用性,通过社会实践,尽快让学生适应建筑职业岗位,树立职业理想,树立敬业乐业职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