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方式 活学数学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jian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现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几点看法。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維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并逐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原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
  中,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习。
  
  总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推动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了发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享受获取数学知识的乐趣。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又是毕业年级的中考科目,作业布置有别于其它学科。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地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我在教学中试着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化学作业的编撰与组合    1、化学作业的类型  (1)书面作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在化学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的
期刊
注意是人的特定心理活动,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如何培养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关系着整节课的成败。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诱发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良好的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为一堂好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我们要努力使语文课的导入成为引题和激情的完美结合。当然,方法是多样的,其
期刊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全日制中学,由于受学生择校的影响,每年招收的新生与当地重点中学的学生状况相比,知识水平相对较差,且极不平衡;由于受到生员的限制,在每届招收的新生中,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很多。多数教师一般根据中等生的水平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从高一半期开始,学生两极分化现象逐步显现,到了高二便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这就给学校教学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而思想政治课,历来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所以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数学,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开放、相互融入、彼此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触须”向外延伸,从其它学科中汲取数学营养,进行“学科文化濡化”,又用之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期刊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新教材,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对历史的一次超越,或者说是尝试进行一次超越。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进行问题教学,倡导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多体现。不过,追逐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在现实教学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强调自主,于是放弃了引导;追求多元,于是缺少了边界;凸现开放,于是淡化了边界;注重人文,于
期刊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弗尔德曾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他进一步补充说,一切言语活动都是为达到自由,为感到自由的欢乐而做的努力,“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欢乐。”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就应该去掉套在学生头上的枷锁,让他们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思想释放,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畅快淋漓、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
期刊
杜郎口热已遍及大江南北,学习效仿者蜂拥四起,但成功者有几何?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中途折返。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学习不是照搬,而是结合本校实际的情况,要有所突破、创新,因地制宜,因环境而异。  我们学校也投入这股轰轰烈烈的学习、实践杜郎口模式教学改革的大潮。我亲身经历这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感受颇深。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真正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对于相同的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觉得晦涩难解,有的学生却兴趣盎然,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存在着差别。  王尚文教授在《语感论》中对“语感”的作用有过这样一番描述:“假如你来测试一个学生的语感能力,如果一篇文章只让他读一遍,就能简洁地说出其主要内容;或让他听一遍故事,就能一下子听出其中的奥妙;或让他听两个人之间的争辩,能迅速地分辨出谁是谁非,并正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那么,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依旧是一切教育措施、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因此,现在的课堂教学,最应重视的就是课堂实效,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其实最终都应为课堂实效服务。下面就我校这几年来的教改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与认识。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就上述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停地思考,不断地摸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重新認识新课改,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也一直跟着这股潮流涌动。在我们践行的过程中,总是觉得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与考试相冲突。大家觉得新课改的课堂就是有新颖的活动形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有学生的表演……,而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