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a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17分钟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2分钟后发出中文简明消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地震消息,同时开展了以《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受众传送灾情,报道救援情况。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及3月的“西藏事件”,新闻媒体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负面性、冲突性、刺激性等特点,灾难发生后,受众迫切需要了解灾难各方面的信息,以消除他们焦虑、恐慌、惶惑不安的心理。媒体在第一时间跟进灾难,报道灾区现场实况,固然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部分媒体记者缺乏“人文关怀”意识,在对当事人的采访和报道中,我们仍然发现媒体“蹂躏人民的疾苦,对人民的遭遇冷漠无情”的采访现象存在着。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中媒体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漠视生命。5月17日18时15分,河南消防总队抗震救灾突击队在什邡市成功营救出被困124小时的卞刚芬。当卞刚芬被救援人员抬出来的一刹那,几十名记者蜂拥而上,不顾武警阻止,将其团团围住拍照,以至于现场武警指挥官动怒才将卞刚芬抬上救护车。一名现场医护人员不满地说:“你们记者就不能照顾点吗?你们要抢新闻,可我们抢的是生命呀!”在废墟里抢救出来的幸存者由于待在黑暗中的时间太长,刚被营救出来时眼睛不能受到强光的刺激,否则会对他们的视力造成致命伤害,记者不可能不知道这一救灾常识。可在当时的营救现场,媒体记者只顾争抢新闻,根本没有考虑到幸存者的处境与感受,完全没有意识到由于他们的“在场”而可能延误对受灾者的最佳抢救时机。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命面前,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的。当媒体记者面对救人为先还是报道为先的两难抉择时,就需要在新闻职业和新闻道德之间做出权衡。“媒体要充允关注人的生命价值,这是媒体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人文素质”。
  淡漠人情。震区的一些医护人员、警察、党员干部、教师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许多记者采访他们时总不停地追问:“家人去世了还坚持工作,有什么感受?”网上流传一篇文章《向蒋敏致敬,对记者说“不”》,描写记者对刚失去父母、孩子的羌族女警察蒋敏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当你照顾灾区孩子时,会不会想念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痛失10位亲人),你怎么能够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呢?”作者气愤地写道:“这样刺痛人心的问题你也问得出来?你还有没有点职业道德?你有没有考虑过蒋敏被你采访时候的感受?在那种悲惨的环境中她经受得起那样的刺激吗?”
  记者采访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道德模范的目的,无非是想“诱导”采访对象说出一些感人至深的话,以发扬和宣传传统意义上的“大公无私”或“舍己救人”的精神。但是在他们极度悲伤和痛苦时,记者不应该提出这些刺激性问题,这样做无异于在当事人伤口上撒盐,造成“侵扰悲痛”。
  侵扰过度。灾区3岁娃娃郎铮在被救援人员救出时的那个敬礼,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记住了他。这位曾感动无数中国人的“敬礼娃娃”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就在很多人陷入“敬礼娃娃热”不能自拔时。一个惊讶的消息传出,正在治疗的小郎铮出现心理障碍,不喜欢说话,害怕独处,不愿离开母亲、不愿接触陌生人。心理医生刘睿极力呼吁,希望关心郎铮的媒体不要再去探望他,给他一个安静的休养环境。针对媒体的“过分关注”,有网友指出,“我们被这个废墟上的敬礼感动了,我们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生的勇气,这就够了,何必一次次地追问这个几岁大的孩子,你为什么要敬礼?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何必时时刻刻把这个小男孩放在聚光灯下反复打量?”
  媒体的一次偶然报道,导致“敬礼娃娃”家喻户晓。可悲可叹的是。其他媒体闻讯后对其进行接二连三的“轮番轰炸”,不厌其烦地提出那些千篇一律的问题,小小年纪的他怎能不出现心理障碍呢?
  
  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体人文关怀缺失形成的原因
  
  人文关怀意识淡薄。所谓人文关怀,是指一种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残害,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进步的文化思潮。人文关怀被誉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记者应当有人文关怀意识,这既是记者自身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素养。
  幸存者被发现后在救援过程的关键时刻,记者上前“嘘寒问暖”;伤员从废墟中被救出来时极度虚弱。记者闻讯后还要穷追不舍;伤员已经上了直升机,记者还要蜂拥而至与其“对话”……上述种种表现,记者们的职业精神无可厚非,但其职业道德上的表现却令人心寒。在营救卞刚芬的现场,有两位参与印度洋海啸和伊拉克战争报道的美国和韩国记者的表现就让人肃然起敬,他们宁肯放弃采访,也不愿妨碍救人进程。他们说:“记者太多太乱了。我们担心妨碍救人,所以就闪到一边了,那不是抢新闻的时候。”“在现代社会,一个不能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媒体是一个缺少人道主义精神的媒体,是一个缺少最起码的人类良知的媒体,在受众眼里就只能是一个冷酷的传播机器。”遇上重大事件,记者抢新闻是本能,但首先得把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现场记者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就是要有人文关怀精神。
  “无冕之王”思想作祟。2004年10月,一位记者采访在阿富汗被恐怖分子打死的某民工家属时,该民工家里人为不让88岁的老太太因获悉儿子噩耗而发生意外,拒绝他的采访。这位记者退出后,村主任陪着当地领导和一群记者浩浩荡荡开来,硬是冲进其家门,领导在老太太哭天喊地的悲怆中完成了“亲切慰问”。随行记者也抓拍到了极具震撼力的镜头。一位随行记者说,“88岁的老人?好素材!她的大哭可就有震撼力了。”采访结束后。“小院子空了。只剩下满地被踏得横七竖八的小麦,男人们蹲在地上,房间里,女人们围在老人身边,他们个个泪流满面。”毫不顾及被采访者的感受,只要能达到完成新闻采访报道任务,完全不用考虑采访方式是否合理,这就是典型的新闻特权主义思想在作祟。
  记者享有“无冕之王”的称誉,一些记者自然把自己看成是特殊的人。特权思想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轻视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这种集体无意识,久而久之,“无冕之王”也就面目可憎了。记者应有一种普通人意识而不是“特权”意识,对此,美国新闻摄影师协会前会长威廉·桑德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你首先是人类的一分子,其次才是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你的行为必须要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社会公德高于职业道德,人本价值高于新闻价值。”为了报道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或唤起公众的好奇心而置他人的感受与生命尊严于不顾,即使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手段的不合理,也必然使目的同样不具合理性。
  
  结语
  
  约翰·赫尔顿在《信使的动机》一书中提出,在美国新闻界……各种事故的受害者正是新闻人物,惊恐的旁观者也是新闻人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的感情可以蹂躏。新闻工具不应该把新闻人物当作“材料”来看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人”来对待。尽管所发生的事件(常常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使他们成为新闻人物,他们也有权受到尊重和人文关怀。新闻界不能无视这种权利,不应随意发表他们认为是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件。但愿媒体在以后的灾难报道中,努力寻找事实真相,挖掘出人的困境和精神状态,而不再流于冷漠麻木和媚俗,把采访对象当作“人”来看待,而不是记者的“工具”、“手段”与“材料”,做到真正的人文关怀。(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度科研立项、资助课题“危机事件报道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编校 杨彩霞
其他文献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与此同时,各大媒体纷纷行动,在这其中,作为舆论骨干的重要力量,我国主要网络对外传播媒体——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本文选择中央六大新闻网站(中国日报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的“神七”网络新闻专题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报道特色,作出一个详尽而精确
期刊
传媒业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深刻的转型和变革。我们曾经把这样的一种转型和变革形容为“拐点”。①尤其当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登上传播舞台之后,其强大的传播优势让传统媒体一度受到冲击。事实上,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在与网络传播展开竞争争夺受众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在加速与网络传播的融合。新老传播方式经过多次较量,最终将达到共存共融,正如报刊、广播和电视最终达成的平衡一样,这也是一种趋势。②但究竟是以一种怎样的方
期刊
弗洛伊德把人们的心理层次划分为意识与潜意识,并将它们的关系作了一个比喻:潜意识系统是一个门厅,各种心理冲动像许多个体,相互拥挤在一起。与门厅相连的第二个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门厅和接待室之间的门口有一个守位,他检查着各种心理冲动,对于那些不赞同的冲动,他就不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被允许进入了接待室的冲动,就进入了潜意识的系统,一旦它们引起意识的注意,就成为意识。与此相联系,我们可以把语言
期刊
MTV《望月》(郎昆创意,宋祖英演唱,中央电视台录制)是近年来电视文艺领域内的新收获。它新颖而独特的创意,它感人至深的动人旋律,它简洁生动的画面构图及歌唱家近乎完美的诠释,给观众以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和震撼力。人们在凝神观听之余,纷纷叹赞它:声画合璧,曲美情深。  MTV是音乐与电视画面相结合的艺术新品种,声音(即音乐)是画面赖以存在的条件和基础。二者互为补充,相互协调,完美统一地表达同一主题。因此,
期刊
江西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广告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比相对落后。2007年江西省的广告营业额是212998万元,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里仅仅排名18位,中等偏下,占江西5323亿元GDP的0.4%,比全国广告营业额占全国GDP的0.8%少50%。江西全省的广告营业额相当于广州日报一年的广告额,不及我国排名前7名的一家广告公司的营业额。经济总量的落后是该类地区广告业落后的主要因素,但广告专业
期刊
同名刊物:《文学自由谈》,天津市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双月刊,天津市新华路237号(300040)  文学自由谈  网络媒介正在以它高度的综合性、充分的交互性、方便性和快捷性,成为一种立体化的、高效的新传播媒介。网络媒介已经成为私人的与大众的、有形的与无形的、真实的与虚拟的巨大媒介平台,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对当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然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生活的必需品了。据2008年7月《第2
期刊
随着中国普法进程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报刊、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都设立了专门的法制版面或者法制栏目。电视法制节目虽然表现形态各有差异,但在重视叙事技巧和策略上,却又有相同之处。因此,本文拟以《法律讲堂》为分析样本,探讨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艺术。我们所关心的是:电视法制节目要传播怎样的现实规范?这一目的又是怎样通过各种叙事手段而得以实现的?    一、权威的叙述者与教化功能    对故事的好奇和热爱
期刊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火爆”,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尤其是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大量典型的人和事,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创作的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观众对这些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有着浓厚的精神诉求和心理诉求,这些电视剧关注当下、直面社会的热点、难点,这就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观众内心的一种情感寄托和慰藉。    以《乡村爱情》为代表的农村剧的成功制作渗透着主流意
期刊
中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现代商业竞争的制高点。中国加入WTO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有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等十几家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来郑州跑马圈地,“二七商圈”不断向外蔓延,“东西大街商圈”、“花园路商圈”、“经三路商圈”等初具规模。新型零售业态的普及也带来了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大卖场“当道”,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业态的升级,商业零售业的
期刊
“细节决定成败”。电视新闻要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效果,离不开细节镜头的运用。自从光电技术运用到新闻传播中以来,图像动作、图像表情、图像声音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感染力。细节镜头的运用与新闻真实的健康传播息息相关。    细节镜头可以真实地记录电视新闻事实    运用细节镜头可以达到鼓舞和揭露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些经典细节镜头既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瞬间,又有着强烈的感染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