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智慧监管大城“食”事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1日,新一届的上海政协委员,已经可以在会场扫码,获得上海食品安全白皮书,了解上一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情况。
  2000多万常住人口,20万张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上海是人口密集、市场活跃的特大消费城市,“舌尖”大事必须严阵以待。直面顽症痼疾、跨前监管新業态、实施智慧监管,上海正在勾勒严密高效的监管体系,使食品安全让人民满意。
  精准施策: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痛点“严字当头”
  每秒钟,有数千公斤农产品被消费,70%的供应来自外省,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易埋下隐患。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上海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用制度保障破解“天下第一难”。
  “地沟油”,是人人谈之色变的食安痼疾。长期来,正规军拼不过“游击队”,处置企业成本倒挂,靠检测、追击根本难以杜绝。
  直面痛点,上海拣最难的“骨头”下口。2017年11月,环卫车在中石化加油站加注了“地沟油”生产的生物柴油,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首次进入成品油终端销售市场。这是上海探索“收运处调用”全程闭环监管的新举措,实现了餐饮企业油脂上“锁”、统一收运处置。
  为了让“地沟油”有安全的“出路”,必须使闭环链的每一环都同向发力、各得所需。“光是协调会,就开了十几次。”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郑树松说。
  食品不仅要严控风险,更关键是让每个人有实在的安全感受。上海建设的统一追溯平台上,3万家企业的1亿余条数据汇聚;200多家“明厨亮灶”饭店与监管部门信息“无缝对接”,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废弃油去向、原料追溯……
  近年来,上海食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安全总体有序可控、稳中向好。在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等全局、综合性方案基础上,上海已制定系统的体系规范,把食品安全放在党政同责的高度部署推动。
  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说,食药监管,要一抓到底,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用制度、靠技术保障好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智慧监管:以效果为目标,激发企业主动自律
  在闵行区田园外国语实验小学的食堂,孩子们的午饭刚烧好,就被逐一装入全密闭的加热保温箱中。在配餐单位上海绿捷,十余块大屏幕正在播放数百所学校的实时画面。
  “监督员在屏幕前值守,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将立刻由专人前往核查。视频画面还与监管部门相连,对遵规守纪的企业也是保驾。”绿捷董事长张国华说。
  上海正在推进的放心餐厅、放心食堂工程,旨在通过智慧监管,力争实现“一个不漏”。不靠“人海”战术,利用科学监管,“互联网+视频厨房”使监管24小时不下线,截至2017年底,已有7100家通过初评。
  “一旦入选‘放心’序列,监管频次会降低。而如果违规,则加大曝光处置。”上海市食药监局餐饮处处长沈伟涛说,上海还鼓励“神秘顾客”投诉,举报可以现场定位、实时上报、及时查处。
  186家高风险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监控,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监管人员手机;针对快速扩张的企业,制定“网红饭店重点监管名单”;消费者在第三方平台上的“吐槽”,成为监管线索库……大数据使以往少数专业人员的监管,转变为全民参与、社会共治。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这张靠智慧连接的“天罗地网”,将使违法违规分子无处遁形。消费者通过理性选择,用市场无形的手“挤出”不合规的商户。
  跨前服务:以需求为焦点,打造新业态“引力场”
  咖啡生产线开放在消费者面前,可以全程感受咖啡豆从烘烤到冲泡的过程;生产区域设置了1.05米高的透明隔栏,与经营区域隔离开。2017年12月在上海营业的星巴克海外首家甄选烘焙工坊里,这条“开在商场”的生产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民以食为天,管得紧不是为了管窄、管死,而是在企业合规的基础上,让消费更透明、更放心。星巴克的首张“开放式”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是监管部门守住安全底线、主动跨前监管的缩影。
  上海是众多新业态的“试验场”。监管部门不断创新方式,既要主动防范食品安全,又能使各类食品新业态蓬勃发展。通过技术研究、风险评估,上海出台了开放式生产的相关审查细则,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在浦东,满足低风险、不需要环保许可等的食品经营,纳入“证照分离”2.0;上海自贸试验区,医疗器械注册和生产许可不再“捆绑”,降低创新成本;在杨浦,网络订餐、餐饮、食品“三合一”食品经营许可证,让盒马鲜生这一新零售企业落地……
  “面对新业态我们的原则是,在守住安全底线基础上,绝不简单说‘不’。”上海市食药监局局长杨劲松说,通过地方标准、“多证合一”、部门规章等方式,让新业态既能跑得快,又能跑得稳。
其他文献
水果市场现在流传这样一句话:南有荔枝,北有冬枣。陕西省大荔县是我国著名的冬棗种植产业基地,冬枣是大荔县的支柱产业,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三十余万亩,年产值高达三十多亿元! 让大荔县冬枣闻名中外的是大荔冬枣作为优质的国产水果被捧上了G20峰会中外领导人的餐桌!  在大荔县数万冬枣种植农民大军中,孟灵奎是个佼佼者——他是个靠种植冬枣发家致富的普通农民,又成为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带头人!他的冬枣种植园连年
期刊
“太开心了,上周一卖了400多块钱,今天又卖了100多元,日子越過越好,不再贫困了!”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大塘坑村70多岁的罗奖生,拖了七八十斤辣椒到隆回县城定点收购的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辣椒种植户罗奖生告诉记者,种辣椒让他尝到了甜头,2015年、2016年共种了近2亩辣椒,收入14000多元。今年,罗奖生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亩,大概能赚4万元。明年还有更大的目标。  辣椒,是湖南地方风
期刊
出生于1986年,只有初中学历的王程淋并不像普通的农村娃儿那样埋头种地或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家乡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合作社不仅帮助当地没有工作的农民就业,而且为当地,乃至全国无暇种植管理田地的农民解决了种地问题。  一份“农机情怀”在心田  从一个农村娃儿到眉山市彭山区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对王程淋来说,他的今天不只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更重要的是
期刊
春节将至,河北省永清县北园子村的特产黄芽韭菜迎来销售旺季。该村种植黄芽韭菜已有百年的历史,一直延续传统的种植模式,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具有味道鲜、口感好的特点,深受廣大市民欢迎。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毛绪强)农产品区域品牌(也称“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如火如荼,一些具有传统认知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等。  但在热火朝天的表象背后,80%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隐现问题与困局,品牌公地现象屡屡发生,消费信誉严重透支,出现抱着金饭碗吃不饱甚至没饭吃的尴尬境地。怎么办?新时代,需要新思维、
期刊
1月20日是大寒节气,各地农民勞作在田间地头进行冬季农作物管理。
期刊
1月19日,全球最大的农业、食品和园艺消费展——柏林国际绿色周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660家展商參展,展会将持续至1月28日。
期刊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罗圩乡把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重要抓手,走出一条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化管理、市场化带動的富民新路。  截至2017年底,罗圩乡蔬菜农业示范园区基本建成面积7000亩,可实现年产优质蔬果5万余吨,带动就业约2500人。
期刊
近年来,山东临沂市农业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提高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一跃成为山东省传统食品农产品出口大市。  实施基地品牌战略  通过不断巩固提升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2016年底,临沂市河东区、兰陵县、蒙阴县、莒南县、平邑县、临沭县六个县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
期刊
说起贵州威宁,大多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威宁马铃薯。闲暇时,经常可以听到威宁人向外地人这样介绍:“威宁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调侃的语气中却充满了自豪。  年纪稍长的人对“威宁大黄洋芋”是既爱又恨,记忆深刻。爱的是,其产量高、个头大、颜色黄、口感好,在省内外各地广泛推广种植,成为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充饥的口粮;恨的是,那时大米、小麦等主粮少,许多地方的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米饭。人们天天吃洋芋、红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