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动人的旋律注入平凡的语文课堂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语文,是内在素养的体现;音乐,能把人的内含的情感、能力、知识表现出来,它是表现艺术。从感受美的角度来说,语文和音乐是共通的。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和音乐批评,能培养他们的鉴别力和选择性,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为基本表现手段的艺术。由于这种艺术形式不须通过形象影响人们,它对于人们情感的激发更为直接,因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在教学时也能与音乐相结合,发挥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音乐引入,铺垫情感。
  
  平常的导入方法,通常都是以提问质疑为主,这千篇一律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都腻烦了。如果以一段音乐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提高兴趣,而且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基调就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例如《我们爱你啊,祖国》是一首洋溢着强烈爱国之情的现代诗歌,形象凝练、富有节奏和音韵美。我在上课伊始,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下面老师为你们演唱一首《我爱你,中国》,请你们听了以后告诉老师,你们听懂了什么,好吗?”同学们一听老师要为他们唱歌,觉得十分新鲜,顿时竖起耳朵认真听起来。听完歌以后,不用老师多说,学生们纷纷举手说自己从歌里头所听到的。这时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你们想知道中国还有哪些可爱之处呢?那就一起学习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
  
  二、配乐朗读,唤醒情感。
  
  语文不应该是无声的字符,而应该是有声的艺术。语文教学是非常注重诵读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为它能调动口、眼、耳、心多种感官,从而达到记忆、理解甚至内化的效果。然而,多次试验发现一味机械地反复诵读收效甚微,不尽如人意,枯燥的朗读反而使学生兴味索然。于是尝试着让音乐飘进语文课堂,满载着诗情画意的音乐和琅琅的读书声相应和,孕育出的是充满美感的课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课时,为了给学生美的享受,我给学生播放《巴格达之星》这首动听的抒情曲,一边还在屏幕上显示小鸟、野花、青山绿水等各种大自然的景物。在动人的旋律,美妙的音乐的感染下,同学们深深陶醉其中,对朗读也倾注倾注极大的热情。孩子们用心读着、有感情地读着,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分明溢满了他们对文本的独特诠释。
  
  三、音乐结尾,升华情感。
  
  我总是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在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给学生留下回味无穷的感觉。比如我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1课《九色鹿》这一课,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懂得了理应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说:“最后,一首好听的《感恩的心》送給大家,请同学们走进歌里来,感受歌的意境。”这时,课堂上就响起了这首歌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美妙动人的歌声,与课文内容相贴切的歌词,触动了学生们内心深处情感的弦。他们有的静静的欣赏,有地情不自禁地跟着轻声哼唱起来。显然,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对感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整个课堂也在此刻达到了高潮。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相信这首歌的依然常留在他们的心中,时刻提醒他们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但愿人长久》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在学完了本课文后,为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更为了让学生轻易了记住最后那几句词,我便教学生学唱《水调歌头》这首歌,感人怀旧的曲调一下了感染了学生,他们也兴致勃勃地学唱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还牢牢记住了这首词,真是一举两得。
  
  四、音乐欣赏,愉悦身心。
  
  《爱之链》是一篇描写人间真情的文章,学完了课文后,学生懂得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这时,教室响起了《爱的奉献》这首爱的赞歌:“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既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也是上完一节紧张新课后的放松。为了让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放松身心,课堂又能收到实际的效果,我会经常在上完一节课后学生写生字的空隙,给学生放点音乐,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愉悦地写完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发挥情感旋律在语文课上的功效,从而用音乐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课堂上得更精彩!
其他文献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弗尔德曾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他进一步补充说,一切言语活动都是为达到自由,为感到自由的欢乐而做的努力,“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欢乐。”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就应该去掉套在学生头上的枷锁,让他们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思想释放,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畅快淋漓、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
期刊
杜郎口热已遍及大江南北,学习效仿者蜂拥四起,但成功者有几何?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中途折返。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学习不是照搬,而是结合本校实际的情况,要有所突破、创新,因地制宜,因环境而异。  我们学校也投入这股轰轰烈烈的学习、实践杜郎口模式教学改革的大潮。我亲身经历这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感受颇深。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真正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对于相同的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觉得晦涩难解,有的学生却兴趣盎然,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存在着差别。  王尚文教授在《语感论》中对“语感”的作用有过这样一番描述:“假如你来测试一个学生的语感能力,如果一篇文章只让他读一遍,就能简洁地说出其主要内容;或让他听一遍故事,就能一下子听出其中的奥妙;或让他听两个人之间的争辩,能迅速地分辨出谁是谁非,并正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那么,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依旧是一切教育措施、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因此,现在的课堂教学,最应重视的就是课堂实效,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其实最终都应为课堂实效服务。下面就我校这几年来的教改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与认识。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就上述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停地思考,不断地摸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重新認识新课改,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也一直跟着这股潮流涌动。在我们践行的过程中,总是觉得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与考试相冲突。大家觉得新课改的课堂就是有新颖的活动形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有学生的表演……,而这些
期刊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
期刊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
期刊
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国上下一片“减负”声中,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要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呢?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在多年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我一直不断的探索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办法,现结合
期刊
在一次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上,主讲教师出了一道应用题:“妈妈买了10个苹果,丽丽吃了6个,还剩几个呢?”有个学生质疑:“丽丽怎么能吃那么多?”在场的教师们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此题还真不太现实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因此,数学作为工具学科,作为一
期刊
幼儿正处于一个创造和发展的时期。我们应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培养他们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让幼儿在广阔自由的天地里进行创造。对于幼儿来说,让他们去动脑筋、付出时间和心思,创作一幅作品、或为问题寻求答案,从中得到一些新体验,尝到一次成功的满足感,这便是创造力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并不是让他们做出一鸣惊人的事情,因此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應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给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