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政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天下的大事,加深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要求当前中学政治教学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分析社会热点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的目标,立足于政治教学的特点,政治课堂上必须要有时政教育的渗透,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理念和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东西用到现实问题中,提高学生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时政教育 高中政治 有效教学
一、运用时政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是时代性很强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是其生命力所在。把时政教育与政治课教学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理论和观点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现象。加强学习政治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是非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1、从应试角度看
首先,从高考来说,时事政治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时事热点问题不仅仅局限于选择题中,甚至主观性试题无一不是迎合着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突出对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进行综合考查。因而,高中政治课教学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外,要不断加强时事信息内容的注入。
其次,从高校自主招生来说,笔试内容与时政有所结合。以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为例,清华、上海交大等五校联考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论述同瘾治疗方式;北大、香港大学等校联考涉及低碳、能源危机、哥本哈根会议、烟草税等。面试内容则与时政结合得非常紧密,同样以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为例.北大试题涉及索马里海盗、气候变暖、中国外汇储备等;清华大学试题涉及哥本哈根会议、高房价、武广高铁等。可以看出,无论试题如何不同,高校希望招收的学生应该是:德才兼备、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心怀祖国人民、拥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较高。这充分说明平时要注重学习时政,如此才能开阔胸襟.登高望远。
2、从提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角度看
时政学习使学生字政治课堂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概括能力,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大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透过时政这扇“窗口”不仅了解国内外大事.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3、从德育功能角度看
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求真理的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时政要素,启发学生时政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烈的时政性,但在高中政治学科中并没有以培养学生时政感知、分析能力和关注时政的品质为主要目标的专门课程,也没有明确列出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因此目前在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对这方面只能采取“渗透性原则”,将时政意识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要求政治教师必须熟悉相关的时政背景和动态的内容,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时政意识及其思维能力。
1、着重挖掘政治新课程中时政意识教育的教本内涵
思想政治课教材虽然没有直接安排时政意识教育章节,但是在新教材中却渗透了大量与时政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改善民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两会热点、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观等。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挖掘出教材与时政的结合点、切入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时政意识教学,从而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利用新闻报道,激发学生的时政意识
每天,世界各大媒体都对全球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报道。教师要配合教材,利用好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及时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拓宽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比如2009年涉及中美关系的“3T”热点——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实施特保案的贸易问题、美国国会通过对台军售方案的台湾问题、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的西藏问题,中国各主流媒体作了大量而细微的报道和分析。这些时政报道都应该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补充资料,也是时政意识教育的好材料。
三、采取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加强时政意识教育
1、组织相应的课内外活动
例如:讨论会、辩论会等。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运用这些方式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结束前,教师帮助学生重新反思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学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先对课本两个不同的观点即“公平即平均”与“公平允许差别”开展辩论,然后再例举当前有些国企高管、民企主管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以及2010西南地区干旱老百姓对水的渴求与中国天津举办的奢侈水展览上一瓶矿泉水的高额价格之间形成的强烈对比的例子,再让学生讨论。
2、角色模拟
角色体验的活动是学生可能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氛围中,就像在游戏中一样。例如,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可让学生模拟胡锦涛郑重讲话的口吻说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尤其是“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
3、研究性学习
纵观中学政治新课程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好好利用。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提高时政意识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措施去解决问题,激起他们胸怀天下的时政意识,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可见,必须让学生多参与时政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时政意识。
总之,把时政教育及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加强时政教育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时政意识、综合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之前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宋丽.试论时事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时政教育 高中政治 有效教学
一、运用时政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是时代性很强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是其生命力所在。把时政教育与政治课教学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理论和观点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现象。加强学习政治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是非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1、从应试角度看
首先,从高考来说,时事政治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时事热点问题不仅仅局限于选择题中,甚至主观性试题无一不是迎合着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突出对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进行综合考查。因而,高中政治课教学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外,要不断加强时事信息内容的注入。
其次,从高校自主招生来说,笔试内容与时政有所结合。以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为例,清华、上海交大等五校联考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论述同瘾治疗方式;北大、香港大学等校联考涉及低碳、能源危机、哥本哈根会议、烟草税等。面试内容则与时政结合得非常紧密,同样以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为例.北大试题涉及索马里海盗、气候变暖、中国外汇储备等;清华大学试题涉及哥本哈根会议、高房价、武广高铁等。可以看出,无论试题如何不同,高校希望招收的学生应该是:德才兼备、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心怀祖国人民、拥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较高。这充分说明平时要注重学习时政,如此才能开阔胸襟.登高望远。
2、从提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角度看
时政学习使学生字政治课堂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概括能力,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大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透过时政这扇“窗口”不仅了解国内外大事.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3、从德育功能角度看
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求真理的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时政要素,启发学生时政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烈的时政性,但在高中政治学科中并没有以培养学生时政感知、分析能力和关注时政的品质为主要目标的专门课程,也没有明确列出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因此目前在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对这方面只能采取“渗透性原则”,将时政意识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要求政治教师必须熟悉相关的时政背景和动态的内容,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时政意识及其思维能力。
1、着重挖掘政治新课程中时政意识教育的教本内涵
思想政治课教材虽然没有直接安排时政意识教育章节,但是在新教材中却渗透了大量与时政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改善民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两会热点、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观等。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挖掘出教材与时政的结合点、切入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时政意识教学,从而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利用新闻报道,激发学生的时政意识
每天,世界各大媒体都对全球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报道。教师要配合教材,利用好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及时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拓宽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比如2009年涉及中美关系的“3T”热点——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实施特保案的贸易问题、美国国会通过对台军售方案的台湾问题、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的西藏问题,中国各主流媒体作了大量而细微的报道和分析。这些时政报道都应该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补充资料,也是时政意识教育的好材料。
三、采取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加强时政意识教育
1、组织相应的课内外活动
例如:讨论会、辩论会等。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运用这些方式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结束前,教师帮助学生重新反思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学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先对课本两个不同的观点即“公平即平均”与“公平允许差别”开展辩论,然后再例举当前有些国企高管、民企主管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以及2010西南地区干旱老百姓对水的渴求与中国天津举办的奢侈水展览上一瓶矿泉水的高额价格之间形成的强烈对比的例子,再让学生讨论。
2、角色模拟
角色体验的活动是学生可能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氛围中,就像在游戏中一样。例如,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可让学生模拟胡锦涛郑重讲话的口吻说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尤其是“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
3、研究性学习
纵观中学政治新课程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好好利用。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提高时政意识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措施去解决问题,激起他们胸怀天下的时政意识,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可见,必须让学生多参与时政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时政意识。
总之,把时政教育及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加强时政教育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时政意识、综合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之前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宋丽.试论时事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08.