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人类所在的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为主要教学内容。高中地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能够深刻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做到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水平,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验 课外活动
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及地理核心素养,高考命题也更倾向于对素养的考核,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为了学生取得好成绩而采用灌输式教学或者题海战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都在提问,表面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实则教师提问的都是凌乱的、毫无思维的问题,这些情况不仅不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反而使学生离真正的地理学习越来越远。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真正地将地理实践力渗透到高中地理课堂上。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生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进行一番叙述,希望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开展相关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实验的内容,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对于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都要熟悉,并且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观也提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多多开展相关地理实验,注重实验教学,多带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授“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这一部分知识时,我会提前告知学生后半节课会让他们动手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本章节内容的兴趣,然后会用一部分时间对海陆热力差异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感觉一知半解,不能确定是否理解知识,接着我会带学生动手实验,进入实验室之前会告诉学生需要注意和遵守的规则等等。在实验室里,让学生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一杯放等量的细砂,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最后可以得出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细纱要小,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状况,这些都是单纯学习课本接触不到的,只有亲自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最终改正问题,所以动手实验是学习地理这门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地理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
地理课外活动是高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延伸,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能培养学生的觀察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要带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从封闭式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丰富地理实践活动的类型,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相联系,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巩固,最终使地理实践力真正得以提高。
例如,在教授“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这一部分知识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调查前和学生一起拟定好详细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合理确定活动量,配合高中地理的教学来开展,提醒学生注意活动过程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实地考察中侧重了解相关地区的现状、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问题的成因、环境条件和环境污染状况、当前治理状况等等。在实地考察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相关的建议,进行成果检阅和归档。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等课外活动是学生直接接触了解社会、认识人文地理环境的一种方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访问活动,通过调查访问能使学生认识各种人文地理要素,掌握收集人文地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总而言之,通过开展相关地理实验、加强地理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等教学战略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地理实践力,使教学更加有效,也为以后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高中生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的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验 课外活动
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及地理核心素养,高考命题也更倾向于对素养的考核,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为了学生取得好成绩而采用灌输式教学或者题海战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都在提问,表面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实则教师提问的都是凌乱的、毫无思维的问题,这些情况不仅不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反而使学生离真正的地理学习越来越远。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真正地将地理实践力渗透到高中地理课堂上。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生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进行一番叙述,希望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开展相关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实验的内容,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对于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都要熟悉,并且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观也提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多多开展相关地理实验,注重实验教学,多带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授“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这一部分知识时,我会提前告知学生后半节课会让他们动手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本章节内容的兴趣,然后会用一部分时间对海陆热力差异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感觉一知半解,不能确定是否理解知识,接着我会带学生动手实验,进入实验室之前会告诉学生需要注意和遵守的规则等等。在实验室里,让学生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一杯放等量的细砂,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最后可以得出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细纱要小,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状况,这些都是单纯学习课本接触不到的,只有亲自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最终改正问题,所以动手实验是学习地理这门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地理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
地理课外活动是高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延伸,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能培养学生的觀察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要带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从封闭式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丰富地理实践活动的类型,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相联系,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巩固,最终使地理实践力真正得以提高。
例如,在教授“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这一部分知识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调查前和学生一起拟定好详细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合理确定活动量,配合高中地理的教学来开展,提醒学生注意活动过程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实地考察中侧重了解相关地区的现状、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问题的成因、环境条件和环境污染状况、当前治理状况等等。在实地考察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相关的建议,进行成果检阅和归档。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等课外活动是学生直接接触了解社会、认识人文地理环境的一种方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访问活动,通过调查访问能使学生认识各种人文地理要素,掌握收集人文地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总而言之,通过开展相关地理实验、加强地理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等教学战略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地理实践力,使教学更加有效,也为以后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高中生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的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月芹.试论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
[2]王海虹.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赤子,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