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烹饪讲究色、香、味俱全,目的是引起顾客的食欲。因此,厨师为了招来新顾客,赢得回头客,满足各种客人的需求,就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多看、多听、多变。与此相仿,思品课教师也应向大厨学习,努力做到“三多”,给学生呈现色、香、味俱全的精神食粮,把原本比较枯燥的思品课讲得精彩纷呈。
一、拓宽视野要多看
我认为,思品课教师也需要学习厨师多看的精神,在多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要多看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时政,把最新的材料引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的最大特点,而教材编写时内容的滞后性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思品课教师要及时更换和补充新的素材,否则老的观点、旧的案例定将会使学生索然无味,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为此,思品课教师要放眼社会,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多看报纸杂志,多看新闻联播,获得最新的前沿信息,以便及时补充到课堂上来。如讲到“科技发展”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神舟六号、七号等相关内容穿插进去,与学生一起分享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我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贡献与成果。再如,在讲到“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基本义务”时,教师可把新近发生的“日本扣押中国船长长达17天”的非法行径告诉学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钓鱼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匿得每个公民都要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祖国的利益。而教师要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出口成章,就离不开平时多看、多积累。在思品课教学中,我发现,每每与学生讨论当下的时事热点时,他们的兴趣都很浓,思维也都很活跃。这证明现在的学生其实很乐于了解社会热点问题,也希望能对此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作为思品课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课堂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乐园,真正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要多看别人的课堂,甚至媒体的各档节目,从中汲取有用的元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着不同的特色,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固步于自己原有的习惯,陶醉于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那么迟早会有被淘汰的危险。因此,思品教师要多看看报纸杂志,多研究理论专著,多学习别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真知灼见,以便及时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切实向45分钟要效率。平时,要多到其他教师的课堂去走走,可以是思品课堂,也可以是其他学科。多看看别人的课堂定能触发自己的教学灵感,开阔自己的教改思维。甚至一些电视节目,也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一些启示。如央视四套“海峡两岸”和“今日关注”这两档节目,在请专家点评时事热点前,都会播放一段相关的背景资料。这一细节如果移植到我们的思想课教学中,就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笔者曾经在讲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课时,采用了这一方式:首先播放了一段1分半钟的“保护地球”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看完这段录像后的感受,继而让学生讨论保护地球的相关话题。学生在这堂课堂上思维都很活跃,获得了很多启示,我也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蹲下身来要多听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需要,厨师常常会认真倾听客人的要求,了解他们的习惯和口味。同时,还会谦虚地询问客人是否满意并让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不断调整自己的手艺,做出更加适合客人口味的菜肴。思品课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需要学厨师“多听”的精神,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要听学生的心声。众所周知,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普遍不高,教师普遍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这其中自然有学科的特点,但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思品课教师自己不作为的结果。不少思品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不顾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仍然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喜欢“题海战术”和“加班加点”。课堂上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贪多求全,将知识做成“压缩饼干”喂给学生吃,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也不管他们能否消化。这样的教学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呢?而且有的思品课教师一直信奉着“师道尊严”,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不肯走下“圣坛”,融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需求,即使自己错了也是死要面子,死不承认。其实,一节课的教学量,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说了算。他们能够学多少,我们就教多少。一节课怎么教,也不是教师一厢情愿,也要听听学生们的意见。因此,思品课教师要主动放下架子,去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平时的课堂容量能否接受?教学手段是否新颖?教法是否需要改进?板书清楚与否?语速能否跟上?
另一方面,还要听学生的需求。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预习完后,学生对哪个部分最关注,最想深入了解,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对此不了解,那整个教学就如隔靴搔痒,达不到最佳效果。如在“笑对生活”一课中,其实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如何克服过重的学习压力”这个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设置情境,群策群力解决好这个问题,让学生获益,也让他们感到思品课是有用的,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自觉做到多问,让他们喜欢上思品课。
三、敢于创新要多变
思品课教师也需要学厨师的多变精神,敢于创新自己的课堂,努力做到常教常新。
一是观念的创新。如今,很多思品课教师,其课堂教学方法大多是亘古不变,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直沿用着让学生“划划、背背、默默”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陈旧老套,总是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打天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视而不见,束之高阁;作业布置还是填空、选择、问题“老三件”,使学生望而生厌。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喜欢吗?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吗?说白了,学生不喜欢思品课,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观念陈旧,作茧自缚。因此,思品课教师要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双边信息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并革新自己的“烹饪技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思品课上如沐春风,真正让他们“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争取赢得更多的“回头客”。同时,教师还要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思品课教师要赢得学生的美誉,得到学生的支持,提高课堂“人气”,就要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面对课程、教材、学生以及各类教学设施等,怎样才能设计出一堂堂“色、香、味”俱全的课是摆在思品课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思品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胃口,精心设计课堂,激起学生听课的欲望,上出一堂人见人爱的课。如结合思品课特点,教师在课前可用5分钟组织“新闻发布会”,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为了激发课堂活力,教师也可以根据电视节目,采用“智力大比拼”、“胜者为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体现多样性,可以采用“超市式”,也可以采用“自助餐式”,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搞研究性学习,形成多样式、不拘一格的思品课堂。
总之,只要思品课教师用心经营教学,做到多看、多听、多变,一定能打造出一个新的思品课堂。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
一、拓宽视野要多看
我认为,思品课教师也需要学习厨师多看的精神,在多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要多看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时政,把最新的材料引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的最大特点,而教材编写时内容的滞后性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思品课教师要及时更换和补充新的素材,否则老的观点、旧的案例定将会使学生索然无味,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为此,思品课教师要放眼社会,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多看报纸杂志,多看新闻联播,获得最新的前沿信息,以便及时补充到课堂上来。如讲到“科技发展”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神舟六号、七号等相关内容穿插进去,与学生一起分享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我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贡献与成果。再如,在讲到“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基本义务”时,教师可把新近发生的“日本扣押中国船长长达17天”的非法行径告诉学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钓鱼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匿得每个公民都要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祖国的利益。而教师要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出口成章,就离不开平时多看、多积累。在思品课教学中,我发现,每每与学生讨论当下的时事热点时,他们的兴趣都很浓,思维也都很活跃。这证明现在的学生其实很乐于了解社会热点问题,也希望能对此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作为思品课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课堂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乐园,真正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要多看别人的课堂,甚至媒体的各档节目,从中汲取有用的元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着不同的特色,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固步于自己原有的习惯,陶醉于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那么迟早会有被淘汰的危险。因此,思品教师要多看看报纸杂志,多研究理论专著,多学习别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真知灼见,以便及时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切实向45分钟要效率。平时,要多到其他教师的课堂去走走,可以是思品课堂,也可以是其他学科。多看看别人的课堂定能触发自己的教学灵感,开阔自己的教改思维。甚至一些电视节目,也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一些启示。如央视四套“海峡两岸”和“今日关注”这两档节目,在请专家点评时事热点前,都会播放一段相关的背景资料。这一细节如果移植到我们的思想课教学中,就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笔者曾经在讲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课时,采用了这一方式:首先播放了一段1分半钟的“保护地球”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看完这段录像后的感受,继而让学生讨论保护地球的相关话题。学生在这堂课堂上思维都很活跃,获得了很多启示,我也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蹲下身来要多听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需要,厨师常常会认真倾听客人的要求,了解他们的习惯和口味。同时,还会谦虚地询问客人是否满意并让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不断调整自己的手艺,做出更加适合客人口味的菜肴。思品课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需要学厨师“多听”的精神,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要听学生的心声。众所周知,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普遍不高,教师普遍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这其中自然有学科的特点,但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思品课教师自己不作为的结果。不少思品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不顾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仍然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喜欢“题海战术”和“加班加点”。课堂上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贪多求全,将知识做成“压缩饼干”喂给学生吃,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也不管他们能否消化。这样的教学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呢?而且有的思品课教师一直信奉着“师道尊严”,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不肯走下“圣坛”,融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需求,即使自己错了也是死要面子,死不承认。其实,一节课的教学量,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说了算。他们能够学多少,我们就教多少。一节课怎么教,也不是教师一厢情愿,也要听听学生们的意见。因此,思品课教师要主动放下架子,去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平时的课堂容量能否接受?教学手段是否新颖?教法是否需要改进?板书清楚与否?语速能否跟上?
另一方面,还要听学生的需求。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预习完后,学生对哪个部分最关注,最想深入了解,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对此不了解,那整个教学就如隔靴搔痒,达不到最佳效果。如在“笑对生活”一课中,其实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如何克服过重的学习压力”这个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设置情境,群策群力解决好这个问题,让学生获益,也让他们感到思品课是有用的,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自觉做到多问,让他们喜欢上思品课。
三、敢于创新要多变
思品课教师也需要学厨师的多变精神,敢于创新自己的课堂,努力做到常教常新。
一是观念的创新。如今,很多思品课教师,其课堂教学方法大多是亘古不变,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直沿用着让学生“划划、背背、默默”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陈旧老套,总是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打天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视而不见,束之高阁;作业布置还是填空、选择、问题“老三件”,使学生望而生厌。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喜欢吗?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吗?说白了,学生不喜欢思品课,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观念陈旧,作茧自缚。因此,思品课教师要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双边信息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并革新自己的“烹饪技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思品课上如沐春风,真正让他们“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争取赢得更多的“回头客”。同时,教师还要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思品课教师要赢得学生的美誉,得到学生的支持,提高课堂“人气”,就要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面对课程、教材、学生以及各类教学设施等,怎样才能设计出一堂堂“色、香、味”俱全的课是摆在思品课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思品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胃口,精心设计课堂,激起学生听课的欲望,上出一堂人见人爱的课。如结合思品课特点,教师在课前可用5分钟组织“新闻发布会”,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为了激发课堂活力,教师也可以根据电视节目,采用“智力大比拼”、“胜者为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体现多样性,可以采用“超市式”,也可以采用“自助餐式”,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搞研究性学习,形成多样式、不拘一格的思品课堂。
总之,只要思品课教师用心经营教学,做到多看、多听、多变,一定能打造出一个新的思品课堂。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