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莉·普特曼让美成为人人拥有的东西

来源 :LADY格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x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德莉·普特曼(Andree Putman)的作品包括纽约摩根斯大酒店、巴黎Pershing Hall大酒店、电影《枕边书》场景设计、法国航空公司最著名的“协和”飞机机舱体。除了备受赞誉的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她还设计了巴黎贝西区财政部的新大楼、文化部部长和教育部部长的新办公室。法国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的办公桌也是出自她的手下。
  法国一位艺术评论家曾说:“如果法王路易十四还在位,一定会邀请普特曼设计凡尔赛宫。”从这句话足可以看出她的实力所在。其作品包括纽约摩根斯(Morgans)大酒店、巴黎Pershing Hall大酒店(原巴黎的美国驻军处)、Peter Greenaway电影《枕边书》场景设计、法国航空公司最著名的“协和”飞机机舱体。除了备受赞誉的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CAPC Museum),她还设计了巴黎贝西区财政部的新大楼、文化部部长和教育部部长的新办公室。法国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的办公桌也是出自她的手下。
  安德莉的作品还包括香水、LV围巾、施华洛世奇水晶、Swatch手表、Hoesch浴缸,以及无数的家具、灯、浴室用品、地毯、瓷砖等家居用品。
  曲折设计路
  她出生在法国一个教育良好、条件优越的音乐世家,家人都希望普特曼能在音乐学院获得奖学金,然后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然而,她却在1960年开始为设计性的杂志《L'Oeil》当记者,并为《les cahiers de elle》撰写专栏《装饰》。
  1972年,安德莉和一位朋友加盟创造与工业。她十分关注现代艺术、时尚与大量生产的相互关系,这使得一些新的时尚设计者有机会站到了大众面前。
  然而一切真正开始于1978年。虽然此前安德莉为朋友们设计住所取得了空前的公共效益,但在这一年,53岁的安德莉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Ecart,并由此正式开始了她的室内设计生涯。
  这个时候,整个欧洲精英阶级家庭的室内设计还停留在两次大战以来渴望以富丽堂皇的装饰营造温暖的窠臼、逃亡战争悲伤的空气里。而普特曼改变了这种只能为富人所有的趣味。
  1997年,安德莉·普特曼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公司。她和她的建筑师、设计师团队注重空间、采光、细节的严谨、自然和优美,创造出了清新、简单、让人们感到亲切熟悉又不随波逐流的空间。
  人人可以拥有美
  但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安德莉并非极致繁华设计风格的代名词,相反,“让美成为人人都能拥有的东西”是她的设计理念。“质朴”的风格是她最喜欢的一个设计形式,无论是设计品,或是室内空间设计,都强调简单明了的线条、颜色和层次感,从而创造出无限的、自然的“成熟感”。正是这种匠心独运,反而使得她的作品流露出心灵的奢华感。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法国人并不欣赏安德莉·普特曼的设计,首先,她的设计不够法式的华丽;其次,法国人崇尚原始材料,而安德莉的设计作品在材料的运用上有着太多混搭的手法。但安德莉坚持认为,多种设计观念的融合有助于自由表达设计构思,材料的混合是实现表达的最好方式。
  从材料角度讲,安德莉·普特曼并没有引导潮流,相反,她不断地提醒我们:“材料没有好坏之分,有的只是技法的高低,可以用最低廉的材料,设计出最高贵的环境。”
  她的设计理念是发现并协调事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们可能并不是第一眼就能被注意到的,但是设计师必须保持严谨,祛除那种会带来突兀感的傲慢。
  致力发掘新设计
  作为一名女性设计师,对细节的关注能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安德莉的设计之“质朴严谨”就在于,她在设计的美感与功能性之间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平衡,有着人性化的关怀。例如她设计的可拆换床头靠板布料,正是源自身为家庭主妇,因为不易清理肮脏的床头布而衍生出来的设计作品。安德莉不喜欢为了装饰而装饰的累赘手笔。
  在一片高调华丽的法式装饰作风中,钟情于现代艺术的她改良了20世纪以来的家居设计,将简约、自然、幽默和强调功能性的设计特点,融入了法国的家具和室内设计。
  另外,安德莉·普特曼还不遗余力地改良了20世纪以来的家具设计,让一些从未露面的设计家浮出了水面,如:PierreChareau、Jean-MichelFrank以及EileenGray等。这些大师的作品,都是安德莉·普特曼用她独到的眼光发现的,也许就在某个后院,也许在一个跳蚤市场,抑或是在旅途的偶然中,而所有这些作品都经过她的仿制而闻名于世。安德莉·普特曼总是用她那无可模拟的方式做她想做的事情。像很多设计师一样,她喜欢旅行,总是飞行于东京、伦敦、纽约、特拉维夫或者香港等地,她会像一个考古学家,记下她所需要的,掌握过去的信息,聆听传奇故事,然后就凭她的想像力去完成其他的一切。甚至,她会在泰国的长途飞行之后,悄悄地突然出现在某个郊区一个毫不认识的17岁画家的作品展览,从而得到设计灵感。
其他文献
形象靓丽的莱蒂齐亚,是西班牙有史以来首位平民王妃。其家族三代都从事新闻业,莱蒂齐亚继承家族传统,先后在西班牙各媒体公司任职,2000年进入国家电视台担任主播,生动活泼的主持风格颇受好评,并成为西班牙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莱蒂齐亚任职期间历经“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多起国际大事,为采访新闻曾亲赴各地深入报道,专业出色的表现获2000年最佳记者的殊荣,也由此机缘偶遇西班牙王子费利佩,两人一见钟情。
期刊
4月20日,“美丽教主”伊能静牵手成熟女性杂志《LADY格调》,于亚运村图书大厦举办“滋养身心灵,传递正能量”主题讲堂。  伊能静,演艺圈公认的才情与美貌兼备的“女神”。日前刚刚发布的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跟身体谈恋爱》当中,伊能静不仅教导广大女性美丽心经,更首次以大篇幅谈及自己的正能量观。  讲堂开始前,伊能静提议参加活动的所有人起立为雅安的同胞祈福,把现场所有人的正能量传递出去。  伊能静提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罗斯·李·芬尼《进行曲》《都很孤独》、博尔科姆《镜子》以及巴托克《小宇宙》(No.141、144)这五首钢琴小曲乐谱的图形化分析,认为上述作品充分体现了对称思维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将其对称思维的具体运用概括为单音轴心对称、纵向双音轴心对称、纵向移动轴心对称和纵向双音移动轴心对称与黄金分割比例的结合。  [关键词]对称思维;单音轴心对称;纵向双音轴心对称;纵向移动轴心
期刊
妈妈:戴洁茹  孩子 13岁  亲爱的孩子:  坐在台下的我,看着台上的你们,那么投入地演唱自己认为最好听的歌曲,认真地摆出各种造型,穿着平时不能穿的服装,甚至大胆秀出令全场尖叫的笔直长腿和一缕蓝发。恍惚间好像回到80年代,看到当年的我和我的同学们。一时,感同身受,感动不已,感念往昔,感慨万千。  三十年前,我考入山东一所省重点中学,在那所有着大操场和一排排小树林的大校园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那
期刊
近日,享有盛誉的饰品、腕表和配饰品牌Folli Follie在北京瑜舍酒店举办了2013春夏新品媒体预览活动。80余家媒体应邀到场,在早春明媚暖阳照耀的怡然景致中,共赏了主题名为“寻梦圣托里尼,邂逅‘IT’女孩”的全新广告大片和缤纷绚丽的2013春夏新品系列。作为坚持创意,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国际时尚品牌,本季,Folli Follie一如既往地为时尚先锋们,呈现全新的个性化斑斓主题系列产品。  源自
期刊
作为立陶宛人,丽娜有着一切立陶宛人所拥有的特质:坚韧,为事业为家庭做着不懈的努力;生性愉悦,有着无限的热情。她的笑容是波罗的海的阳光,和煦不张扬刺目,却使希望油然而生,自信优雅,尽显成熟女性的魅力。  “人们独立于世,正是你的‘根’告诉世界你是谁。”丽娜大使也如所有的立陶宛人民一样,对自己的民族有无限的自豪,对家有无穷的依恋。每一座城都长着一张相似的面容,穿梭往返,与外籍人员结合,都市里的人早已习
期刊
妈妈:屈艳先  孩子 16岁  吾儿:  自开学到今天已经有15天了,知你想家,母只能劝你学会适应离开家人的环境。  前两天你来电话说,当初没好好珍惜在一中学习的机会,如今自己到乡下边远山区读书,很是后悔,还认真总结自己过去三年的不懂事,表示会加倍努力,不让父母担忧。  吾儿,我想对你说,在妈眼里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是你的成长过程,无论何时首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  新同学们各有所长,学习其所
期刊
她从3岁起就开始唱歌,没学过一天专业音乐,却被誉为“亚洲最完美的女声”;她曾经有一段失败的婚姻,甚至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而自杀;她在“我是歌手”的比赛中一炮而红,让人不由得感叹好声音“姗姗来迟”。人生起伏,她活得真实而精彩,她说,“人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会有回报,我觉得我每做一件事情都意味着自己在兑现一个承诺。”  1986年,黄绮珊的歌唱事业从一个舞蹈团开始,直到5年后,才有机会进入到广州的卜通100
期刊
妈妈:陈光  孩子 10岁  亲爱的儿子:  亲爱的儿子,妈妈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就是走遍世界,当然我长大以后发现这是一个比较艰苦的任务,特别是当我成家以后,有了众多的牵绊,让你很难随心所欲去干你想干的事。但是我的这颗心永远也没有放弃过这个念头。我希望这一辈子做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不是单调地过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我希望每一天和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都是新鲜的。  再后来,妈妈生了最亲爱的你,我的这个念头
期刊
妈妈:土豆  孩子 12岁  儿子:  在这看似平常、并无新意的日子的夜晚,看着你仍旧以与昨夜雷同、毫无“节制”的姿势进入梦乡,心中却悄然涌起与以往不同的情怀——不管我和你父亲是否愿意承认和接受,你,就在每一天我们目送的眼光,以及它无限的延长线里,已然完成了从换牙期儿童到青春期少年的蜕变。  会如何呢,在接踵而来的青春期?是传说中可怕的叛逆、纠结,乃至暴风骤雨般的冲突?如果这注定是要来的,那就让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