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唱歌课和欣赏课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放在重要位置,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音乐课才能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论,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感情活跃,接爱言语能力强,但感受音乐的能力不强,有盲目崇拜、模仿歌星的倾向,这样不利于中学生对音乐的正确理解,也给音乐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感受力和理解力,更丰富了想象力。
一、讲解故事,展开想象
每首歌曲在创作时都有它的背景。音乐教材中选用的歌曲常有特殊的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习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根据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的心理,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例如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樹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一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也闭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其实教学过程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
二、朗读歌词,展开想象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例如教材中《小乌鸦爱妈妈》,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共白头……”学生自然而然地随同歌曲中的问题产生联想,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视听结合,放飞想象
视觉是人们从外部获得信息最主要的来源。若在音乐课中以图片的形式将所要学的音乐表现出来,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的。图片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出来,符合学生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着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尤其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把插图很好地运用起来。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怎样唱更好听?”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体会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教师讲述:今天从森林里飞出来了三只小鸟,它们是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你会模仿他们的叫声吗?小麻雀:叽叽 喳喳;小鸽子:咕咕;小乌鸦: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节奏。又如在处理歌曲时:“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创设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音乐课是培养学生感情、促进学生音乐想象的殿堂。由于音乐能够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情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从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在享受音乐美感的愉悦过程中,使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音乐教学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益。
总之,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当学生听一首完整的歌曲或乐曲时,往往随音乐产生联想。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他的形象思维就越发达。本文主要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方法来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愉悦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一、讲解故事,展开想象
每首歌曲在创作时都有它的背景。音乐教材中选用的歌曲常有特殊的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习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根据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的心理,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例如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樹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一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也闭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其实教学过程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
二、朗读歌词,展开想象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例如教材中《小乌鸦爱妈妈》,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共白头……”学生自然而然地随同歌曲中的问题产生联想,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视听结合,放飞想象
视觉是人们从外部获得信息最主要的来源。若在音乐课中以图片的形式将所要学的音乐表现出来,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的。图片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出来,符合学生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着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尤其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把插图很好地运用起来。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怎样唱更好听?”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体会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教师讲述:今天从森林里飞出来了三只小鸟,它们是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你会模仿他们的叫声吗?小麻雀:叽叽 喳喳;小鸽子:咕咕;小乌鸦: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节奏。又如在处理歌曲时:“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创设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音乐课是培养学生感情、促进学生音乐想象的殿堂。由于音乐能够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情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从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在享受音乐美感的愉悦过程中,使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音乐教学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益。
总之,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当学生听一首完整的歌曲或乐曲时,往往随音乐产生联想。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他的形象思维就越发达。本文主要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方法来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愉悦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