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起到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感悟不同的人生及蕴含的道理。有了阅读兴趣,继而就是阅读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书目,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升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素养
从古至今人们对阅读就十分重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至今,文人辈出,经典文学数不胜数,发展到今天,人们早已把读书当成是快乐的事、幸福的事。规劝人们读书的良言警句,如“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宜杂读,业宜精钻”“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强调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在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上还处于启蒙阶段,需要教师进行细心的引导,进而逐渐形成阅读兴趣,学会自主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并把阅读作为长期的习惯坚持下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然而,现今小学生的实际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繁重的学业压力、枯燥的学习辅导班挤占了孩子们大量的时间,使大部分孩子无暇看课外书。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阅读质量低。许多学习困难生更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全面提升学科素养的愿望似乎遥不可及。因此,怎样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双管齐下,双基和能力共同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猜测法激起学生阅读的渴望
小学生童心未泯,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敲开他们的求知大门。以看图合理想象为基础,引导学生针对画面风景、人物、文字的提示进行大胆有趣的猜测和推想,激起学生对整本书故事人物命运、情节等的兴趣,继而迫不及待地进行阅读。《不老泉》是一本非常经典的适合高年段学生阅读的书。但是关于生命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和把握的书,学生初读起来会有些难度,这时教师可以以导读的形式用猜测老塔克小儿子——杰西·塔克年龄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学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居然已经104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让学生结合书名,根据自己的想象,猜测整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书中的故事吗?想知道这个男孩不老的秘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不老泉》,去揭开谜底吧!”用如此巧妙的方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捧起《不老泉》,迫不及待地解开自己的谜团,效果就这样轻松地达到了。
2.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共读之优
孩子要独立要面对一本没有光、没有影、没有声音、没有表情,甚至连图片都没有的书,是需要很大的动力的。如果不是从小就训练有素,很难想象孩子们会立刻如痴如醉,酣畅淋漓,沉浸其中。但是,如果整个班级都在读,那就不一样了。你读,我读,大家读,它是一种最好的催化剂。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和别人共同热爱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并且有相同的欣赏点的时候,会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在思想上找到共鸣。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这就是我们老师的作用——创设一个绝佳的阅读环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课堂时间,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采取教师朗读,学生聆听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学生通过分享阅读的快乐,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个人都会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在分享中互相交流和提高,阅读兴趣自然也就培养起来了。
3.鼓励个性化阅读
共读经典书目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们进行个性化阅读,梁思成在给儿子梁从诫的家书中就写道:“你该挤出一部分时间学些常识性的东西,特别是文学或人文科学,稍稍多用点工夫就能有很大的收获。我深怕你因为所学专一的缘故,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弄得平平淡淡,生活过于单调,则生厌倦心理,厌倦一生即成苦恼之事……书宜杂读,业宜精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具有很强的个人选择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气质各不相同,会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倾向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阅读倾向,在推荐经典文学书目的同时,不可硬性规定阅读内容、限定书目。只要有益于开阔眼界的书籍和文章,都要鼓励学生去广泛涉猎,要让学生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开始阅读,把阅读当成快乐的事、幸福的事。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自己挑选喜爱的书籍,增强孩子的自主意识,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渴望。
4.树立阅读榜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之外也还需要一点点动力,才能让孩子们把阅读习惯坚持下去。树立阅读榜样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模仿身边的榜样是他们最好的前进动力。树立榜样作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标准,也营造了一种“你争我赶”的竞争意识。
教师首先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要有广博的学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另外,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写作练习的机会来树立阅读榜样,选出优秀的作文或者读书笔记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还可以请在阅读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与同学分享读书心得和体会。这样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正面影响,通过模仿榜样,提升阅读的热情。
二、与经典的作品相遇,挑战阅读的高度,提升阅读素养
有一个问题大家一直在讨论,你如何选择书籍?
家長们对书的选择是强调教育价值的书,能够教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道理,规范他们的言行,提升他们的个人修养;孩子们选择的是强调市场价值的书,便于他们和同龄人有共同的交流语言,追赶时代的潮流,如同他们对可乐的热爱,爽口刺激但却缺少营养;儿童文学家们推荐的是强调审美价值的书,美由内而外,从文字到灵魂的升华。如同蔬菜、水果,看似平凡却能提供给我们成长必需的养料。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素养
从古至今人们对阅读就十分重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至今,文人辈出,经典文学数不胜数,发展到今天,人们早已把读书当成是快乐的事、幸福的事。规劝人们读书的良言警句,如“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宜杂读,业宜精钻”“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强调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在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上还处于启蒙阶段,需要教师进行细心的引导,进而逐渐形成阅读兴趣,学会自主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并把阅读作为长期的习惯坚持下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然而,现今小学生的实际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繁重的学业压力、枯燥的学习辅导班挤占了孩子们大量的时间,使大部分孩子无暇看课外书。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阅读质量低。许多学习困难生更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全面提升学科素养的愿望似乎遥不可及。因此,怎样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双管齐下,双基和能力共同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猜测法激起学生阅读的渴望
小学生童心未泯,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敲开他们的求知大门。以看图合理想象为基础,引导学生针对画面风景、人物、文字的提示进行大胆有趣的猜测和推想,激起学生对整本书故事人物命运、情节等的兴趣,继而迫不及待地进行阅读。《不老泉》是一本非常经典的适合高年段学生阅读的书。但是关于生命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和把握的书,学生初读起来会有些难度,这时教师可以以导读的形式用猜测老塔克小儿子——杰西·塔克年龄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学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居然已经104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让学生结合书名,根据自己的想象,猜测整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书中的故事吗?想知道这个男孩不老的秘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不老泉》,去揭开谜底吧!”用如此巧妙的方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捧起《不老泉》,迫不及待地解开自己的谜团,效果就这样轻松地达到了。
2.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共读之优
孩子要独立要面对一本没有光、没有影、没有声音、没有表情,甚至连图片都没有的书,是需要很大的动力的。如果不是从小就训练有素,很难想象孩子们会立刻如痴如醉,酣畅淋漓,沉浸其中。但是,如果整个班级都在读,那就不一样了。你读,我读,大家读,它是一种最好的催化剂。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和别人共同热爱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并且有相同的欣赏点的时候,会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在思想上找到共鸣。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这就是我们老师的作用——创设一个绝佳的阅读环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课堂时间,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采取教师朗读,学生聆听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学生通过分享阅读的快乐,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个人都会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在分享中互相交流和提高,阅读兴趣自然也就培养起来了。
3.鼓励个性化阅读
共读经典书目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们进行个性化阅读,梁思成在给儿子梁从诫的家书中就写道:“你该挤出一部分时间学些常识性的东西,特别是文学或人文科学,稍稍多用点工夫就能有很大的收获。我深怕你因为所学专一的缘故,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弄得平平淡淡,生活过于单调,则生厌倦心理,厌倦一生即成苦恼之事……书宜杂读,业宜精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具有很强的个人选择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气质各不相同,会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倾向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阅读倾向,在推荐经典文学书目的同时,不可硬性规定阅读内容、限定书目。只要有益于开阔眼界的书籍和文章,都要鼓励学生去广泛涉猎,要让学生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开始阅读,把阅读当成快乐的事、幸福的事。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自己挑选喜爱的书籍,增强孩子的自主意识,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渴望。
4.树立阅读榜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之外也还需要一点点动力,才能让孩子们把阅读习惯坚持下去。树立阅读榜样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模仿身边的榜样是他们最好的前进动力。树立榜样作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标准,也营造了一种“你争我赶”的竞争意识。
教师首先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要有广博的学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另外,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写作练习的机会来树立阅读榜样,选出优秀的作文或者读书笔记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还可以请在阅读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与同学分享读书心得和体会。这样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正面影响,通过模仿榜样,提升阅读的热情。
二、与经典的作品相遇,挑战阅读的高度,提升阅读素养
有一个问题大家一直在讨论,你如何选择书籍?
家長们对书的选择是强调教育价值的书,能够教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道理,规范他们的言行,提升他们的个人修养;孩子们选择的是强调市场价值的书,便于他们和同龄人有共同的交流语言,追赶时代的潮流,如同他们对可乐的热爱,爽口刺激但却缺少营养;儿童文学家们推荐的是强调审美价值的书,美由内而外,从文字到灵魂的升华。如同蔬菜、水果,看似平凡却能提供给我们成长必需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